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看指标,还是相信亲身感受?



  2008-4-14 11:28:42

  广州市环保局又出来公布业绩了:“穗去年333天空气质量优良”(见今天《南方日报》一版))!?就算憋不住,脱裤子也该找对地方,公众面前露出白花花的屁股,丑就出大了。一年就有365天,它居然敢说333天空气优良。还羞答答剩下一个月干嘛?干脆一年当11个月上报好啦。你当广州是香格里拉啊?是个人都知道,进广州城30公里外,晴天就已闻到那股特有的城味儿了,若是遇到连续高温低压灰霾的“回南天”,呼吸困难还不至于,老弱病人却要比平日死多三成!

  老窦把标题打得太满,结果适得其反。连仔也看不过,把它更正为“广州酸雨有时确实比醋还酸”(见今天《南方都市报A04》,以正视听。其实,环保局也难做,谁让我们讲科学呢?科学就要用数据说话。可数据也是人制定的。数据是死的,大气环境是活的。尤其是人参与经济活动后。制定数据标准的时代和现在快速异化的环境,使得数据标准越来越难以真实反映空气质量的现实。

  除了反映空气好的多项数据指标神奇般下降了,环保局也承认:酸雨、灰霾、可吸入颗粒物、臭氧、VOC(可挥发性有机物)这5项却都增加了,且前两项还增加得非常严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就算你漠视广大市民的基本智商和亲身感受,谁敢说以上5项与空气质量无关?谁能相信这5项指标大幅增加的同时,一座城市的空气质量居然全年近乎优良?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