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桃源方言,“局”发音为“猪”的笑话



  2008-12-10 15:52:53

  湖南省桃源县,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被誉为人间仙境。僻壤山乡,竟有13个民族、180余个姓氏在这块“乐土”上休养生息,可谓钟灵毓秀,物宝人杰。由于人口来源复杂,经年累月形成的桃源方言最是有味儿。比如当地用语率极高的“局”,尾音一拔高,就发成“猪”的音了。

  以下是一篇来自中央媒体记者留在博客上的话,很快就成为网上最炫的一则笑话(未经核实):

  我先到县委宣传部,联系到人事局采访。宣传部的人打电话替我预约(按免提键)。 

  宣传部:“喂,你人是猪吗?(人事局)” 

  对方:“不是,你搞错了。我不是人是猪(人事局),我娘是猪(粮食局)。” 

  我拼命忍住笑,肚子都疼了。 

  第二天参加县政府的一个汇报会。会前点名。 

  主持人:“哪些单位到了?” 

  于是参会者一个个地自报家门: 

  “我是公阉猪(公安局)”。 

  “我叫肉猪(教育局)”。 

  “我有点猪(邮电局)”。 

  “我是典型猪(电信局)”。 

  桃源方言是北方话与江西话融汇后产生的语种。从宋到清,桃源一直是京都(北京)通往云、贵一带官方驿道必经之地,县人所操语言受北方话影响很深。而江西中部人在明代及清初陆续大批迁居桃源,江西吉水、樟树、丰城话便渗入桃源语言。

    桃源方言在外地人听来虽觉滑稽,但当地人却认为它是天籁之音,好听易懂。在异乡别地,更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几句家乡话更容易沟通感情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各级领道干部异地换岗前,是否应恶补方言一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