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当前南粤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源及治理方略



  李文广

  广东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但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但是,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和社会治安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公安机关的视角,探索当前制约南粤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根源及其治理途径。

  一、当前南粤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

  当前南粤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增多

  广东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但全省仍有16个山区贫困县,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治安秩序从总体上看,民心稳定、民心思安是农村的主流。随着农村利益格局的逐步完善和调整,社会各种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理上。如:征地拆迁、道路建设、土地承包、环境污染、拖欠农民工工资、厂(企)转制矛盾等等,已从对话协商向越级上访甚至群体对抗转化。这些事件起因复杂,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反复性大,对抗性强,解决难度相当大,稍有不慎都将激化矛盾,往往引发群体上访、堵塞交通、暴力阻碍、聚众斗殴甚至围攻政府等违法行为。

  (二)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社会矛盾又相互交织,农村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影响不和谐的因素增多。从命案发生的情况归纳分析看,由邻居土地纠纷争执引起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因家庭矛盾激化、情感问题引发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恶性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絶大部分命案发生在农村。

  (三)侵财型案件居高不下

  当前,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大部分农村家庭都已具备了一些价值不菲的财物,这使得一些不法之徒对农村家庭的侵害不断增多。主要为盗窃和诈骗案件,对象是现金、家电、金银手饰、摩托车等便于携带和价值较高的物品,尤其是盗窃摩托车案件较多。同时,以婚骗财、利用封建迷信手段骗取钱财等诈骗案件较前几年也有所上升。

  (四)民间纠纷仍然较突出

  当前农村邻里、乡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因田边地角、山水林木、瓜果青苗、鸡鸭猪犬等小事纷争和家庭积怨、婚恋纠葛、经济纠纷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而且量大面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邻里、家庭之间的土地等纠纷,且各种复杂矛盾的背后往往是经济利益的矛盾。因经济的矛盾使邻里、乡邻、亲戚朋友,甚至兄弟也反目成仇。此外,相邻村的村民与村民因接壤山林、土地、水利、矿产等资源权属纠纷及交通纠纷等时有发生。

  (五)非法组织、邪恶势力仍在一些农村暗中活动

  “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地下宗教势力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村面广线长,农民信息较闭塞,经济文化和思想相对落后的弱点,披着“宗教自由”的外衣,制造流言,蛊惑人心,经常散发异端邪说和封建迷信;冒用宗教名义的一些邪教组织,怀着不良用心散布謡言,暗中搞邪教活动。

  (六)宗族势力在一些地方成为影响治安稳定的隐患

  当前,不少农村百姓大兴族谱之风,同村姓氏之间、宗族与宗族之间,培植宗族势力之风突出。他们不断传播封建愚昧的庸俗文化,充当村民利益组织代表。有的利用同乡、同学、亲友、狱友或者有前科劣迹的人员,纠集成伙,横行乡里,为非作歹;有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农民利益,成为影响治安稳定的隐患。

  (七)“村官”竞争选举引发的治安问题突出

  当前,农村涉及土地的征用、房屋的拆迁、福利的发放等基本上村干部说了算。所以,村委主任、村委成员等职位对村民来说,就成了群众眼中的“肥肉”,都想来分一口;有的是姓氏之间、宗族与宗族之间为争“一口气”,为了竞选上村委主任,不择手段,拉帮结派,拉票许诺,甚至于赤裸裸的用金钱买票。近几年来个别乡镇农村因“村官”选举工作引发出了不少的治安问题。

  (八)伤害案件呈上升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农村流动人口增大,民间积怨、摩擦增多,因债权债务问题、邻里矛盾、家庭婚姻、宅基地纠纷、山田水路等常引发打架斗殴、恶性伤害案件。因伤害案件中絶大多数由民间纠纷转化而来,这些民间纠纷与治安案件相交叉,若未能及时进行调处或处理稍有不当,双方当事人往往发动亲朋好友参加,形成户斗、族姓械斗,极容易导致群体性伤害事件发生。

  (九)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违法犯罪不容忽视

  前几年,大流农民工向城市、沿海、富裕地区转移,这些人中有的长期离家在外,疏于管理,失于约束。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引发了就业危机,一些农民工又从经济发达地区返回到了乡村。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和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人一时没有经济来源,受利益驱动,铤而走险,滋生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给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带来极大的压力。

  (十)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屡禁不絶

  在拜金、享乐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下,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如赌博、卖淫、嫖娼等,特别是赌博现象比较突出。贫乏的农村文化生活,充裕的农闲时间,为赌博提供了便利条件,导致聚众赌博之风不断升温,个别地方参赌范围越来越广,赌资越来越大,导致家庭、邻里不和,引发各种矛盾, 诱发盗窃、杀人、抢劫等案件,严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

  二、当前南粤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主要根源

  当前南粤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以下方面:

  (一)政治因素 

   一是基层党委政府对抓社会治安工作存在误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措施未能完全落实到位。目前,基层乡镇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抓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上,对如何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基层乡镇党委政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匮乏,甚至还存在社会治安就是公安机关一家抓的思想认识误区,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基层公安民警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基层党委政府对治安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上,贯彻落实在会议文件上,工作流于形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措施未能充分落实到位。

    二是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职能弱化。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能力大大减弱。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基层干部能力低、公仆意识差,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更有甚者,一些基层组织利用手中的权利,严重侵犯群众的利益,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主要矛盾之一。

  (二)经济因素 

  一是经济增长缓慢同物质需求膨胀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较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富差距悬殊。在发达地区和身边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刺激下,部分农民摆脱贫困后,已不满足既有的温饱水平,产生追求高消费、享受高水平物质生活的欲望。因此经济增长缓慢同物质需求膨胀产生了尖鋭的矛盾。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少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此在农村所发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剩余劳动力过多与就业机会减少形成矛盾。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无业流动状态,他们涌入城市寻找就业门路,但城市企业改制,下岗职工增多,就业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去年以来,我省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失业返乡,当中有些人因一时没有经济来源,滋生违法犯罪行为。而进城打工的农民被排挤,即便是能够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工时长、条件差的工种,而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致使农民的行为、心理、道德、情感等产生强大的反差,引发扺触心理、发泄心理乃至报复心理,极易导致违法犯罪。 

  (三)文化因素

    一是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同落后的农村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农村需要物质生活同精神生活相结合,农民也需要娱乐、享受,也需要生活富有情趣,但现阶段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短时间是改变不了的。农闲时间,农民除了谈天,看电视外,基本没有其它娱乐方式,精神生活的贫乏更易受赌博、嫖娼等刺激性行为的诱惑,继而引起违法犯罪。二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还存在一些文盲、半文盲,封建、愚昧的思想、习气已成自然,在一些农民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使得一些腐朽、落后、愚昧的东西占据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从而滋生是非酿成案件。

  (四)教育因素

   一是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导致社会和家庭教化功能薄弱。近年来,农村人口整体素质虽然显着提高,但相对其他群体而言,文化素质整体还偏低,加上缺乏精神食粮和有益健康的活动,导致思想混乱。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过分追求金钱,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方面的追求。一方面,一些农村群众因外出打工,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造成子女辍学。这些孩子年龄小,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澹薄,由于缺少家庭管教,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另一方面,农村传统道德教育不够,警示作用不强,不足以扺制负面文化的影响,造成部分农村群众沉溺于低俗的社会活动中不能自拔。二是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滞后一些群众法律知识澹薄。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普法教育,但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个人素质不高,有的农村仍然流于形式,有的农民的法制意识仍相当澹薄,既不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不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遇到纠纷往往付诸武力,野蛮解决,发泄私愤,扰乱社会治安秩序。

  三、当前南粤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治理方略

  针对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及根源,南粤农村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创建,就现阶段而言,重点要围遶以下思路来展开:

  (一)党政总揽、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切实做好农村的综治维稳工作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局的稳定”。今年2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指示,基层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维护农村稳定的各项措施,坚持党政总揽,积极协调公安、司法、民政、信访、法院及社会保障等相关综治维稳部门,探索形成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统筹解决的“大综管”综治维稳平台及维稳机制。基层党委政府围遶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提前做好调研和矛盾纠纷排查及调处工作,制定完善的、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群众性事件的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妥善处置人民因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基层派出所应该主动作为,对可能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要早发现,早报告,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化解矛盾,减少不安定因素。

   实践证明,这种党政总揽,多部门综合治理、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的“大综管”机制能加强基层的综治维稳基础,增强基层发现和化解矛盾问题的能力。如海丰县作为把综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以县委书记为首的领导机构,由镇委书记兼任综治主任,成立综治、信访、维稳、司法一体办公的平台,同时在村成立工作站并配备专职人员,村民小组设综治小组。海丰县实施这种县、镇、村、村民小组四级综治机制以来,全县治安发案率同比下降49%,实现了无上省进京越级上访、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恶性治安案件。

  (二)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依法治村,推进管理民主

  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基层干部能力低、公仆意识差,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主要因素。要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农村“两委”班子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法规能力,民主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农村治保会工作制度,加强对治保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使其真正发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此外,还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依法治理村的方针,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等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农村工作法制化水平,并以此推动农村治安的良性循环。一是要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加快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农村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等,有效规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为依法治村提供制度保障。

  (三)狠抓生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治乱先治穷,扶贫先扶智”,要从根本上扭转农村社会治安形势,还有赖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近些年,我省对农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显着成效,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逐步进入小康。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仅有财物资助与扶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技术和智力上的扶持。只有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从根本上减少不安定因素。 

   (四)加强法制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促进乡风文明

  建设南粤新农村,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一是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雅丰富的社会主义精神食粮,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建立新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互助、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崇尚科学、扺制迷信、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乡风。二是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派出所和广大民警要广泛深入开展法律下乡进农村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谘询和服务,要主动引导农民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邻里、土地、干群和经济纠纷,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要当好群众百姓的法律参谋,对发生的民事纠纷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疏导和协调工作,尽最大可能去化解矛盾;要抓好农村中一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人员的帮助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走上自食其力、依法办事的道路。要深入开展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确保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始终占领农村阵地,从根源上为创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供有力的保证。

  (五)多管齐下,严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村创造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环境

  面对当前农村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作为维护社会治安主力的公安机关要从维护广大农民的生活安宁出发,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出发,加强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管控力度。一是要严厉打击涉农刑事犯罪活动,坚决打击和防范农村“两抢一盗”犯罪发生,对发生严重威胁农村治安、严重影响农民群众安全感的重大恶性犯罪,坚持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二是要对横行乡里、称霸一方的流氓地痞恶势力,特别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车匪路霸等,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原则,深入调查,获取证据,坚决铲除;三是要严厉打击销售假种子、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努力为农村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四是要加强对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渗透破坏的侦控工作,坚决从严查禁和取缔邪教组织活动;五是要坚决打击和扫除农村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新农村社会风气;六是要加强农村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指导监督烟花爆竹生产、销售,坚决取缔非法生产作坊,做到安全可靠、底数清、情况明,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七是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要会同治保会把帮教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要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坚持统筹推进,确保农村的政治稳定、治安安定

  坚决克服就打击而打击、就防范而防范的思想,牢固树立社会“大治安”的理念,围遶多项目标,整合多个资源,运用多种手段来整体推进。一是要围遶多项目标。总体而言,重点是要围遶政治稳定、治安安定、公共安全三方面的工作目标。政治稳定方面,农村各类不安定因素能得到及时发现、有效化解,邪教、非法宗教在农村生存空间得到有效压缩,不发生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特大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方面,违法犯罪案件得到及时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不出现社会治安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公共安全方面,道路交通、火灾死人事故减少,农民扺御自然灾害事故的能力增强,不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公共安全事故。二是要整合多方资源。要整合部门资源,坚持党政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加强新农村建设治安防范与控制中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多管齐下,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确保农村的政治稳定、治安安定。

  (七)大力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创新农村警务机制,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公安机关是综治维稳的主力军,要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加大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和保障,做实做强农村派出所。此外要创新农村警务机制,积极推行驻村制、包片制等新型警务制度,逐步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警务运行机制。要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使民警掌握农村公安工作的本领。要从警民关系、社会和谐的高度,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尽量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树立起公安机关“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在发挥基层公安机关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把党委、政府的关爱情怀送到群众之中。

   农村和谐稳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全国和谐稳定的基础。广东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但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和谐南粤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党政总揽、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多管齐下,采取行政、经济、教育、法律的手段对农村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治安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农村治安稳定。

  

                                 (作者系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副主任科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