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汶川大地震”应改为“北川大地震”



  2008-5-21 15:39:39

  既然事隔6天可以把震级由7.8修正为8.0,幷且认为是“正常的调整”。那么,为何不能在10天后把灾难名称改为“北川大地震”呢?

  理由如下:(1)从中央和四川省举行的数次新闻发布会公开的数据来看,汶川在这次大地震中的伤亡人数、倒塌房屋的受损程度,远排在北川、绵竹、都江堰,甚至青川之后(以县级单位横比)。除了辖内所谓震中的映秀镇外,汶川县城所有建筑几乎毫发未损,这可由13日中午1点许新华社首次发回的航拍照片瞭解到。(2)北川在这次大地震中的死亡人数(8605人)是最多的(是汶川死亡2562人的4倍),远超出其他重灾区。由于所处地形,地震引发的山体塌方几乎覆盖了整个县城。其中老城区80%、新城区60%以上的建筑物垮塌,县城基本被夷为平地。北川中学除两个班学生上户外体育课和化学实习劫后余生外,全校师生全部遇难,其情其景,最为惨烈。(3)既然主流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难题”、“临震预测是不可能的”。那么确定震中,也不可能精确到没有几十公里的误差。即是说,震后实际的破坏程度及周围地区的相关对比,是确定震中的重要参照指标,同时也符合震后修正的原则。所以,震中修正为北川,才符合事实。(4)北川现已是一座孤城,居民已全部撤离。灾后已考虑异地重建,原旧城废墟作大地震遗址。

  一句话,“5.12”大地震名称,北川比汶川更有历史代表性。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