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建议反贪局从速增设“面相科”



  2009-10-10 16:35:59

  时下各级党政机关哪个部门压力最重?反贪局!这个活不容易干,因为反的都是执掌实权的人,或说根本就是自己的领道,一不小心贪官没揪出来,倒把两袖清风的自己搭进去了。再加上检举甄别、搜集证据、上报审批等一整套冗长而繁琐的程式,待好不容易熬到可以立案缉查的时候,贪官们早就闻风而逃了。那么有没有一种可以大大简化反贪程序、甚至提前识别出谁是贪官的好办法呢?我们说,“想”有时比“做”更难。只要敢想,就一定能做到!比如“面相学”。有人说这是迷信。可迷信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迷信其实就是呈规律性反复同现并被95%以上的人认可。

  古语“魔随心生”。大凡贪官,毕竟受党教育多年,私底下贪了公款,收了贿赂,做了坏事,与台面上的形象反差太大,因此心底深处多少有些廉耻,这种假扮心态久而久之就会固化在脸上。比如正常人反映自然心绪的各种“笑”,到了贪官脸上,就大有区别了,有经验的人一望便知。再则,贪官背后多有情妇,有情妇必然纵欲,而纵欲自然写在脸上!典型特征就是面部浮肿,眼袋突出,眼睛缩小,面色晦暗(俗称黑气)。望见男人有这种面相,必有晦气之事!如果是个官员,年纪又轻,基本可以断定是个贪官!当年扁鹊见齐桓公,老远望见,转身就跑。原因就是扁鹊是一代名医,能望气!辨气!一个官,气散了,面黑了,色浊了,则“气数”也就到头了!

  “面相学”历千秋万代不失民间流传,自有它的道理。虽然其中很多说法过于牵强和偏颇,但至少在判明非常复杂的人心时,有它独特的参考价值。“面相学”如果再辅之我归纳的“发型学”一并综合分析,那判断贪官的准确性就更高了。比如今天报刊武大两名校领道涉嫌受贿双双落马(见10月10日《南方都市报》A18),恰巧二人一个是“地中海”,一个毛发稀疏。因此,鉴于中共政坛人物发型无一不浓密完好的“普遍规律”,我们是否得出:凡“地中海”“秃顶”人士实难长期立足政坛的推论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