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学生工作与时俱进

  自2002年学院成立以来,根据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调查,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我院学生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为学院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 端正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具体到学生工作中,即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一学生工作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人本意识”,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使学生事务工作从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从统一化管理转向个性化管理、从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指导为主,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和谐氛围。例如,我们汇编了《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并根据近几年学生工作的实际,在充分借鉴英国等国外高校学生工作经验、大量收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学生服务手册》,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此外,我们成立了“凝炬基金会”,号召全院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无私奉献,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我们建立了本科生创新基金,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还成立了“阳光小组”,关心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等等。凡此种种,都体现我院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是以学生为根本、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

  二、 明确学生工作的价值追求

  学生工作具有价值,这是学生工作对于主体(包括学生、学校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关系 。很显然,主体的需要有很多,但无论是社会和高校,还是学生,都需要稳定、发展与和谐。因此,保证稳定、促进发展、营造和谐便成为我们学生工作的价值追求。

  学院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尽管我院有一名同学不幸身患“非典”,但我们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建立“非典专栏”,及时向学校和社会提供正确的信息,杜絶了謡言的产生,稳定了人心,得到了校院领导多次的高度肯定;我们平息了学院成立之初许多违纪学生的遗留问题、学生回迁时的住宿纠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思想动荡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始终坚持以善待学生为前提,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热情耐心为标准,以维护学生利益为目的,既做好了学生的思想工作,又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且维护了学生的稳定和学校的大局。

  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清醒认识到,学生工作应围遶高校发展的总体目标,适应并促进高校发展的总体水平,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努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表率和示范,更是为保证稳定和促进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所以,每当学生对社会上不正之风充满不满的时候,对学校周边不良环境表现出对立情绪的时候,对学校后勤保障服务方面缺陷提出抱怨的时候,对老师存在失职行为发泄出愤怒的时候,以及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误解、纠纷甚至冲突的时候,,我们学生工作者总是在第一时间、进入第一线,通过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切实有效的疏通引导、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实实在在的服务沟通等工作,化解矛盾、减缓摩擦、处理纠纷、平息事故。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健康向上、祥和欢乐的和谐校园文化, 为学校营造和谐氛围,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学生和谐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拓宽学生工作的国际视野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学发展历史悠久,注重学生服务,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尤其是在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服务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有鉴于此,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学生工作中,逐步树立了以下两个观念。一是,以国际化视野作为工作要求,加强与英美等国家学生事务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瞭解学生事务管理的国际化趋势,努力拓宽工作的视阈;二是,以专业化建设为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动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因此,我们围遶着这些工作思路,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

  (一) 规范工作制度。我们理清了学生工作中的各种不合理制度,充分发扬学生民主,比如,对于奬助学金评定制度,我们让全体学生讨论,且在学院网上公开收集意见,形成初稿后,也将其放在网上公示,最后定稿。同时,我们也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在参考了国外学生服务办公室经验基础上,我们将学生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服务、各种办事程序,打印成经济服务、心理服务、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单页,放在办公室门口,方便学生随意阅读和取走。

  (二) 大力提倡网络谘询,并坚持教学、谘询、谈心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及时解答学生各种疑问。目前,我们辅导员老师主要以邮件、电话、短信、QQ、网络谘询等方式为学生解答疑惑,提供服务。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大学生成功求职面试技能》、《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辅导》等课程,并多次举办群体谘询、工作坊、个体谘询等活动,努力改善工作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三)加强与国外和境外大学的联系。保持与英国、美国、香港等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职业谘询和就业服务等学者和职员的联系,学习他们的科学管理和先进做法。我们曾邀请并接待了美国加州富乐敦州立大学学生事务副校长和英国Brunel大学高级职业指导师到我校访问。2007年7月底,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学生事务管理者进行了交流活动。当然,我们也与国内众多高校保持联系,并到其他学校作报告。如郝登峰副书记受邀到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嘉应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等学校做报告。

  (四)加强学生工作研究。一方面,我们承担科研项目。例如,郝登峰老师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中子课题《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与方法》,承担学校课题《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左珍利老师承担学校课题《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群体的激励、教育及保障体系研究》,另一方面,还研究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第一份职业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工资收入的影响,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支撑。2007年12月29日,在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上,郝登峰老师代表中山大学做的论文《论辅导员的工作价值》获得一等奬。

  应该说,我们的学生工作者是一支优秀的队伍,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左珍利、张丹丹两位老师均被评为学校优秀辅导员,董哲被评为学校优秀军训辅导员。

  四、创建学生工作的知名品牌

  学生工作品牌是其竞争实力的主要资源和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工作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是高水平学生工作的重要标志。我院成立以来我们逐步创建了一下几个知名品牌:

  (一)凝炬基金会

  我院凝炬基金会成立于2003年,是旨在帮助困难学生的公益性组织。团结起来,相互帮助;传递下去,奉献精神,是“凝炬”的宗旨。截止到2008年底,共收到老师同学们的捐款134509.2元;发放补助共98197.3元,仅发放临时困难补助资金就达49840元,帮助学生105人次;发放新基金3850元,其他各种补贴如火车票补贴、补助伤病的同学等共9757.3。基金会基金来源包括学院资金的注入、校友捐赠、全院师生的捐赠等。

  “有困难,找凝炬”。凝炬基金会已经在校内外引起来广泛的关注,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都对此作出了报导,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本科生创新基金

  众所周知,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提高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院从2006年开始在院内举办地理文化presentation大赛。2008年,我们邀请了华南地区十余所办有地理专业有关的高校参加“华南高校第一届地理文化presentation大赛”。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提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集体精神。2009年,我院又将举办第二届“华南高校第地理文化presentation大赛”和第一届“全国地理专业野外调查征文大赛”,由此使学生工作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十年乐昌资助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我院从1998年开始对乐昌希望小学捐献设立奬学金,十年来风雨不断,每学期专门组织学生到乐昌参加颁奬仪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除设立奬学金以外,我院学生还经常送去电脑、书籍和体育器材等,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此项志愿活动得到学院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截至到2008年底,累计捐款20631.7元,奬励将近500名中小学生。今年,我们也将迎来了连续资助的十一个年头。

  (四)六年“路”论坛活动

  在珠海校区举办“路”论坛活动,邀请走进社会的师兄师姐来介绍学习和工作经验,探讨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如何面对职业选择等问题,让进校不久的一、二年级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让学生统筹考虑自己的专业、学业、就业、职业与事业发展,做到“五业一体”。为此,我们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将一系列的以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为主题的活动都归属到“路”论坛系列活动。。

  学院成立来,我院涌现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一个、“全省优良学风标兵班”两个、“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一个等先进集体,获得全国、全省表彰或奬励的个人十多人。本科生就业率逐年提高,由2003年的全校第25位(全校26个就业单位),提高到2006年的第5位,20008年的第11位(35个就业单位),研究生就业率一直靠前,2008年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我院学生创业也取得明显成就。07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潘文伟同学因自主创业被中央电视台专访18分钟,并受到省内外多家媒体宣传报导,成为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型。

  (郝登峰 张丹丹)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