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八、行法的典范

  在众多的行法者当中,有这样一位僧人,他不眠不休,经行勇猛精进,圆满地完成了90昼夜的般舟行法,堪称般舟行法的楷模典范。他的事迹给了无数行法者鼓舞和力量,据此,一些对《般舟三昧经》中佛所宣说的九十日般舟持怀疑态度的居士,完全折服了,认识到不能以自己的妄想心来测度佛法。提起他的名字,行过般舟的僧众几乎无人不知,他就是光明寺的善行师。

  2003年9月24日,善行师开始以居士的身份行法。90昼夜之中,善行师精进勇猛,即便昏沉也从不超过10分钟。每一次,当他站住或靠住不走动时,护法轻轻过去,用手指打三个响指,或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他一定醒来。

  他用实际行动无声地印证着佛陀的教诲,不仅激励着他周围护关的人,也同样激励着各地或相识或不相识的居士们。数位护关人员大受感动,赞叹未曾有,感受到一种加持和震撼的力量,为此特别做了一段偈子:“般舟堂内大雄善行行,般舟堂外有缘行,诸多佛子抄经行,洁净心灵绕塔行,借雪塑像同心行,佛住心中随师行,立定信念如法行,断诸妄想如是行。当下真心菩萨行,皆成佛道极乐行。”

  提起善行师的行法过程,一位护关的师父至今仍历历在目:“善行师前三十天基本上不需要护法人员的提示和帮助,只是后来在夜间昏沉重时才会给一点提示。行法的过程非常严谨,仪轨中的环节一个不少,每个都是认认真真的,十分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护法人员自身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我曾为他护关,七八天未合眼,但是现在想想,我在护法过程中缺少慈悲心,对易受冲击伤害的善行师生不起深切的爱护之心,又缺少智慧,每次面对昏沉的状况,总是找不到恰当的方法、善巧的方法帮助渡过。对法的体会认识不深刻……”

  另有一位年轻的居士回忆道:“善行师在行法期间,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念佛声音洪亮,有金属般的感觉,我有缘亲闻,着实感动。时逢末法,若非亲见实在令人无法相信,有这样殊胜的法,这样殊胜的人。我护关时,每时每刻都好似感受到善行师在如甘露灌顶般地加持着自己!”

  善行师出关步出般舟堂时,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闻佛师带领众护法居士,在“优波提舍愿生偈”唱诵声中,为这次稀有殊胜不可思议的行法做了一个圆满的总结。

  回顾整个行法的过程,不仅是善行师一个人在行佛现前三昧,众人的心也都跟随他一起行法,大家激动不已,却也平和自然,或许法本如是。

  据善行师介绍,90天行法中,心中不断地涌现出各种偈子,但一到嘴边,又化为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据说,他出关后仅说的一句话,四个字“信佛、念佛!”自那时起,他也就出了家,可喜可叹。

  带着崇敬赞叹的心情,我们去拜访善行师,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诲。

  初见善行师,只觉得他很斯文,皮肤黝黑,脸上架着眼镜,谦和,平易近人。和他在一起,只要他一张口,会把你追问到念头的絶境,他直接打杀我们的各种念头,从根上启发我们的智慧。

  善行师念佛的声音也和我们不太一样,特别浑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穿透力,听着特别舒服。

  善行师问我平时的功课,我回答说:“以大悲咒为主,楞严咒为辅,平时散念阿弥陀佛,偶尔诵读《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切回向于西方极乐世界。”

  善行师点点头:“很好,为什么要诵楞严咒,怎么发心?”

  我回答说,“宣化上人说,有楞严咒的地方,就有正法;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乐,正法久住,法轮常转,法界众生,同生极乐’;另外楞严咒能使破戒者得戒,不清净者清净,我很懒散,需要楞严咒的加持。”

  善行师又问:“知道最先灭的经是哪两部吗?回答说只知道《楞严经》,善行师告诉说另一部是《佛说般舟三昧经》。

  善行师又问:“你对往生净土怎么看?”

  “靠信愿行,临终往生;善行师说一定要临终才往生吗?”我回答不出。

  “心净即净土”,我答道。

  善行师:“对,但可当下往生。”

  “善行师,能给我们讲讲您行法的感受吗?”一位同修好奇地问道。

  禁不住众人的强烈请求,善行师敞开心扉,从容简单地讲述起那次曾经行般舟法的经历,听着他说那和缓的讲述,我们的思绪仿佛被带入径行道中,跟随着他的讲解一同体悟,感受他所经历的苦,分享他的痛楚和喜乐。

  善行师告诉我们:“行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了实相、虚幻、颠倒、自我欺骗,以及佛法之殊胜,诸佛之慈悲。或许只是尝到大海水一滴中之少分,但足以激励自己继续实践佛法,尊重生命。”

  “您怎么看般舟佛现前三昧行法呢?”我好奇地问。

  善行师回答:“般舟佛现前三昧行法简单直接而犀利,简单之处为凭一句佛号,阿弥陀佛之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经行不断;犀利在迅速获得法益,超越自我,了晓法性。虽然是日夜不停经行念佛,但非是凭意志凭耐力的苦行,妙也妙在此处,必须要走、不停地走,也正是我们要超越之处,超越病、超越痛、超越自己的知见,也是说正是超越见闻觉知之处,启发智慧与慈悲之处,于如来藏性启用之处。般舟佛现前三昧行法对于这个时代业习深重的幻化有情来说,特别直接有效。希望更多学佛人依弥陀愿力于未来安心,于当下有一个出离和受用的契机,以本来圆满之心面对一切、尊重一切,与净土法门、与“念佛”两字真正相应,显生命之具足与安乐,获自在与清凉,安稳世间、饶益世间,使世尊之圣教广延于未来。”  

  “您能在90昼夜坚持下来,是否有超常人之处?”一位女居士略有些迟疑地问。

  善行师微微笑着解释:“我就是一个生死凡夫嘛,90天能行下来,并没有什么奇特的,诸如身体的疲惫、困顿、疼痛、境界等问题都要去面对,之所以能平顺地逾越,仔细想来,关键是一个‘信’字,也就是在知见上有否向佛靠倒,视师为佛,用佛知见,全身心地、毫无保留。”

  “行法昏沉的时候,您是怎样度过的呢?”一位同伴小声问道。我知道,这也正是她的障碍与顾虑之处。

  善行师这样说:“昏沉最严重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睡着,虽然有护法者的提醒,但眼睛还是觉得睁不开,烦恼极了,心想:自己也想继续走下去,若是这样下去就不是走般舟,而成睡般舟了。好在护关法师的一言,方想起《楞严经》所描述的境界,是啊,佛是不用睡的!我们的自性是不会睡着的!不管怎样,紧紧盯住佛号,就算是睡着还得念佛,最后终于知道了昏沉的真相,太有意思了!那种喜悦,或可说是法喜吧,无法言说!”

  这一番详尽的介绍,让我觉得行佛现前三昧法是一个苦尽甘来的蜕变,苦难过后,必会获得羽化成蝶、凤凰涅盘的重生喜悦。

  傍晚,返回静阳庵的路上,众人在古树中穿梭前行,夕阳西下,暮色沉沉,空气有些微凉,同伴们唏嘘感叹行法的艰难,也讲述着对行法者的钦佩与崇敬。

  此刻,聆听弥陀鸟的叫声,我的脑海中忽然记起曾看过的一幅画,名为《子归图》,阿弥陀佛怀抱着一个男童,眼中尽是慈悲和宽慰,画的旁边附有一封阿弥陀佛慈父的家书:

  “我可怜的孩子: 你在娑婆世界跑累了吧?也许偶尔感到虚幻的快乐,可更多的是茫茫长夜难以忍受的痛苦。

  快回来吧,我的孩子,你可知道极乐才是你的家!

  孩子!你久劫奔波已经忘记了家乡的模样了吧?家乡这里无比美丽庄严,黄金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一时心受触动,潸然泪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