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几点改进意见



  魏清泉

  近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地理工作者活跃在国地规划、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有关区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地理“黄金时期”。然而,区域经济地理的教学却远远落在实践的后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许多大学的地理系的师生,至今还冷漠《中国经济地理》(简称:中经。下同)这门课程。《中经》教学与经济建设实际脱节,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引起了全国地理教育界的关注。为此,1988年l0月在武汉专门召开了一次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系统的《中经》教学研讨会。

  一、实践的回顾

  1966年以前,中国综台性大学地理系的经济地理专业,  《中国自然地理》、《中经》、《世界自然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四门区域地理课程,俗称为“四大块”。每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几乎都在120小时以上,足见其地位之重要。七十年代初,各学校以这些课程是描述性、知识性为由,差不多把“四大块”都取消了。在某些高等师范院校中,这些课程甚至时有时无。经济地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甚少,区域地理的专靖大部及昭通部分;C2:开远商业区:红河、文山及思茅、西双版纳部分地区;C3:大理商业区:大理、保山、临沧、德宏、怒江及丽江、迪庆、思茅、西双版纳部分地区。

  A7:西安商业区: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它藉助于陇海、兰新、兰青、兰包铁路干线和地理位置邻近的优势,对陕、甘、青、宁及蒙西地区有较强的辐射力,可以形成一个一级商业区。

  B1:西安核心区:包括渭西地区,分三个三级商业区:分别以西安、成阳、锕川为中心及其聚辐范围。

  B2:西安商业区:包括 陕西大部。C1:宝鸡商业区:宝鸡及汉中、陇南、平凉部分地区;C2:汉中商业区:汉中大部和安康地区;C3:延安商业区、延安、榆林大部及庆阳小部。

  B3:兰州商业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C1:兰州核心区:兰州、白银、临夏、定西、甘南全部或大部;C2:嘉峪关商业区:嘉峪关、酒泉及张掖、蒙西阿盟部分地区;C3:金昌商业区:金昌、武威及张掖、蒙西阿盟部分地区;C4:天水商业区:天水、陇南及平凉、庆阳龢宁夏固原部分地区;C5:西宁商业区:青海省大部;C6:银川商业区:宁夏大部。

  A8:新疆、西藏和台湾的区划问题。新疆地域广阔,商品流通也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因区内尚无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城市,又远离其他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城市,既不宜单独划为一级商业区,也不宜划入其他一级商业区中去,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一级商业区较为合适。

  西藏商品流通规模不大,商业中心城市规模很小,远离全国性商业中心城市,暂不划入任何一个一级商业区,可作为待发展的二级商业区看待。

  台湾回归祖国后,可以单独成为一级商业区。

  学业素养今不如昔。学生一旦工作时,需要补充大量的区域地理知识才能胜任。在社会的呼吁下,综合性大学地理系后来又陆续恢复了《中经》和《世界经济地理》等区域地理课程。

  《中经》在高等学校许多专业里早已开设,基础较好。近十年来,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和专业不断增多,其作用为越来越多的部门所认识,教材建设也被重视起来了。华东师范大学等八所高等师范院校首先联合编写了《中经》试用教材。1983年出版后,又有同类教材和著作先后问世。课程内容,结构、研究方法有许多创新。

  据各地高等院校反映,  《中经》与其他区域经济地理课程一样,教学内容、方法欠科学性。这些课程本是学生喜欢的“热门”。由于教学水平所致1),学完《中经》后,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地掌握一些地理现象,不能把握现象之问的有机联系和掌握中国经济地理整体的系统知识。更难于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1988年的中国经济地理教学研讨会一致认为,  “中国经济地理的理论和方法、学科的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仍明显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创新性不强,教学一般化的问题仍然存在,有待不断努力。”3)

  《中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原因:

  1.重分布现象描述,轻实际问题理论探讨。任何一门科学的任务都是为揭示其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中国经济地理是以研究中国生产布局规律(也有人认为是研究中国经济布局的规律,这里暂不作讨论)为己任的,应揭示和阐明中国各种生产分布现象的基本规律。作为课程教学,应讲解中国生产分布现象形成、发展和变化的道理。可是经济地理教学恰恰这一环节最为薄弱。教学仍然停留在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的因素、发展条件、分布特点、地域差异等等具体事实的介绍和分析上。生产布局本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作,生产分布受多种因素制约,布局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比如我国化学工业中乙烯工业布局,为什么目前的乙烯生产都会集中在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合理性如何?今后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如果新建设一个年产30万吨的乙烯生产基地,应该摆在华南或西南的哪一点上?这些都是极富吸引力的有关生产分布的实际问题,可是在教学中难以有这些问题的理论探讨。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最宝贵的我国经济建设中实实在在有过的各种布局方案,也难以在教科书中发现。变化万千的布局现象,在教学上却成了平淡无味的一堆资料。  

  2.重历史发展过程,轻未来变化趋势。区域经济地理向来对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极为重视。在中国经济地理总论中,有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历史;在分布中,有“历史基础”或“历史过程”专门一节。这对于全面掌握经济地理特征,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有重要作用。但“历史”归历史叙述,不联系现状,与当前的建设问题脱节。对于未来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划,缺少应有的论述。比如,各个生产基地以后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应如何调整生产分布格局?各经济区域、各省、市、区未来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应如何加强区际间的分工和协作?所有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很少论及,就是有时谈到了,也是一触即弃。不重视区域发展变化的未来,区域经济地理研究就失去了意义。苏联经济地理学教授IO·P·萨乌式金曾精辟地说过:“任何深入的国家研究,都会使科学家(或集体)作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长远性的预测。没有谨慎或大胆的预测,国家地理著作就会大大失去魅力,因为一幅没有目的性的真实照片会使人失望,实际上也无多大用处。”4)

  3.重部门,轻区域。《中经》教科书总论偏重于经济部门的论述,以阐述区域特征的分区部分,仍然以部门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国家的生产整体布局构想、空间开发方式、经济发展轴线或重点发展区域等全国性的宏观问题,在现行的结构系统中缺少应有的位置。如过去我国曾划分六大协作区,而现在为什么采取梯度开发方式,按三大经济地带布局经济?三大经济地带与经济区划的关系如何?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的区际关系怎样?发展战略的差异性、共同性又如何?我国层次不同的对外开放区域一一沿海开放地带、对外开放区域、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等,地域结构和空间布局是否台理?如何确定他们的职能和幅射范围?这些影响重大的区际问题无法在现行的结构体系中加以阐述。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因材施教,是基本教学原则。每一门课程,对于不同专业的作用不同,要求必然有所区别。  《中经》课程在我国的党政干部培养院校、财经院校.师范完校、综合性大学和许多中等专业学校均有开设。由于专业性质和培养方向不同,开设经济地理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应有差别。

  对于经济、贸易、党政干部培养、金融等非地理的许多其他专业,  《中经》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瞭解国情,瞭解全国基本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的基本状况,掌握各地区经济特征,懂得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为他们各自的专业服务。因此,他们把《中经》作为一门知性的基础课程,列为公共基础课之一。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情况就大不相同。国家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当前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因此,师范院校的《中经》教学目的。是要求与学生牢固地掌握中国经济地理的科学知识,懂得中国生产布局的基本发展变化规律,同时还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有独立进行区域经济地理分析和研究能力。在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  《中经》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除了传授中国经济地理的科学知识外,还应结合讲解中国经济地理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

  综合性大学地理系的经济地理专业,以培养从事中国的区域规划和城乡规划人才为主要目标。《中经》教学目的是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对中国的经济地理面貌有深刻瞭解,掌握中国生产布局的基本规律,有从事中国的区域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实际技能。当然,这些要求不是《中经》、一门课程能够全部担当的,但无疑与它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综台性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应该把《中经》列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从事生产布局、区域发展规划实际能力的培养。

  由于各类学校不同专业设置课程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各自对如何改进《中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也许会有些差别。

  三、加强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中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逐步由描述性的科学向应用性的科学发展。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由地方志逐步发展起来,并独立成为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现实问题的学科。为什么长期改变不了地方志那种纯描述的性质,变成为一门应用性,理论性很强的科学呢?其原因固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理论薄弱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把区域研究仅仅看成是从不同领域获取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的现象描述。时到现在,苏联地理学家C·B·卡列斯尼克院士还认为:  “区域的研究是描述已定的国界,行政边界和历史一地理边界内各区域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所涉及到的主要的一般性任务是在特定的区域内确定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之间明确的联系以及根据对这类联系的科学解释作出不同水平的地理描述。”5)这种陈旧的观念,窒息着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因为把区域研究仅仅看成是地理描述,自然就会把区域经济地理著作当成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罗列,区域经济地理的教学也只能是地理知识的传授,结果必然会资料介绍多,理论分折少;重视描述体系的完善和描述能力的训练,忽视对现实经济建设没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科学就只能长期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现象联系原因的解释上。

  《中经》属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之列,是区域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区域性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对区域的深邃的瞭解,能够解决研究区域的具体问题。区域性科学只有结合具体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综合性科学的发展,更在于加强应用。否则就只能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而已。

  逐步把《中经》由描述性向应用性的方向转变,是革新中国经济地理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所谓应用性,就是要结合中国建设的实际,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布局问题。例如关于中国水资源的教学,我们不但要同学们知道中国水资源的数量、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特征、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和合理利用的方式和途径,还应该要求他们瞭解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路方案及其效益、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不同建设方案及社会各界对枢纽工程的论争、黄河决堤的要害地段及其预防措施等现阶段最关紧要的建设问题;不但要学生掌握中国水资源的一般知识,还要引导他们能思考和讨论国家建设的大事。每当讲解类似这些重大建设问题的时候,学生总会从不同的侧面提出许多的问题要求解答,同时同学之间也会讨论起来。这表明教学结合了当前的建设实际,就能够使学生跳出书本,激发起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和对实际问题探讨的浓厚兴趣。

  加强应用性,必须革新原来的教学内容,幷且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国家建设的重大项目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各个问题还要有一定深度的瞭解,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采用以专题讲授或论题研究形式为主来开展教学。”6)

  2.改造课程结构体系。著名的苏联经济地理学教学H·H·巴朗斯基7)倡导的国家和区域经济地理特征描述方案,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曾有过重大的贡献。后来该方案形成为一种完整的描述体系。由于后人机械地对待描述方案,完整的描述体系反而成了束缚科研和教学的一种教条,使区域经济地理教科书变得呆板、公式化。

  要使《中经》由描述性向应用性转变,必须对传统的课程结构体系作一番调整和改造。为抛砖引玉,这里拟出一个结构体系方案,以供讨论。我们设想把课程继续分为绪论、总论和分区三大部分,绪论介绍研究对象、科学性质、任务、内容纲要和学习方法。总论以全国为客体、分论以经济区为客体论述。考虑到我国尚未真正划分经济区,分区亦宜按行政区,即以省(市、区)为单位进行论述。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全国和分区都属“区域”,只是地域规模大小不同,故论述全国和分区的结构可以相同,涉及的内容和各区的详略程度将会大不一样。总论和分论各分为六章:第一章,战略地位,揭示全国在世界或分区在全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经济结构,论述经济构成、各种比例关系、各区的基本部门和非基本部门;第三章,生产分布,着重于生产基地布局、生产基地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趋势;第四章,经济核心和重点发展区域,着重论述城市、城镇群、空间开发方式和重点发展区域;第五章,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论述交通运输、水、电、环境治理设施以及它们的未来建设方案;第六章。发展趋势预测,侧重于分析未来地域分工和区际联系及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预测各个区域在国家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预测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3.改进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区域划分、区域比较、区域类型分析、制图、历史 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是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传统方法。研究方法比较陈旧,收集、整理资料的手段较为落后,判断、推理的方法比较简单。传统的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比如,计量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量地理学中大量使用的数学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和教学中仍极为罕见。同时,还要不断吸收其他新的数据信息、又可以图象化的地球卫星观察、航空摄影、遥感测量等手段,目前在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和教学中应用也不普遍。

  《中经》的教学,现在基本是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由于内容份量很大,一本教科书常常是五六十万字,教师为了把教材讲完,常常不敢展开来讲,不能对重点问题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问题。传统的这种重传授、轻启发的教学方式,不得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师要精讲,通过讲课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思考问题。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也要改变满堂“灌”的办法,可以抓好课前预习、课后制图等环节,在课堂上采用讲解、讨论、座谈等方式进行教学。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