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清点核对与交接——谈谈新时期文物库房的管理责任



  黄晓蕙(黄晓蕙,佛山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中文摘要】全面清点与核对是馆藏文物交接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强化明确各级责任人对文物库房管理的职责,而且在对文物进行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馆藏文物 库房管理 清点

  Abstract: Overall check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anding over procedure. It can help to strengthen and specify the responsibility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also have meanings in management,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Key words: museum collections management of storehouse checking

  

  按国家有关馆藏文物管理制度,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法人代表离任时,应办理馆藏文物交接手续;文物保管人员离任或接替时,也必须进行文物的交接。但许多中小型博物馆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有的甚至从来没有建立这一制度,造成文物管理责任不明确,发生问题无法追究责任等情况。因此,全面清点与核对是馆藏文物交接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强化明确各级责任人对文物库房管理的职责,而且在对文物进行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

  佛山市博物馆自1986年搬迁文物库房至今已20年,期间于2001年新建书画库,文物库房增至两个。至2004年底,由于法人代表的几任更换及新旧保管员更替,上级领导决定对文物库房的藏品进行全面清点核对与交接。本人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下谈谈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行。

  佛山市博物馆现有藏品20000余件,数量虽然不是很大,但种类繁多,从质地分,就有陶、瓷、铜、玉、书法、绘画等三十多类;保存的地点不同,有的在库内、有的在库外原址陈列;还有的自进库以来就未曾进行过整理登记等,情况比较复杂,加上近20年没有进行过清点、核对,这些因素都使得此次工作责任重大且意义深远。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 从易着手,循序渐进

  书画库在2001年建成,对迁入的书画、碑帖、纸币、服饰类藏品已进行过清点、核对、排架,幷且对藏品的定名、计量方法、完残状况等都作过统一的修正,因而在此次清点任务中,首先进行书画库的工作,主要由总帐人员、原保管员、新任保管员负责。在具体工作中,原保管员负责对每柜每层的实物(藏品)进行清点与报号;总帐人员负责核对总帐的编号、名称、存放柜层与数量等;新保管员则在分类帐上打“√”,并用卡片上的照片来核对实物及实物的完残状况。清点、核对的目的在于检查总帐、分类帐、卡片上的各项记録与具体实物是否一致,以帐对卡,以卡对物,检查帐、物、卡是否相符。如果发现短缺、损坏、帐物不符的,及时查清原因,必要时核对藏品入库清单。在工作过程中,保管员还认真做好工作记録,如每一柜、每一层存放藏品的类别、编号、数目;藏品完残情况、装裱情况及缝制包装布套情况记録;还有在清点核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的记録等等,以便为日后的统计、总结、管理、保护工作做好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储备工作。

  二、细致细心,有条不紊 

  地下仓库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沿用20年前租赁的防空洞作仓库,面积狭小,保管条件恶劣。除已登记、编目、鉴定的十余类藏品、参考品外,还有许多自进库以来就没有进行过整理登记,属于见缝插针而存放的文物。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地仓的清点上,馆藏部主任、总帐人员负责总帐及一式两份卡片中的一套进行跟对;新任保管员负责分类帐、另一套卡片及实物的核对;原保管员则负责对每柜每层实物(藏品)进行清点、报号及做好清点核对工作笔记。当然,地仓清点核对工作的目的也在于检查帐、物、卡上的记録是否一致,帐、物、卡上记録的实物是否相符。在核对一致、相符后,我们在实物的规范定名、计量方法统一、实物完损状况补録、存放位置调整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瓷器、陶器的定名,按照窑口、釉色、纹饰、器型等要素来规范定名;计件的方法,按“单件藏品编一个号按一件计算。成套藏品,组成部分可以独立存在的,按个体编号计件,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的,按整体编一个号(其组成部分可列分号),也按一件计算。在备注内注明其组成部分的实际数量,以便查对或统计。”的原则,经大家商议而确认;由于客观原因,清点前的大部分藏品没有记録完损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补做了这项工作,并做到规范用词、记録准确;保管员在清点报号前,先对实物、柜内进行清洁,再对柜层存放的实物,按照“上轻下重、上小下大、前低后高”原则进行调整,尽量把同一窑口、同一器型或同一釉色的藏品放在同一柜内。在工作过程中,对能经过讨论商量、自行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即时在帐、卡上作修改。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个别藏品真伪的鉴定、断代、定级等问题,则记録下来,待日后请有关专家研究解决。保管员在做清点核对笔记时,着重记録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每一柜、每一层存放实物的类别、编号、数目;2.个别藏品现今完残状况与原记録不符的情况说明;3. 有铭文、落款藏品的着録、或有特殊地方特色藏品的标注;4.制作囊合等包装情况记録;5.已解决与待解决问题记録等等。每一类文物清点核对完毕后, 在分类帐后注明清点时间、清点人员、清点结果及清点情况的简要说明,以便为日后的统计、帐册校对、交接后的保管工作留下查找依据。

  三、 彻底有序,无一挂漏 

  对未整理登记物品,由于数量较多,此次暂不作清点核对,只作类别、数量的统计。因此,对一个库房的所有柜内文物清点、核对完毕后,仔细检查该库房放置于柜外的所有实物,有类别、编号的,即进行清点核对,无编号的则属于未整理登记物品,另设小本记録下来,待日后整理、拣选、编目。如此逐层、逐柜、逐一库房地进行清点,才能做到有序彻底、无一挂漏。至于在库外原址陈列的藏品,在帐、物、卡的清点核对无误后,由馆藏部制作清单,经馆领导协调,移交给指定的专人负责日常护养和管理。

  四、账物相符,准确统计,各级确认,完成交接  

  藏品帐物清点核对完毕后,须对各类藏品的分类帐进行准确的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完善馆藏一、二、三级文物、一般文物、参考品等各类文物的帐册,统计出各类藏品、参考品的具体数量。工作中,我们先把各类帐册修正后的记録在计算机上进行更改,设word和 Excel两套帐册文档,然后分别由三人对更改后的帐册作反复校对,最后由现任保管员作复校、确认,再作最终的数据统计。各类文物数据统计完毕,新、旧保管员署名确认所统计数目,最后由保管部主任将清点核对情况形成文字,写出交接报告,馆领导(法人代表)、保管部主任、总帐人员、新、旧保管员分别签名,交接工作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大家克服种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确保了所有藏品的安全,前后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任务。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藏品文物进行清点核对,完善交接责任制度,落实文物库房管理责任,其意义还有以下几点:

  1. 健全文物藏品管理制度,是摸清馆藏文物家底的重要举措。

  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多则数万件,少者也有数千件,由于质地不同、所要求的保管条件也不同。这些藏品分存于若干个文物库房内,在博物馆常年开展的各项业务工作中,藏品时常会被提取使用,长期如此,难免会出现藏品管理混乱、帐物不符、数目不清、文物毁损、丢失甚至被盗的情况。因此,对文物藏品进行定期的全面清点与核对,不仅能杜絶藏品管理上的漏洞,还能摸清馆藏文物家底,全面瞭解现有馆藏文物的保存情况,为博物馆制定发展规划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藏品数据和信息。

  2. 进一步规范文物库房的管理,对文物实行有效保护。

  过去文物藏品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较多,如文物定名不规范、计量方法不统一、账册卡片记録不完整等。经此次清点核对后,重新规范了分类账上各栏目记録,藏品卡重新填写,文物档案逐步建立,藏品存放方位重新排定,库房安全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落实。藏品完残状况的补録,使保管人员清楚瞭解藏品完损状态及发生的风化、生锈、霉变现象,为装裱、修复等护养工作提供依据,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

  3. 锻炼队伍,培养新人,进一步提高文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清点、核对的各个环节都直接接触文物,这就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和遵守有关制度和法则,确保文物安全,确保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因此这项工作也是对文物管理工作的一次大检验。在现场工作的同时,通过对藏品进行规范定名、统一计量方法、补録完残状况、拿放文物的动作、准确统计数据等做法,使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再次得到锻炼和提高,也使新人得到一次难得的学习培训机会。

  综上所述,文物藏品的全面清点核对与交接,不仅是落实文物库房管理责任的前提,也是对藏品实行规范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基础工作之一,应引起各中小型博物馆的重视,并付诸实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