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国外旅游地理教材简介——兼论我国旅游地理教材的建设问题



  保继刚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1930年美国《地理评论》刊登的麦克默里(K.C.Mc Morry)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认为是地理学家研究现代旅游的第一篇论文。1946年美国第一篇旅游地理硕士论文问世,1949年首篇旅游地理博士论文完成。经过40多年的积累,七十年代之后,一批有影响的旅游地理著作陆续问世:

  浅香幸雄(日本)、《观光地理学》,1974年。

  I.M.马特勒(美国):《国际旅游地理》,1976。(I.M.Matley,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Washington,1976.)    

  H.罗宾逊(英国):《旅游地理学》.1976年(H.Robinson,A Geographyof Touriim Macdoald and Evens.1976.)

  科特梁罗夫(苏联):《休憩与旅游地理》,1978年。(E.A.KoTляpoB,Гeorpaфия ,Otдыxa  Typи3ма,Mосква,1978)  

  阿姆布洛西奇(南斯拉夫):《旅游地理学》,1929年。(Jolena Ambrozio,Toristicka Geograeja,Beograd,1979.)    

  史密斯(加拿大):《游憩地理学》,1983年。(Stephen.L.J.Smith,  Recreation Geography,Longman,1983.)

  上述著作,以罗宾逊的《旅游地理学》和史密斯的《游憩地理学》影响最大。

  1.H.罗宾逊的《旅游地理学》初版于1976年,1978年出第二版,在学术界颇有影响。作者系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地理地质系主任和人文科学系主任,一生著作颇丰。他认为,旅游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潜在课题,可以将旅游地理学视为一门应用地理学科。他提出了六点理由作为将旅游纳入地理学研究范畴的依据。

  第一,地理学在探究旅游需求和旅游满足的空间相互作用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地理学在协调旅游活动及对特定环境的其它需求上有重要作用。

  第三,旅游必然会使边远地区受惠,这种经济现象避开中心地带并避免工业的集中。这种经济和人口统计上的变化,很久以来就引起了地理学家的关注。

  第四,旅游是一种商业性的活动,因而是经济地理研究的一个内容。

  第五,旅游在国际贸易和国家经济进出口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这是地理学所关注的。

  第六,旅游还产生重大,深远的社会和文化效应,这也是地理学家非常关心的。

  基于上述理由,罗宾逊认为旅游值得地理学家认真加以研究。在《旅游地理学》一书中,罗宾逊着意于提供一个旅游研究的导论。因此,并不仅仅限于旅游地理的探讨,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旅游心理等方面也有较广泛的涉及,而且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全书由导言及五个部分(共22章)组成。其中第四部分取材着重于英国,第五部分重点放在欧洲,美洲、非洲次之,亚洲和大洋洲着墨较少。没有论及中国。其目録如下:

  导言

  第一部分:旅游发展和旅游现象  1)旅游发展概况  2)需求评价3)旅游动机4)旅游业的构成。

  第二部分;旅游的范围和旅游度量  5)旅游的度量  6)国际旅游流

  第三部分:旅游业的几个方面7)旅游组织  8)交通和旅游  9)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应10)旅游规划

  第四部分:游客与环境  11)游客与城镇  12)游客与乡村  13)游客与海滨

  第五部分:地区旅游发展  14)英国的旅游  15)欧洲旅游概述  16)西欧和中欧的旅游17)南欧的旅游  18)东欧与苏联的旅游  19)北美的旅游  20)拉丁美洲的旅游  21)非洲和近东  22)世界其它地区的旅游

  总之,《旅游地理学》作为本旅游地理的导论书,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叙述严谨,理论和区域并重,是一本很好的旅游地理入门教材。此书对推动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几章已翻译发表.如导言《旅游地理学的一些问题》(楚义芳译,国外人文地理,1986年第l期)、第十章《旅游业规划》,(张克东译,经济地理,1984年第3期)、第五章《旅游的度量》,(保继刚译,社会科学家,1987年第2期)等。

  2.《游憩地理学》的初版于1983年,作者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游憩研究系的主任。此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史密斯在这本书中系统地总结了本世纪来数百名旅游地理研究者的工作。他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19世纪的杜能模型和最新的区位——供给模型,从传统到现代,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范围至为广泛。正如史密斯在绪论中所言:“一本书可以围遶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展开,这样的方法适合于对政治问题进行适时而有趣的分析。然而,问题研究法会很快变得过时,幷且往往只适用于一个地区或国家。另外,一本书可以通过系统地总结有关的事实而撰写,这同样是一种有用的方法.但这种写法也是限制在一个时间和一个地点。本书采用的方法强调一种不受时间限制和更为全球性的概念,而不强调具体问题或罗列事实,本书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主题是研究的技巧及其应用。”

  在科学方法论方面,史密斯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他认为,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描述研究,解释研究、预测研究、规范研究四个连续的层次。描述研究是科学探索的基本层次.它回答哪里(Where)、什么(What)、谁(Who)和什么时候(When)等有关问题;解释研究是第二个层次,回答问题的怎么样(How)?现今所进行的一些最令人振奋的工作是解释模型的发展,解释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发展预测模型.即研究者解释了事物的来龙去脉之后,要预测事物的未来情形,这是研究的第三层次——预测研究。科学探索的第四个层次是规范研究.对地理学家来说它具有长久的魅力,这是寻求事物应该是怎么样,用以指导决策的一种研究。

  在《游憩地理学》一书中,史密斯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个基本的论题:旅行的区位。然后遵循上述科学研究的四个层次分别加以论述,最后作了方法和论题的小结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史密斯正确地指出,游憩地理学目前正处于库恩科学哲学所言的前范式阶段。因此,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势是非常正常的,正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  《游憩地理学》目録如下:第一章:区位的描述研究。  第二章:旅行的描述研究。  第三章:区位的解释研究。第四章:旅行的解释研究。  第五章:区位的预测研究。  第六章:旅行的预测研究。  第七章:区位的规范研究。  第八章:旅行的规范研究。  第九章:结论。

  总之,史密斯的《游憩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参考价值。华东师大地理系吴必虎翻译了这本书。    

  3.我国旅游地理教材的建设问题

  我国旅游地理研究始于1979年。1984年第一篇旅游地理硕士论文问世,按培养计划,第一篇博士论文将于1989年完成。从研究初始至1988年这十年中,我国出版了三本旅游地理教材:

  刘振礼等编着:《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

  雷明德主编:《旅游地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

  卢云亭着:《现代旅游地理学家》,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    

  另外在《人文地理学概论》(张文奎编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一书中也专辟一章介绍旅游地理学。这些教材对推动我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刘振应等编着的《旅游地理》的体系安排类似于罗宾逊的《旅游地理学》,但理论却较之简单显得单薄,而罗宾逊的著作是1976年出版。

  卢云亭着的《现代旅游地理学》试图以理论和方法为主线贯穿全书.作者大量收集了国内外旅游地理研究取得的成就,特别是10年来我国旅游地理工作者取得的成果(发表的、待发表和未发表的)。在书中作了详细介绍。54万余字的著作非常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旅游地理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但与史密斯的《游憩地理学》相比较,内容过于庞杂.理论和方法主线不甚清楚。    

  我国旅游地理教材的建设,从数量上看已经不少,但在质量上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需注意几个问题:    

  1)在大量的旅游地理实践中加强理论和方法研究,总结出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仅仅从经验总结的角度归纳理论是不够的。理论总结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因此,旅游地理工作者应把科学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用它来指导理论总结。

  2)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评价国外同行成果。

  3)改变目前这种教学与科研脱节,高校和研究所分离的状况,发挥综合优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