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开展农业区划工作的一些问题



  梁 溥

  广西在玉林进行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试点工作,领导十分重视,干部非常积极,声势很大,鼓舞人心!会议论讨已进行了十几天,听了各方面专家的报告,介绍了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的理论与经验。学习理论为了指导实践,目前到了订计划、开展工作的阶段。订计划首先要明确工作的目的性,研究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法,然后才能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便组织队伍来完成。现在,我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不对之处请予指正。

  一、关于工作的目的性问题

  农业区划研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为农业规划服务的。六十年代大搞农业区划,当时强调以粮为纲,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现在叫做农业基本建设,就更全面了,“农田”与“农业”一字之差,内容已有所不同。七十年代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思想指导下,农业区划工作内容也大大发展了,既要抓粮,又要抓农林牧副渔,还要抓农工商一条龙。这三方面的关系,有人比作飞机,粮食像飞机的主体,农林牧副渔和农工商一条龙像飞机的两翼,没有翅膀是不能起飞的。    

  现在搞农业区划首先为调整布局服务。由于长期的破坏,农业已处于恶化中。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就谈不上现代化,因此必须从调整布局着手,为现代化创造条件。从目前的状况到实现现代化,还有一个过程,不能一步登天,必须从近到远。看不到远就会迷失方向,但脱离实际,现代化就不能实现。

  目前,全国、省(区)、县各级都要调整布局,都要搞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但各级农业区划要求和做法不尽相同,全国农业区划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范围内搞的,是战略性、轮廓性的区划,供中央一级领导调整布局参考的。县一级直接指挥社、队生产,有战略性也有战术性布局问题,要求落实到技术措施方面,是很具体的。省级农业区划介于二者之间,上下联系,为调整全省(区)农业布局服务的。

  现在你们自治区的省地县三级在玉林搞农业区划试点工作,我想是有双重的目的。一方面要搞出一个县级农业区划的样板,以便总结经验推广到各县。另一方面,也培训一批农业区划的研究人员,为开展自治区的农业区划工作创造条件。

  二、关于农业区划调查内容问题

  农业区划工作首先要分析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又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既要分析各个农业部门,又要研究各部门结合的农业结构。既要联系到农业技术措施,又要考虑到农产加工与农工商一条龙。这样的内容十分庞大复杂,到底如何掌握呢?如何下手呢?这是开展工作中首先碰到的问题,也是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全国科学技术规划第一项所提出的名称叫做“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这样提法实际上已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中央为什么要把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二者并提呢?这不仅说明瞭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重要性,也说明瞭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的密切关系。不摸清自然资源,农业区划就流于空洞,因为农业是利用生物过程(植物栽培与动物饲养)来进行再生产的。生物与环境是统一体,受自然规律所制约。当然农业是经济的一个部门,也受经济规律所制约,因而农业区划既要分析自然条件,又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但发展农业的方针也要“国家统一计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这就反映了既按经济规律办事、又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农业区划有部门的、又有综合的,但部门的区划都各有独立的名称如作物区划、林业区划等等,因此,综合农业区划也可简称为农业区划。

  三、综合农业区划研究对象与基本方法

  综合农业区划也是分区划片,但不是研究单一部门,而是研究各个农业部门的综合结构。任何综合农业区都是由农林牧副渔所构成,这是它的一般性(共性),但每个综合农业区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这是它的特殊性(个性)。好像人的面孔都是由眼耳口鼻五官所构成,但全世界四十亿人口的面孔并不相同,可以区别出来。农业区的特殊性,是与区域条件特点密切结合的。所有地区的自然条件都是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所组成,这是自然区的一般性(共性),但各个自然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它的特殊性(个性)。人们利用和改造不同的地区条件发展农业生产,而形成不同的农业区,但农业区与自然区并不一样。

  综合农业区划研究农业的地域结构,各个农业区的地域结构都不一样,这是它的特殊性。农业地城结构(区域特殊性)与经济学研究的农业经济结构和比例关系(普遍性)不是一样,但有密切关系,这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有人问综合农业区划与部门区划的关系怎么样?先搞综合还是先搞部门呢?我认为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研究中可以结合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研究整体(综合)可以分为若干部分(部门),但部分必须还原为整体才能认识其全貌,看它怎样变化发展。好似研究一部机器(如汽车),可以拆为零件来分析,认识更深入,但又必须合拢起来才能成为机器,才能开动,在农业区划工作中,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系统法)都要运用,最好结合起来。不分析部门,则综合往往流于表面;但孤立分析部门,又会偏而不全。

  四、玉林县怎样开展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

  广西在玉林搞试点工作,首先考虑县级农业区划。县的要求,首先是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用),同时省(区)要求总结经验,推广应用(可行),因此提出了“有用可行”的原则。六十年代,东莞县农业区划就是这样提法,1965年推广到广东省,1966年国家科委在东莞召开了全国农业区划会议,总结了经验,影响到全国。

  县级农业区划比较具体,必须结合实际才能解决问题。玉林县是个大县,面积267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余人,规模与东莞相当,但具体情况则不一样。栾城县面积(360平方公里)仅及玉林1/7,而华北大平原(栾城)与华南丘陵地(玉林)环境条件是完全两样的。农业区划是研究因地制宜的,而研究重点也有因地制宜的必要性,不能千篇一律。栾城农田土壤调查深入细致,但玉林山丘坡地超过全县面积半数以上(耕地不到1/4),是应该农林并重的。

  我初到玉林,情况很不熟识。根据粗略的野外观察并对照材料,感到目前还是全县百万人口搞饭吃的局面。人多了,向山要粮,旱地开到了半山,广种薄收,得不偿失;向山要柴又破坏了天然植被,引起了土水流失,泥沙填满水库,淤高了河床,洪水就泛滥农田,这就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所谓自然生态系统,就是自然界的交互作用,相互制约,按自然规律发展的,你认识它可以利用它为你服务,你违反它就会受到惩罚。

  玉林位于六万山和大容山之间,全县土地可分六片,而又互相关系。①东北部为大容山区,②西南部为六万山区,都是花岗岩形成的山地,土层深厚,年雨量千余毫米,植被属常緑阔叶林。③这两块山地的水源汇注于南流江,冲积而成玉林大平原,是全县粮产的中心。两块山地,一片平原,合占全县土地三分之二以上。④两大山地之间,低陷成石南谷地平原,面积较小,但粮食较高产。⑤西北一角是紫色叶岩形成的岗坡地,比较乾旱,黄麻、甘蔗生长较好。⑥东南一角,砂页岩低丘起伏,利用不多。各区资源条件下同,应有不同的利用。从全县来看,絶大部分人力投到平原农田,搞粮食生产。平原劳动力已相对过剩,但广大丘陵却很少利用,林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2%(畜牧产值也仅占5%),与资源极不相称。今后应向林牧业发展,平原则搞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剩余劳动力可搞农产加工,农工商一条龙,增加农村收入和积累,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县级农业区划必须针对当地问题,分清主次,从目前看到长远。调查资源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抓到关键问题,有的放失,重点使用力量。玉林县目前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1978年产值:农76%,林2%,牧5%,副12.3%,渔0.7%),同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都不相称。林业、果树、经济作物都有发展前途,粮食还有增产潜力,但絶不能乱伐乱垦、广种薄收,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所谓“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恶性循环,后果极为严重。

  资源调查是农业区划的起点,但必须明确目的性,摸清家底是为了充分利用,发展生产。过去的经验,一般都分专业各自调查,各自写个区划报告。但也有教训,各搞一套,“区划”满天飞,没有共同协作解决全县和分区的突出问题。我的意见,应该吸收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最好根据当地的客观实际先提出问题,各专业学科共同讨论,明确调查的目的性,抓到关键,经过调查共同解决问题。譬如玉林要增产粮食,主要从平原着眼(还有山地林粮间种),首先是玉林大平原(其次是石南等小平原)如何才能稳产高产,这就需要土壤、水利、气象、农业、畜牧、农机等专业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制定合理的方案。要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主要从山丘岗坡着眼,首先摸清各种用材和经济林木的宜林地,分类分级评定。这就需要林业、果树、能源和有关自然条件的专业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制定合理开发利用方案。

  五、关干组织队伍问题

  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是一种多学科多部门协作的科学研究,组织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好像大兵团作战一样,首先要有一个作战计划,根据计划来调配兵种(如步兵、炮兵、骑兵),有参谋、有指挥部,指挥各兵种联合作战,才能打胜仗。

  组织科学协作不是“搞运动”,是一种深入细致的工作。首先明确目的解决什么问题,根据目的定出调查研究计划。再根据计划组织有关学科、部门协作,哪些学科起什么作用,衡量轻重主次,要恰如其分。还要各个专业明确共同研究的目的,才能真正协作,否则各自为战也不能达到目的。    

  县级农业区划和资源调查的科学队伍,有关的学科部门,专业很多,包括自然、技术、经济各方面。根据过去的经验,一般认为农学与地学起骨干作用。农学侧重农业生产,地学侧重地理环境,经济地理和农业地理企图把它综合起来,过去提倡“农地结合搞农业区划”就是这个道理,实践证明也比较合适,但必须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

  县级的区划队伍,最好由县委来挂帅,农、地结合当参谋,农业书记、县长抓到底,贯彻领导、科技人员、群众三结合,组织队伍大协作。根据阶段任务需要,专业队员可以进进出出,但总领导和参谋则必须贯彻始终,一抓到底,这样有利于不断总结经验,彻底解决生产问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