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七、通往密林深处

  清晨的鸡足山,松林遍布,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树缝,调皮地钻入松林,一道道光芒四射,山林更显娇美。

  一行人伴着清亮的白族小调,一步步朝山上进发。山间緑意葱茏,数不清的草叶儿,衬着零星点缀的幽香的野花,紫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虽只有指甲盖一般大小,却是朵朵娇艳。

  大大小小的树木成片涌现,山茶花初绽花苞,一朵一朵,犹如桃花似的浅粉红,又有似雪的洁白。

  山茶比桃树高,花朵盛开时犹如一团火焰,香味恬淡。金花伸手四处指着,讲述着山茶花的花期,示意年关之后开得更艳。

  一路上,同伴们说说笑笑,陶醉于美景之中。大家举起相机,将蓝天上的流云、起伏的山峦、参天的古树等景物摄入其中,珍藏此刻美好的时光。

  游走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上,聆听着这山里面的风声,尽管步履维艰,我们却兴致不减,一路走走停停,四处观望。

  山间有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那是白族山民开垦的土地;偶尔会看到伫立在山中的小茅屋,还有大如房屋的巨石。

  山上的空气格外清爽,四周飘着淡淡的松脂香味;微风吹过,耳边回响着松涛声,配以溪流哗哗歌唱,此时心中顿觉一片宁静悠闲,早起的倦怠一扫而空。

  倘若说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花园,那么鸡足山便是一处古檏自然的动植物乐园:山林里,松鼠随处可见,核桃等坚果遍地洒落;这里有百余种植物,如冷菌、香菌、鸡枞、松子、板栗、香笋、木耳、猫爪菜等。矮高山栎灌丛红棕杜鹃、云南杜鹃、露珠杜鹃、绒毛叶黄花木、鲜黄小蘖、山桂花、峨眉蔷薇等,比比皆是。

  仔细地聆听,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快乐地鸣叫,伴着缕缕缥缈的佛音,快乐自由地啼鸣。

  一位同伴在途中这样感叹:如此圣洁静谧的地方,任何人站在景致中,都显得那么的多余与不和谐。

  一路上,我们看到路边有许多小石堆,尖尖的石子垒在一块儿,堆成了小山。起初,大家都有些疑惑不解,细问之下,金花道出其中缘由:山路又陡又滑,不易行走,假如踩着小石子,很容易滑倒,过路的居士和僧人们。便会捡起路面上的这些小石块儿,拢在一起堆放在路边,以免路人滑倒。

  多么檏实又令人感动的小事!我的心中不禁思量:在这条小路上,不知有多少人默默地付出了慈悲和关爱……

  沿着S形小路继续行走,碎石与枯叶儿在脚下沙沙作响,堆放在小路两旁不同形状的小石堆,犹如一座座坛城,暗忖这也一定是山中修行的居士和僧人默默所为,心中又是一动。

  走过一处坡地,忽见不远处泉水淙淙地流淌。泉水清澈见底,浅水处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此刻早已唇口焦灼,掬上一捧清泉入口,只觉得丝丝清爽,沁人心脾。同伴们纷纷赞叹泉水的甘甜,这美妙的滋味足以让久居城市中的旅人铭记、回味与怀念了。

  正值11月,鸡足山上的温度却比昆明低了许多,越朝山上走,就越觉得冷,有种“高处不胜寒”的凉意。

  行至半山腰,算算时间,不觉已走过一个小时,不免有些疲惫。于是,同伴们卸下背包行囊,在一棵古树下歇脚。

  这棵树很茂盛,十几米高,三个人拉手才能环抱一圈。据金花讲述,这棵古树已经生长了数百年,自元朝遗留至今,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

  这棵树的奇特之处在于中空成穴,可以容纳两人盘膝而坐,仿佛是一个修习禅定的好去处。

  想必这树木是有些灵性的,根植于此数百年,聆听山中的佛音,见证庙宇的兴衰,默默地印刻着鸡足山的历史与变迁。

  无独有偶,沿着山路盘亘而下,据说,还有一棵闻名遐迩的空心树,名叫静禅古树。它是一棵成活700多年的栎树,树高几十米,外直径约3.5米,树洞有3.5米高,能容纳20人立足,8人盘膝而坐。

  金花为我们讲述了关于静禅古树的传说:“很久以前,空心树中曾有一条修炼成精的巨蟒,它经常变作美妇,迷惑过往行人,伺机吸食男子气血。一天,一位前来朝山的高僧路经此地,倚靠空心树休息。巨蟒悄悄地变成美女,纠缠僧人。哪知这位法师早已识破它的面目,运用禅功护住周身,心中默念降魔咒语,最终降伏了巨蟒。”

  蟒身现形后,法师说道:“钵内法象大,能收天与地,世间害人虫,不悔当得去。”巨蟒即刻点头,示意愿皈依佛门,法师即取来净水,遍洒蟒身,除去巨蟒恶性,收其为徒,每夜为其传授佛法,此后,巨蟒便于师父一同修行正果。”

  猛然记起鸡足山上蛇不伤人的传说,暗想大扺来源于此。想来此传说亘古而来,真假早已难辨,不过,清朝著名文人赵藩却曾写过一幅楹联,其下联“神龙夜半来归钵”,便是指这个奇哉妙哉的故事了。 

  思绪还在久久地徜徉在传说之中,耳畔忽然传来几声鸟鸣,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一棵大树上落着一只美丽奇特的鸟儿,羽毛艳丽,身形小巧,口中发出阵阵啼鸣:“阿弥陀佛、弥陀佛、弥陀佛……”

  聆听鸟儿反复颂啼的声音在危崖深涧中起伏逥荡,我们当下喟叹:灵山之上,无奇不有!金花告诉我们:“鸟儿名叫弥陀鸟,四时常念佛。山中的动植物都很有灵性,比如劝人“洗手烧香”的烧香雀、听经拜佛的猕猴、献瑞的灵蛇、忘忧仙草、有感应的奇树……”

  一时间,众人惊叹不已,鸡足山的灵性展露得淋漓尽致。山的空灵,水的神韵,置身于玄幻神灵之地,顿时恍若隔世,远离红尘。每一处细节,都会让人感悟梵天佛景,一抹喜悦与激动的情怀涤荡心头。

  此时,一位同伴即兴做了一首打油诗,吟哦一番,倒也别有生趣:

  “佛国天都一圣地,巍然屹立在滇西,

  前伸三趾后一矩,形如金鸡单足立。

  峰峦连绵相涌起,恰似莲台浮大地,

  碧山争翠显葱緑,造化好似佛心意。

  迦叶入定好去处,佛国天界齐欢喜,

  他日袈裟传弥勒,鸡足放光人称奇。”

  驻足小路,向远处眺望,连绵起伏的山势映入眼帘,脑海中忽然想起一位游历鸡足山的同修说过的一番话:“去鸡足山朝山吧!那里有参天的古树、浩瀚的云海,有大迦叶尊者,山的高远雅静,佛的淡泊宁静,足以让人褪洗铅华,灵气荡胸。佛的神圣,信的虔诚,会在幽涧泉清、遗世独立的鸡足山中得到最好的诠释。”

  的确,尚未到达目的地,我们却早已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草一木,皆有灵性。正如一位大德所说:“但凡踏入鸡足山的人,无论之前曾有多少痛苦和烦恼,甚至动过轻生的念头,来此灵山圣地的这一刻,也会如获重生,忧愁尽褪,喜悦充盈。”。

  同伴计算着时间,距离登山的行程已过1小时,眼前出现了一条石阶,古道瘦马,石墙林立,一派古檏的气息。沿着石阶而上,不远处有一座小寺院时隐时现,悠扬的梵音徐徐传来,萦绕耳畔,我们不由加快了脚步,朝着我们向往已久的地方前行。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