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深圳客家围屋与移民文化



  李光文(李光文,深圳大万世居博物馆。)

  【中文摘要】围屋为客家地区所独有,是客家人开疆扩土的见证,也是客家人同属华夏一家的印记。据初步统计深圳的围屋近五百座,遍布全市。深圳的客家围屋是客家人创造性的体现,是对环境、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和应用。

  【关键词】深圳 客家 围屋 移民文化  

  Abstract: The enclosed houses are unique in Hakka regions. They are the witnesses of exploration of Hakka people and also the evidences of ethnic reunion. There are altogether 500 dwellings all round Shenzhen. These Hakka dwellings represent the creative of Hakka people, and are good examples comfort to the natural rules. 

  Key words: Shenzhen Hakka enclosed house culture of migration

  

  客家文化灿若星辰。客家话、客家美食、客家礼俗,无不独树一帜,而客家建筑——围屋,与北方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干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在建筑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围屋为客家地区所独有,是客家人开疆扩土的见证,也是客家人同属华夏一家的印记。据初步统计深圳的围屋近五百座,这些围屋遍布全市,从街巷闹市到荒郊野外,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与广府式的排屋、南海渔村的散屋共同孕育了深圳的童年。

  一、 移民文化的化胎

  深圳的客家围屋是客家人创造性的体现,从选址、工艺、布局到门窗等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足以引起惊奇,座座围屋都堪称经典。这种创新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顺势而为的结果,对环境、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和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黎虎教授在《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一文中,总结了客家的民居的两个基本特征:即社会特征和建筑特征。认为“其社会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其建筑特征是围堡式大屋。”“中原地区这两种居处制度与南迁后的生存、发展需要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客家民居的两个基本特征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可见建筑之于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深圳的围屋是客家民居与深圳地理、人文融合的产物。清康熙以来,各种版本《新安县志》均记载,清顺治十八年开始的“迁海”为客家人迁入创造了条件,康熙二十三年全面“复界”后,粤东、粤北山区的客家人,响应招垦令,陆续南迁。客家人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在此开创基业。深圳现存的围屋规模最大的大万世居在1791年就已经建成。此后,嘉庆年间建成了鹤湖新居,道光年间建成了龙田世居,咸丰年间建成了茂盛世居。由此,深圳人文初盛,产业蔚起。座座围屋,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拔地而起。据统计,深圳原住民60%为客家人,讲客家话,住客家围,几百年来,不断地创造和丰富了深圳“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移民文化。

  二、中原文化的传承 
“复界”是著名客家历史学者罗香林《客家源流考》与《客家研究导论》中客家人五次迁徙论述中第四次大迁徙中的动人一幕。与其他几次不同:客家人主动而有序地来到这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而不再需要绕过道道关卡、躲过声声铁骑,颠沛淋漓地去往蛮荒之地。“年深客地成吾地,日久他乡变故乡”,客家人可以撂下行李和尘土,开始以客为家的日子。

  围屋继承了北方民居深沉厚重的特点,沿袭了魏晋时期豪族地主“坞堡大宅”的防御功能;既体现先民“天人合一”的人居理念,也彰显了“耕读传家”的士族氛围。而深圳的围屋与赣南的土围、福建的土楼不同,他更加张扬大气,是独具匠心的创造,更是自然、檏实的作品。

  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就是这种观念的概括和总结。孔子说:“任者乐山,智者乐水。”背山面水是客家建筑选址的重要原则,以大万世居为代表的深圳围屋,无一不是山水相依的和谐人居环境。而大万世居一改坐北朝南的民居形制,依东高西低的地形特征向西而立,体现了客家民居选址文化对“藏风聚气”等风水义理的苛守。围屋后面500米处有 “沙墩陂”拦河蓄水,河水饶过风水林、来到围屋周边的田庄,既有取水之便,又兴灌溉之利,真是一个务实而创新的水利工程。前面有风水池,半圆形,俗称月池,与沙墩陂相通。可谓因势利导,人居杰作。

  深圳的围屋,包括大万世居、茂盛世居、鹤湖新居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夯土工艺筑成的坞堡式大宅。不仅材料简单、工艺成熟,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客家人的三合土工艺即由石灰、沙和黄土混合而成的土料。沙是石灰浆中的骨料,有沙骨料支撑,灰浆易于接触空气而迅速凝聚,同时也可减轻灰浆凝聚,体积收缩时出现裂缝。石灰浆则起到胶结作用。这是由于石灰浆(氧化钙)接触空气后,吸收二氧化碳,而凝固为碳酸钙,从而增强灰浆凝结后的力学强度。中间夹杂竹、木条和石头起加固作用,整个建筑固若金汤,具有很好的防御性。

  三、人文方兴的标志 
深圳客家围屋与惠州围屋是同一类型,普查统计达五百余座,而惠州地区保存更多,更完善。

  深圳的客家围屋建筑规模庞大,堪比城池,根据深圳勘测院实地测量,大万世居占地面积达25000平方米,鹤湖新居、茂盛世居都在10000平方米以上。按当时的工艺技术,一座围屋要化数十年才能建成,而一旦建成,又可以屹立数百年而不倒。由于客家人不懈努力,很快在深港一带站稳了脚跟,成为主导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巍巍围屋,见证了第一代深圳移民的奋斗历程,多少来,一直是深圳人文方兴的标志。

  大万世居的居所象水波一样从祠堂这个中心一圈圈荡漾开去,一环套一环,形成合围之势,呈回字形分布。数百个居住单元以宗祠为中轴(又称龙脉),左右对称,形成两翼。而每一个居住单元都自成一体,继承了四合院外闭内敞的传统。天井蓄水聚财,房屋正面有正堂、阁楼,左右有厢房,前面倒座分别有厨房、冲凉房,客家人便在这里永叙天伦。客家围屋有圆有方,还有半圆的,深圳的围屋以方型为主。大万世居是方楼的代表,但整体上讲又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回字的一边向外突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留出化胎(风水的说法是主导龙脉生气之变化)的位置,与前面半圆形的月池组成一个完整的圆。体现我国传统建筑“天圆地方”的理念。

  笔者认同广州规划局潘安博士《客家民系与客家聚居建筑》中的观点:客家建筑具有两种不同空间:一种是体现传统礼制的空间;一种体现居住需求的空间。这正是客家人对于宗法制度的膜拜和现实居住需求的统一。而屋里最显赫的空间总是留给祖先,那里有天、地和列祖列宗的牌位。深圳大型的围屋中间都是宗祠,且多为三进两井布局,三进呈阶梯分布,一进比一进高,每一进厅都有自己的核心功能,每一个厅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规矩。进门第一进厅,面积较小,是属于新生代的场所;第二进最大,是家族活动的地方;第三进最高,是人们与祖先对话的地方。市文化局马松林老师称之为围屋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

  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关于《窗》的描述自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窗是人对自然的奢侈品,从古代园林苑囿到现代海景别墅,窗从天上开到了地上,门和窗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迈过去的脚有没有落脚的地方成了门和窗唯一的界线。客家围屋的门窗也都有学问,外墙基本上是没有窗的,只有瞭望孔和枪眼,窗在居舍之内,不仅有各种规格,窗花也形态各异,是客家人表现创作才华的地方,客家人在普通的木材或者石料上书写历史,雕刻出万字格、米字格的窗花,把天空分割出一幅幅图画。围屋的门宽大而厚重,正门还有门楼,象巨龙抬头,威风凛凛的,上面有各种灰塑,虔诚的工艺,寄托着吉祥富贵等美好愿望。各堂门沿中轴线一字排开,但又并不在一条线上,中间有屏风隔离,有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同样是进出口,客家围屋的门,在不同的时节,对不同的角色却有不同的讲究。

  如果说对人的讲究是传统礼俗的要求,对水的讲究则是对自然规律的效法。在客家人眼里,水是财的象征。水雨水从接触围屋粼粼瓦面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有了完整的行程安排。小小的天井不仅是采光透气的,也是四水归堂的所在;天井角落有金钱状的排水孔,水经过此孔将固体杂物过滤后进入地下管道,此为“聚水为财”;地下管道各环节还有用陶器罐作成的沙井,将沙石沉淀,再排出到月池。即便是隐蔽工程,也考虑周全,设计精良,施工精细,深圳客家先民的创造性可见一斑。

  四、 产业的发端

  深圳是客家人的福地。在全新的环境里,客家人坚守着皇家贵胄最后的一点尊严,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正如深圳市文联杨宏海老师在其《深圳客家民居的移民文化特征》中指出的:客家人在深圳开始由“重农抑商”开始向工商文化转变。在深圳的客家先民,比如大万世居的曾氏、鹤湖新居的罗氏都有开办糖厂起家的经历,可见,这些客家人已经开始利用地缘优势创业了,没有看到当时糖业发展规模的相关史料,尚不能确定是否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或行业优势,单就客家围屋这本夯土史书的记忆里,深圳产业由此发端是可信的。也难怪民间有“客家人开埠,广府人旺埠,潮州人抢埠”的说法。

  建筑不但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性格的,性格以不同的姿态表现出来。围屋大宅意在围合与防御,追求“大”,要求代代据守;现代广场旨在开放,交流,追求“高”,时时渴望突破。

  如果说现在的高楼大厦是站着的,那客家的围屋便呈卧龙之势。“卧”是对尊宠的眷念,更是天下为家的气度。正是在这种卧姿民居里孕育出来的客家文化,为深圳的移民文化奠了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