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谈历史文物所揭示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发展特点



  宋抗壹(宋抗壹,佛冈县博物馆。)

  【中文摘要】佛冈为粤南、粤中的必经地域,又是粤东、粤西的衔接之地。因为佛冈所处的特殊区位,使之具有山区与平原、水路与陆路、客家人与白话人互相交流融合的、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本文以佛冈为例,谈谈历史文物对揭示历史文化特征及发展特点的意义。

  【关键词】佛冈县 文物 历史文化

  Abstract: Located in a crucial position in Guangdong, Fogang serves as a connection of transportation. These geographic advantages enrich the various cultures of Fogang. The thesis takes Fogang as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features revealed by relics.

  Key words: Fogang county cultural relic history and culture

  佛冈县位于广东省中部,为全省山区县之一,现有县域面积1302平方公里,人口32万多。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立佛冈直隶军民厅,佛冈始成立独立建置,民国三年(1914)改称佛冈县。佛冈成为独立建置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佛冈地域从新石器晚期以来就有人类居住劳作,繁衍生息。从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历史文物可以证明,佛冈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佛冈地处粤中,古称“囊钥三州”(意思通往广州、惠州、韶州的咽喉地带)为粤南、粤中的必经地域,又是粤东、粤西的衔接之地。因为佛冈所处的特殊区位,使之具有山区与平原、水路与陆路、客家人与白话人互相交流融合的、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暂称之为粤中文化。长期以来,广东省侧重于覆盖区域较大的且比较成熟的粤南、粤北、粤东、粤西的历史文化研究,对粤中历史文化的研究则处于十分薄弱状态。本文以佛冈为例,谈谈历史文物对揭示历史文化特征及发展特点的意义,供研究历史文化的人士参考。

  一、佛冈历史文物的类型

  佛冈现有的历史文物有多种类型。从文物的物质形态分,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墓葬、青铜器、陶瓷、新石器及保存的古籍等。从文物产生的时限划分,最早为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其余历代的各类文物。

  古建筑有10多处,保存较好且较有特色并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分别是:黄氏东坑祠,位于水头镇莲瑶东坑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壬午年(1522),属明代四合院布局的典型建筑,后经多次重修,三爰亭,位于汤塘苦竹径,始建设于清朝壬辰年(1892),为三进直排结构,是佛冈地域茶亭的代表性建筑物;清献崔公祠,位于水头镇丰二下丰村,为二进结构,始建于明朝;上岳古围村,为佛冈境内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最大的建筑群,建成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是南宋抗元名将朱文焕子孙居住之处,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人文历史类”最美好乡村旅游示范区(点);龙岗古街,位于石角镇科旺村,建于民国1927年,为佛冈境内墟市的代表性建筑群。

  古文化遗址有猪狜墩山、余龙围山、老君庙山和大拱背山4处,分布于县境内中、南部地区,其中3处为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一处为战国时期遗址。

  古墓葬有9处,分布于县境内北部、中部、南部地区。其中最早的为战国时期古墓葬2处。在以上古墓葬中,均出土数量不等的文物。

  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有石器、铜铁器、陶瓷器等3大类近20多种800多件。其中石器的典型代表有新石器晚期的石斧4件、石锛4件、石磨1件、石心1件、石箭簇5件、石环1件。青铜器有西周青铜铙、战国青铜剑(2件)、青铜矛,其中西周青铜铙为一级文物。陶瓷器有历代陶罐、陶碗、陶砖、青釉钵等200多件。多为三级文物,其中最早的有战国时期的陶碗、陶杯共3件,西晋陶瓷、古墓葬砖(有铭文)一批。除以上3大类古文物外,还有西汉古钱等历代各类文物。

  古籍主要是《佛冈厅志》及各姓氏族谱。其中《佛冈厅志》孤本保存在县档案馆。《佛冈厅志》撰写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记述时间跨度自嘉庆十八年(1813)建厅起,至道光十八年(1838)止,前后共26年。《佛冈厅志》内容分为四卷共十章,是佛冈唯一的一部古志书,对研究佛冈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民间姓氏族谱保存较好的有20多部,其中《两岳朱家族谱》保存完好,记述详细,是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籍之一。

  除上述所列文物外,佛冈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汤塘镇围镇村妇女舞被狮、四九田心村舞鲤鱼灯和撞彩门、高岗社岗下村豆腐节等。其中舞被狮、豆腐节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的也曾获得省市民俗风情表演奬项。

  二、历史文物所揭示的历史文化特征

  历史文物以原物显示其产生时代的历史文化,具有物质性、客观性和不转移性的特点。从对佛冈历史文物的研究分析来看,佛冈历史文化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早发性。根据佛冈新石器晚期遗址出土的石器分析,佛冈地域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此外,还有西周及战国时期的遗址和文物;还有西晋陶瓷、古墓葬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墓砖中有“建始元年辛岁七月周家立”的隶书铭文,它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记述历史上西晋“八王之乱” 的证物。

  地方性。佛冈古建筑、古墓葬等遗存具有的地方性特征比较明显。如黄氏东坑祠墙体材料均为青砖,经打磨后砌筑成墙,为佛冈的传统建筑材料。此外,明代黄尚采墓为灰沙夯筑,也具有佛冈传统建筑的特点。

  交流性。从佛冈保存的青铜、铁器文物以及建筑物的布局、风格中既有广府围又有客家围的现状分析,佛冈很早就与外界交流。如佛冈本土历史上长期无铜铁业冶炼业,但出土文物却有西周青铜铙、青铜剑等。此外古墓葬主人京城兵马司郑某的夫人墓,其墓的风格与随葬物都有与外地交流的痕迹,显示出佛冈文物的交流性特征。

  三、历史文物所揭示的历史文化发展的特点

  历史文化来源于社会生活,其发展受社会生活的制约。从对佛冈历史文物的分析,并结合佛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间习俗等方面考察,可以看出,由于佛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以及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历史文化发展具有起源早、发展慢、不成熟的三个方面特点。

  起源早。是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居住和生产生活,历史文化也就此起源,并随着历史的推移,历史文化的许多新领域、新形式也逐步产生。与其他地区相比,佛冈历史文化的起源时间早,这一点是确定的。

  发展慢。佛冈地处粤中山区,历史上交通条件极差(至新中国成立前仍未有通车公路),偏僻落后,对外交流少。由于以上因素影响,其历史文化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时断时续的不连贯状态,形成发展速度慢的特点。

  不成熟。由于佛冈处于粤中的特殊区位,为各方交汇之地,使历史文化蒙受各方的影响,没有形成具有本地地方特色的型式,显现出不成熟的特点。

  以上只是就历史文物所揭示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发展特点方面而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事实上,历史文物只是考察历史文化一个方面的依据,大量的依据还需由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补充,才能对一地历史文化特征和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