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教育部的“文革”情结



  2008-2-26 13:22:42

  教育部继中小学生跳集体舞后又开始张罗起京剧进课堂了(见2月26日《南方都市报》A10)。明星发言人王旭明不打自招,一改口风说这一次和上一次均不是“要求”,而是“推广”。好像明知理亏,知道人家会上门质疑拍砖,不如自己先脱裤子打一针预防针似的。其实中国话到了官员嘴里,翻来覆去意思都一样,关键看指定用在什么地方。

  跳交谊舞集体舞是汲取人类艺术精华,唱京剧是从小弘扬国粹文化传统。想法固然不错,但显然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方,用在了错误的对象身上。想想7岁的小男孩唱刁德一探阿庆嫂那段“这个女人不寻常……”是个什么情形?这跟“文革”期间中小学生广跳忠字舞、普唱样板戏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尤其是,据说在其推荐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中,竟然有三分之二是“革命样板戏”。

  不问实际情形、囫囵照搬套用、决策一厢情愿,是当前政府文化部门的常见病了,此病随着海归派逾多充实岗位,愈加严重。这么说吧,当前中国的中小学生课外要学的东西多了去,排100名也轮不到交谊舞和京剧啊?当务之急是教他们现在怎样尊重家长和教师,懂得将来如何报效国家和社会!这些基本元素的恢复上身,对当下中小学生来说,远比交谊舞京剧迫切得多!

  既然京剧是国粹可以在中小学“推广”,那鼻烟壶、酒文化,还有上房揭瓦的少林轻功、诱赌上瘾的麻将牌九,样样都离不开“国字”头呢,都可以倡道从小学起。

  “让学生娃反击艳照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