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华夏神医数甄权



  甄天义 甄学俭(甄天义、甄学俭,嵩山甄氏文化研究会。)

  河南甄氏名门望族中有一位华夏神医名叫甄权。尔今适逢权爷一千四百六十八年寿诞吉日,以拙笔撰文,来怀念这位济世悬壶,拯救黎民的医学泰斗。

  权爷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公元541年)生于嵩山东南麓的河南许昌扶沟,历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五朝十五帝,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征程,是与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齐名且有独特医学建树的华夏名医。

  权爷生于中国历史上分裂动荡的南北朝时代,自幼丧父,家境贫寒。老母常年疾病缠身,全家生活拮据潦倒。然而权爷人穷志不短,与弟立言共约发誓,立志苦钻医学,苦练医术,医好老母顽疾,普救天下羸弱平民,广济四邻八舍因病致贫之乡亲。然而权爷家穷买不起医书,他就戴竹笠,穿短褐,踏草履四处拜访名医,先后赴许州、南阳、古蔡国等州府拜师求教。每到一处,他都躬身施礼,诉说夙愿,求名医指点迷津,望大师亲授医道。据传权爷曾在许昌三里桥的一位姓黄的老中医门前伫立九天,恳求借阅黄老先生珍藏的古本《黄帝内经》、《足臂十一脉炙经》、《针经》、《扁鹊俞柎方》。黄老先生一向恪守“传家男不传家女”的祖训,何况权爷乃族外之人。但权爷诚心所求,九天之后黄老先生方才准许他进书房一阅但立即封存。权爷在黄老先生家一呆又是九天,吃饭时到三里桥慈善寺喝一碗稀粥,饭后立即回黄老先生家扫地擦桌,劈柴打杂,炮制药料。一有空闲便恭立在黄老先生身旁,目不斜视,专注黄老先生为病人看病医疾。黄老先生看他心诚,方才准许他每天进书房阅读医学经典一个时辰。又是一个九天,权爷想起离家甚久,母病在床,不禁潸然泪下。黄老先生问清缘由,知道他是一个大孝子,便劝他回家探母再归。可权爷抹泪抽泣,欲言又止。黄老先生已揣透他的心思,便转了话题,提问权爷关于古医学中的精华要点,权爷拭了一下眼泪,一一对答黄老先生的提问。黄老先生见他侃侃而谈,句句辟入医学机理,条条扣内经要文;又见他思路敏捷,深谙医道且有独到见解,为找到传人而欣喜,立即让伙计设香案举行收徒礼。就这样,黄老先生收下甄权为徒,并将古本医典交付于甄权说:“老夫耄耋不得传人,今得汝为徒,老夫可安然阖目矣。”权爷拜别师傅,回家一边孝敬老母,一边与弟立言苦钻经典,感悟医学之玄妙。九九八十一天过后,黄老先生所授经典已全部烂熟于心,融通于神。当他回到三里桥归还医典给黄老先生时,老先生已逝三日矣。黄老先生临终有遗言:医学宝典供于甄家,希望甄权精通医书,精湛医术,普救天下苍生。权爷为黄老先生守墓七天而归,益发专志医学,力争悟出真谛使医术达炉火纯青之境界。

  权爷精于中医而不守旧窠,他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寻求见效快、成本低,治顽疾、除病根的医学之道。他博览春秋战国乃至两汉的医学专著并升华出自己的独到医疗艺术。他从脉理经络是否畅通淤塞这一课题入手,专攻针炙理论,并在自己身上加以探试验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千逾万次的实践,终于掌握了人身四百多个穴位的确切位置及通络、除疾之机理。老母亲的病在他日夜治疗护理下痊愈。四邻八舍卧床不起的病人也在权爷的精心治疗下次第枯木逢春,病除疾消。于是,权爷名声蜚传,求医者络绎不絶。

  权爷虽有很深的医学造诣,但他医术高超而弥加钻研,医德高尚而普救众生,是位誉满嵩山周边乃至京城内外的德技双馨的神医圣医。据传权爷为人治病有五不:官来不迎送,贵来不阿谀,贫者不收钱,弱者不收费,谢者不纳礼。穷人来看病,一管茶、二管饭、三给路费。真个是有求必应,患者至上的救命菩萨。

  山东鲁州刺史库狄嵚苦于风患,手不能拉弓,求遍诸医而不能治。因而遇盗贼猖獗而不能制,上司倒有罢黜之意。他闻听权爷有回天之术而千里赴扶沟求医。权爷设一箭靶子,让库狄嵚持弓搭箭盯靶而立。权爷持银针一根,拈入其“肩禺”一穴,行针三遍,库狄嵚只觉脊骨上一股清爽之气透凉至双肩,震麻之余,顿觉神清臂畅。权爷笑而示之道:“可射矣。”库狄嵚双臂加力运气放箭,矢飞中的,连声叫妙。权爷抚其臂说:“将军可以此报国耳。”

  一日清晨,启扉门之后但见一扇门板上躺一男子。其家人诉说苏生昨夜在角门乘凉而卧,早晨即项强肢直不能动弹。权爷把脉观色之余道:“此乃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瘅阻而致。”随取银针五枚,拈入攒竹、极泉、郄门、合谷、风府。行针三遍,苏生从门板上坐起,家人搀扶即能行走。权爷交待说:“风邪入侵应以活血祛风,散寒除湿为妥。请找—旧秤砣,以桑木点火而烤,待砣烧红而米醋激之,让苏生趁醋气而吸之,待稍凉用秤砣熨脖项双肩,三日后可全愈无虞。”果然苏生三日后健步行走,即下田劳作。

  一日,夫妇二人引一小儿求权爷治其顽疾。权爷见小儿羸瘦,面色褐黄,把脉之后道:“此儿先天肾气不足,膀胱虚冷不能治水道之窍。”夫妇惊答:“先生果神医矣,此儿九岁尚且夜间遗尿,摇其不醒,尿溺满床,百治无效,望先生救他。”权爷让小儿解衣而卧,揉劳宫、小天心,摩丹田,按肾俞。又取银针一枚拈入二人上马穴。经过一旬治疗之后,此童面色红晕,体态胖乎,再不夜间遗尿矣。

  时河北深州刺史患颈肿,喉中闭塞,水米不下已三日,权爷劝慰家人不必惊慌,遂取银针一枚,点入刺史右手食指之端的中冲穴,行针须臾,气息即通。并嘱刺史回去后自我按摩少商、合谷、天柱即可巩固疗效。果然刺史次日即颈肿消退,口能进食,自行按摩三日后,症状全消。

  忽一日子夜时分,叩门声甚急。权爷让童子开门,进来一男子,自称崔生,只见他神志慌恐,全身颤栗:“权公救我夫人!”原来其妻闵氏半夜发急病几欲毙命。权爷立即备毛驴跟随那崔生,经过两个时辰方到崔家。只见闵氏痛得地上打滚,浑身沾满血污,那妇人脸色苍白,大汗淋漓。权爷令崔生秉烛,掏出银针,先在闵氏脚拇指外大敦穴、腕间内关穴、膝间足三里穴行下三针,那闵氏痛楚顿减。权爷再于闵氏脐下中极穴、内踝三阴交、上耳廓神门三穴行下三针,其下身出血鋭减。权爷松了一口气说:“此乃妇科血崩症也。因冲任二脉不固,气不摄血,下焦狂热,迫血妄行,新血不能归经而起。前三针止痛,后三针止血。我留一方,调理一旬即保无虞。”方曰六合汤:阿胶三钱,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四钱,鲜生地一两,地榆炭五钱,龟板五钱。十天头上,那崔生掂点心果匣来谢,告知权爷他妻子已完全康复。权爷收下礼品,接着又回身将柜门打开取出一盒别人送来的礼品交付给崔生,让他带回家去为闵氏滋补身体。原来权爷不好拒人谢礼,只得用一收一赠之法谢退人礼。因此,权爷被方圆百姓称为救世观音,善心济公。

  权爷攘除病魔,救人病痛,名声大振。隋开皇初曾被隋文帝杨坚封为秘书郎。然而权爷潜心医学,不热衷于官场。经过几十年攻坚,终于在唐高祖武德年间,绘成《明堂人形图》,成为有史以来显示“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之直观图册,为中国针灸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及集大成之作用。接着,权爷焚膏继晷,完成了具有独特医学价值的医学巨著《针方》、《脉经》,为中国的针炙医学及诊断学作出了传赟万世的贡献。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东都嵩山洛阳闻知权爷之名,便御驾起程,过嵩山赴扶沟,亲临权爷之家,访以饮食起居,问以药物性理。因唐太宗常年征战,加上过度操劳朝政,常患头痛病。名医御医皆束手无策。因问权爷医疗之术。权爷道:“若陛下不嫌草民敝陋,愿为陛下除病解忧。只怕银针惊了圣上。”唐太宗笑道:“朕一生南征北战,兵钺相加尚且不惧,凭卿行针便是。”时权爷已逾百岁,而目明耳聪,先起身至前揉太宗百会穴,推天庭穴,摩风池穴。一刻钟后,回身打开针匣,取出银针,再至太宗跟前,一针行入太宗风府穴,一针行入天柱穴,一针行入大椎穴。针行三遍,太宗初时只觉酸困沉麻,继而只觉得,—股清气由丹田运至心田,再由俞府升至颈项,后由督脉散至天灵,只觉得浑身热流涌动之间双眸一亮,顿时飘飘欲仙,感到浑身上下一派轻松,颅间郁气尽消,头痛之痼疾已全愈矣。太宗大喜:“卿敢在龙首上除掉魑魅,真乃神医也。”随即授权爷以朝散大夫。因其长寿百岁,特赐龙头寿杖,以示荣耀;再赐黼黻朝服一套,金银镂鞶囊一只,金饰剑一把,水苍玉佩一对,朱袜赤舄各一双,以示尊贵。

  是年秋,权爷无疾而终,高寿一百零三岁。太宗闻之欷歔不止,辍朝一日以志哀悼。

  权爷医学专著甚丰。除了《针方》、《脉经》以及《明堂人形图》外,尚有《脉诀赋》一卷,《针经钞》三卷,《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翌方》、《外治秘要》等传世之作。后来,药王神医孙思邈曾根据权爷明堂图及专著而修订自己的针灸穴图。权爷的医学宝贵遗产作为祖国的医学宝典代代相传,光大于神州。为此,河南医科大学、河南中医学院乃至全国各大中医院都将权爷的医学宝典列为必修的教科书,使权爷的懿德医风医术青春常驻,造福四海。

  嵩山甄氏族人为了纪念甄权这位医圣,除了在道教药王庙里塑像供奉他,而且还撰堂联一幅永远敬仰怀念他。堂联是:

  妙灸神针扁鹊在世,圣医仙刀华佗再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