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茂名石化

  茂名石化,定格在文化层面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茂名石油石化是茂名立市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可以说没有茂名石油就没有茂名市,先有油公司后有茂名市;二是最初开发油页岩,搞人造石油,后来搞天然原油加工,到现在是炼油化工一体化,走的是“人造石油——炼油——炼油+化工”这样一条发展路经;三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自强精神和有条件的及时上积极上,无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也能上的创业精神;四是多业发展,多点布局,前移后延,规模、质量和品牌一起上,企业、民生和社会同步发展的现代工业生态。

  (一)好一个“55052”

  在茂名石化,人们都记住5月12日,这是他们的厂庆日。他们记得,1955年5月12日,这一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广东省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这一日是茂名石化公司的诞生日。

  还有一个数字,人们应该记住,它就是“55052”。那是1995年5月12日,国家燃料工业部颁发(55)燃发展字052号文件,确定成立广东省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就是这“55052”号红头文件,改写了茂名的历史:崛起一座中国石化的巨无霸,茂名县变成茂名市,一座崭新的有鲜明特色的大城市。

  回想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茂名县城读中学,听说过茂南有个油柑窝,那里的石块烧得着火,可能地下有火水。早在1905年,就有外国人来油柑窝调查。1924年,时任广东省省长廖仲恺曾邀请日本专家来油柑窝、羊角墟一带进行过勘测。后来政府当局或科研机构几次派人到茂南进行地质调查、资源勘探,有的调查成果还见于文字,刊于报章。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运输业、国防建设都急需石油,那时全国石油产量只有几十万吨,能不急煞人吗?1954年春,国家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带领专家来华南调查石油资源,在广州听到广东省委工业部长廖似光说茂名也有油页岩。康世恩回京后即向国家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汇报。陈郁很快就派地质工程师刘毓初带领一支40多人的地质普查队于1954年4月来茂名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同年8月,又抽调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130勘探队,并从江西萍乡矿务局调来6台500米深钻机和几台浅钻机来支援茂名。北京派来的,江西调来的,粤西区党委抽调来的,一起组成茂名油页岩勘探工区,后来统称130勘探队。

  用了三年又四个月的时间,130勘探队完成了茂名盆地500多平方公里油页岩矿层的精查工作,先后提出金塘、羊角、新墟、低山、石鼓等五个矿区的精查报告,都得到国家储委的批准。130勘探队探明查清:茂名油母页岩工业储量约51亿吨,含油率4%以上,富矿含油率平均6%—7%;油母页岩矿田东起电白羊角的和堂岭,经茂名金塘、高州石鼓,西至化州连界墟;矿脉东西走向,向北倾斜,长达50多公里,宽3—10公里,总面积360平方公里;矿层平均厚度155米,最厚达100米,适宜露天开采。如按设计能力年产100万吨人造石油,可开采100年以上。

  这还了得!这么大的油页岩矿,令当时负责国家能源的领道人和技术人员兴奋不已。还没等到130勘探队精查工作全部结束,1955年4月,国家燃料工业部副部长李人俊就率领一批司局级干部和苏联专家到茂名实地考察,研究茂名油页岩油开采的可行性。接着,国家燃料工业部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建议开发茂名油母页岩搞人造石油。于是,就有了前面说的“55052”号红头文件。

  就是这“55052”号红头文件,打破了茂名县,搞出了个茂名市,又出了个高州县;打破了茂名这穷乡僻壤的生态:许多年青人被招工,并派去抚顺、兰州、上海当石油学徒,北京、广州以及全国许多地方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还有苏联专家为了页岩油纷纷奔来茂名;茂南地区的农民,开始不种稻谷、不种番薯、不种花生,洗脚上田搞石油,露天矿、炼油厂、输油管、油码头、乙烯厂、机修厂、发电厂、河茂铁路,一个一个搞起来;五十多年的艰辛奋斗,创造出闪光的茂名石油文化,矗立起靓丽的南方油城景观,谱写了动人的茂名石化人的《创业者之歌》。

  (二)国家最高层关注茂名

  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说中国贫油,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都没有出来,我们国家实在很缺石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茂名这个地方发现了据说是全国第二大的页岩油矿,无疑是天大的事儿,必然引起国家最高层的关注。那年代,广东是国防前线,基本上不布置大型工业项目,茂名页岩油项目能上马,而且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也非是国家最高层决策所能做得到的。

  那时候,茂名的人们都说,是毛主席批准开发茂名石油的。听说事情是这样的: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其中提到:“现在我们准备在广东茂名(那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石油,那也是重工业。”随后不久,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将《论十大关系》又讲了一次。在毛主席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的第三天,即1956年4月28日,周恩来总理就在相关报告上批示:“经中央同意,在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页岩炼油厂。”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使茂名油页岩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

  也许这个地方摆了个国家级的重点企业,或许这个地方是块福地,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熔基、吴邦国、温家宝等国家最高层领道人都莅临茂名,视察茂名石化。

  1986年,加氢裂化装置建好不久。茂油这套加氢裂化装置,是应用美国专利技术,加工能力80万吨/年,在国内石油系统是第一次引进,项目投资额2亿元,也是当时国内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从1978年谈判签约,1982年11月建成试产,1984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运行,历时6年。期间,茂油还第一次派了几十名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先后去美国学习四个月。这套装置建成投产,即铸就了茂油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为中国石化发展史册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这年,胡耀邦总书记到茂名视察,深入到加氢裂化车间,一边听车间领道介绍情况,一边察看装置运行和生产工艺流程。胡总书记在视察茂名期间,多次询问茂名油公司领道,为什么不把化工搞起来?当公司领道说,资金不足,国家“七五”计划也没安排时,胡总书记说:上级没安排,你们可以积极向上反映嘛!是胡总书记第一次启发了茂油公司兴建茂名乙烯的动议。他还为茂油写了“新年新面貌”的题词。

  茂名石化有个先斩后奏的“单点系泊”项目,这个项目的报批非常艰难曲折,后来得到邹家华副总理的支持才开建,最后投产时也是邹家华副总理剪彩的。在“单点系泊”建设的关键时刻,1993年9月25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茂名了,他视察了茂名石化水东港、乙烯厂和炼油厂。在港口公司会议室,当茂油公司领道汇报说正在北山岭附近海域兴建25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时,江总书记详细询问了工程建设情况。后来1995年4月在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就展览会上,江总书记看到茂名石化水东港单点系泊图片时,又一次向中石化领道询问单点运行情况。江总书记对单点系泊工程的特别关心,是迟来的最高层次的国家批文,是对茂油公司领道当初在紧急状态下“自我主张”决策的充分肯定,极大地鼓舞了茂名石化人的建设热情。单点系泊工程的运行也不辜负江总书记的期望:从1994年12月24日正式投产,截至2004年,十年时间这个单点系泊海上原油接卸系统共接大型油轮300多艘,卸下进口原油6000多万吨,平均每船约20万吨。茂油公司不仅从整个工程中获取收益255亿元,而且原油来源从此畅通,为跃上千万吨炼油厂打下了牢固基础。

  这“单点系泊”究竟是啥工程?单点系泊装置是世界上成熟的、先进的流体转运技术,通常由漂浮在海上的浮筒、漂浮软管和铺在海底的管道组成,实质上是“海上浮动码头”。当年中国大陆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浮动码头,茂名石化的人到新加坡考察时曾见过这玩儿。全国上下许多领道和专家都没有见过什么“单点”。其立项报批之艰难,人们是可想而知的。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茂名25万吨级单点系泊工程,包括三项工程:一是海上原油接卸系统;二是岸上大型储油罐和管网;三是从北山岭油罐区到茂名炼油厂的原油输送管道。

  李鹏总理到茂名是为参加茂名乙烯竣工投产仪式而来的。茂名上大型乙烯工程,最大的优势是有大型炼油厂作依托,比在没有石油味的地方建乙烯,优势无比。但是,资金不足,广州、深圳、汕头、湛江几个地方也想争上乙烯,又有地质资料称“茂名可能是一条地质断裂带”,这些使得茂名乙烯的上马,也是一波几折,好事多磨。1986年,得到胡耀邦总书记的启发和鼓舞,茂名油公司把《关于在茂名建设3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建议》呈交中国石化总公司,并成立了规划办公室。在中国石化总公司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终于1992年,邹家华、朱熔基副总理和李鹏总理分别审阅并同意国家计委《关于审批茂名30万吨乙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报告。从1986年8月茂油公司正式呈报告请求在茂名建设30万吨乙烯,到1992年8月获得国家正式批准,整整用了6年时间。

  茂名建设乙烯工程也真的了不起。茂名乙烯建在飞机岭,紧凑的厂区布置和不设分厂,实行事业部制的机构设置,占地仅160公顷,人员控制在3000人,直到2006年,茂名乙烯改扩建到100万吨/年,成为全国首个产能达100万吨/年的企业,定员仍要求控制在3000人以内,对比国内已建成的五大乙烯,占地数百公顷,人员最少也不少于一万五来说,简直是革命性的进步。茂名30万吨乙烯工程共有10套主要生产装置,其中3套从国外全套引进,其余7套也引进专利、工艺包基础设计和关键设备,建设总投资150亿元,茂名油公司从1955年筹建到1990年,35年间国家的总投入才200多亿,现在搞一个乙烯厂竟一下子投资150亿!

  1997年2月14日,李鹏总理到茂名乙烯厂参加竣工投产仪式,也给茂名石化带来“甘雨”。茂名乙烯的巨大投资,除了比例很小的企业自筹资金,絶大部分都是贷款,到乙烯竣工时,职工人均建设负债达500万元,每年生产光还贷款利息都不够,哪有钱赚?这次李鹏总理到茂名,给茂名乙烯带来“五个优惠政策”,后经国务院落实:一是分8年注入10亿元资本金;二是发行可转换债券;三是将开发银行的1357亿元硬贷款转为软贷款;四是增值税退税6年;五是实行债务重组。从此,茂名乙烯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大道。

  其实,茂名乙烯于1996年8月就建成投料试车,11月8日在茂名乙烯举行庆功大会之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茂名石化公司,在乙烯裂解中控室为茂名石化写下“发展茂名石化,繁荣广东经济”的题词。

  朱熔基是在任国务院副总理时来茂名的,那是1992年,8月8日国家正式批准茂名乙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9月21日,朱熔基副总理就来到茂名,先后视察了炼油厂、水东港和乙烯厂址。他登上厂址前的交椅岭,眺望山前那片即将破土动工的丘陵坡地,在现场嘱咐乙烯的建设者:建乙烯要注意治理环境污染,搞工程要爱护林木,少用耕地,林木生长起来不容易,能不伐的就不伐。

  温家宝是在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时,1993年9月25日,陪江泽民总书记来茂名的,视察了水江港、乙烯厂和炼油厂。

  茂名石化之所以一路前行,一路高歌,国家最高层领道的关心和鼓励是一方面的因素,而另一方面的因素,则是茂名地区人民的奉献,全国各地的支援,以及茂名石化人,包括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和艰苦卓絶的劳动创造。

  (三)开荒者八方云集“三万七”

  说开荒,茂名石化公司确有此事。还在“筹建”时,遇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说高尚点是为国分忧,说实在点是为解决职工“吃”的问题,公司筹建处书记、主任带头,抽调部分职工开荒搞农业,露天矿在阳春潭水,机修厂在阳春石緑,炼油厂在吴川覃巴和阳春马水,公司机关在阳春马澜,先后办起17个农副业生产基地,种养面积达2万多亩。光说炼油厂,1962年春节刚过,以原矿、原油、加工、动力四大车间编成四个中队,300多人奔赴几十公里外的阳春马水,那就是现今出名牌马水桔的那个马水,在山区安营扎寨,挑灯夜战,仅用十多天时间,就开垦出生熟荒地400多亩。马水农场在1962年和1963年两年收获花生8万多斤、稻谷25万斤。农副业生产基地生产的农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职工的艰苦生活。工厂办农场,大搞农副业,在三年困难时期是全国性的潮流。1963年底以后,茂油公司办起的农场陆续退还给当地政府,或移交给“下乡知青”,“亦工亦农”已成为历史记忆。

  我把茂名石化人说成开荒人,不是因为他们曾经开过荒,而是因为他们都是有“开荒牛”精神的人。一来他们硬在近乎不毛之地的地方搞起个大企业,搞起个城市来;二来他们干的许多工程项目、生产工艺和产品,都是开创性的。就说他们在困难时期搞“一蒸馏”装置吧。这也是茂名石化发展史上里程碑性的工程。这套常减压蒸馏装置原油处理量100万吨/年,仿照苏联设计,当时我国在兰州炼油厂已建有一套,茂油这一套是国内第二套。这套装置由石油部北京设计院负责设计,建筑工程部第四工程局承包建造。当时炼油厂的蒸汽锅炉建设因资金等问题未同步跟上,炼油装置是靠蒸汽传递热能和动力的,没有“汽”咋办?难不倒他们!他们接受老技术干部冯耀宗(后来任过公司副总工程师)的点子,把露天矿报废封存的13台多国制造的火车头,进行“开膛破肚”的改造,把它们连成一排,联合起来,一齐开机输汽,汇成每小时近100吨的蒸汽量,供给炼油装置。这种供气方式从1962年延续到1972年,整整坚持了10年。这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典范,这就是在国内外石油系统中絶无仅有的创举。

  啥是“三万七”呢?“三万七”是个地名,按地名体系,它是个片区地名。当年茂名页岩油公司筹建的时候,各单位自建职工宿舍,在筹建处施工办公室“罗大人庙”附近的地区,规划建设一个职工住宅区,面积三万七千平方米,简称“三万七”。人们叫开了,习惯了,自然就成了地名。“三万七”这个地名,不是法定的,在茂名的地名标志或茂名地图,都没有这个“三万七”。它是民间约定俗成的,遵循着中国大多数地名的生成规律,它是合情合理的地名。

  “三万七”职工住宅区的范围,东到幸福路,西止红旗路,北至厂前路,南止林阴路。但作为地名概念的“三万七”,其地域范围可能宽一些。当年城区第一家饭店“三万七群众饭店”,第一个市场“三万七市场”,就建在“三万七”,还建有储蓄所、邮电局、卫生所、百货店、日杂店、文化宫、电影院、粮店、药店、旅店、……。茂名市委、市政府,茂名第一招待所,茂名汽车站,都集中在“三万七”,市内公交汽车,起点也都在“三万七”,在茂名升格为地级市、城市重心东移之前,“三万七”是茂名市的中心区。在人们的心目中,市区在“三万七”,“三万七”就是市区。

  几十年的变迁,作为茂名城市建设发祥地的“三万七”已日新月异,其历史意义、文化意义也越深厚。作为地名的“三万七”,不能消失,按理也不会消失!

  在20世纪50年代,人人都是祖国的儿女,“哪里需要哪里去”,“哪儿艰苦哪安家”。毛主席说在茂名搞石油,能搞石油的人、有志搞原油的人,从全国四面八方奔向茂名来了。据粗略统计,成批或整个建制的建设队伍从北京、上海、抚顺、兰州、大庆、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东、广西、香港、广州、韶关、湛江调来,支援茂名石化的建设。

  1955年开始筹建茂名页岩油厂,1958年茂名油页岩厂的主体项目露天矿正式动工,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开荒者云集茂名。据何炜明所着《油城轶事》记载:1958年统计,调进茂名页岩油公司筹建处的,有石油系统的技术业务骨干1357人,其他工业系统的专业人员1902人,广东省直机关干部165人,合浦地区来的干部300人,有抗美援朝转业送到上海大隆机修厂培训的上千名转业军人,也有响应祖国号召从港澳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200名技工。此后,由国家铁道部、煤炭部、建工部、水电部等有关部门调来的十几万建设大军,先后投入茂名建设大会战。当时,外来人口一度占了40%以上。可以说,茂名是新中国最早的“移民城市”。

  茂名油公司的筹建颇具神奇色彩。根据55052号文件,1955年,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工业部在广州成立一个“广东省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方华为筹建处主任,倪毓孚和李建安为副主任。筹建处从华南分局机关抽调13名干部,又从广州、东北等地调入骨干,1955年底,筹建处有干部、工人78人。筹建处最早在广州新亚酒店租房办公,几个月后转到沙面,入驻了基督教堂。两年后,1957年7月筹建处总部从广州搬回茂名县城(即现今的高州城),1958年才搬到它该落地的地方茂名河西。

  1956年3月,国家煤炭工业部也成立一个“茂名页岩露天矿筹建处”,筹建工作在辽宁抚顺进行。

  这样在茂名搞人造石油就两个筹建处,一个是源于华南分局工业部的“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一个是源于抚顺矿务局的“茂名页岩露天矿筹建处”。195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茂名页岩露天矿筹建处”和“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合并,成立“石油工业部茂名页岩油公司筹建处”,茂名页岩露天矿和页岩油厂组成联合企业。茂名油公司从此横空出世。

  茂名页岩油公司筹建处成立,抚顺矿务局二话没说,就抽调各级干部和技术工人700多人,连同家属近2000人,由该局第一副局长向洪带队,成建制地从老远的东北,迁徙4000公里,南下茂名。同时还运来全套的开矿用火车、电铲、自翻车和相关检测设备,支援露天矿建设。在人造油乾馏炉的建设和投产中,东北石油一厂、二厂、五厂、九厂,抚顺石油研究所,抚顺石油设计院等单位,也向茂名炼油厂的原油、原矿、动力等车间输送了配套干部和技术骨干。茂名石化有今天,茂名市有今天,应该感谢抚顺的支持和援助。

  茂名早期建设还有一个功臣,那就是建工部四局。1958年7月,建工部中南建筑一公司和西北建筑三公司等单位2万多名职工,连同家属共5万多人陆续到达茂名,组建成建筑工程部茂名工程局,后来改名为建筑工程部第四工程局,这个四局的党委书记兼局长是孙西岐。茂名河西地区的大型厂房、高楼大厦,包括银行、邮局、百货大楼以及当年市区最堂皇的五层办公大楼,都是四局的杰作。现今,茂名这个四局已经功成身退,但留给茂名的建筑文化还在。

  (四)茂名石化牌子响当当

  茂名石化,50多年走来,一路艰辛,一路攀登,一路辉煌。

  今日的茂名石化,已经特大,已经举足轻重,已经响当当。具体的情况,请看茂名石化网站的介绍:

  茂名石化成立于1955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从搞人造石油到加工天然原油,再到炼油化工一体化,现在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

  1955年5月12日,国家批准成立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1958年开始开采页岩油矿,1958年3月试产出页岩油。1963年,100万吨/年的一蒸馏装置建成投产,公司由生产人造油向加工天然原油为主转变。1964年5月更名为石油工业部茂名石油公司。经过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的建设和改造,1974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年。1975年5月,更名为广东省茂名石油工业公司,1976年建设年产15万吨润滑油生产系统,炼油厂从燃料型向燃料润滑油型转变。1983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公司划归石化总公司管理,1984年1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茂名石油工业公司。1990年以来,250万吨/年第三套蒸馏、三催化、水东港成品油码头及我国首座最大的25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储输系统相继建成投产,公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850万吨/年,二次加工能力达到520万吨/年,成为全国原油加工能力最大,加工进口原油数量最多,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之一。1991年3月12日,国家批准建设30万吨/年乙烯工程;1992年1月,更名为中国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1993年11月,30万吨/年乙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8月,30万吨/年乙烯工程建成投产,公司实现从炼油为主向以石油化工为主的重大转变。

  1996年1月,500万吨/年的第四套蒸馏装置动工建设,1998年8月13日投产成功,公司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350万吨/年,2000年公司实际原油加工量10987万吨。2006年,乙烯100万吨/年改扩建工程完成。茂名石化成为年产千万吨原油加工和百万吨乙烯的特大型综合性石化企业。

  2000年,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后,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茂名石化分公司(简称茂名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简称茂名分公司),统称茂名石化。截至2008年底,共有职工11355人,其中教授级职称16人,高级职称452人,中级职称1476人。固定资产原值32870亿元。

  茂名石化拥有70套主要炼油、化工生产装置,1座动力厂,还有港口码头、铁路运输以及完善的管道、海上原油接卸等储运设施。原油加工能力13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年。主要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溶剂油、石脑油、沥青、乙烯、甲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丁苯橡胶、SBS等30多类石油化工产品。

  2008年,茂名石化全年加工原油130324万吨,生产成品油81304万吨,生产乙烯9548万吨,生产化工商品总量2667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9981亿元,同比增加11008亿元;上缴税金12254亿元(含进口原油增值税)。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茂名石化调研考察时说,茂名石化公司牌子响当当,是目前全国石油炼化企业的“老大”,但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在这个良好基础上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未来发展,茂名石化设想,炼油方面,中远期达1600至2500万吨/年炼油能力。近期与1350万吨/年炼油能力配套的主要项目有:250万吨/年柴油加氢项目;100万吨/年连续重整项目;西南管道首站罐容项目。化工方面,中远期达2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近期维持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

  据媒体报导,茂名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即将动工。这工程包括异地改扩建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2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新建24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轻烃回收装置、40万吨/年气体分馏、10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20万标准立方米/时煤制氢装置,以及配套的储运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投资736亿元。计划于2012年底建成投产后,茂名石化将继镇海炼化、大连石化之后,成为我国第三个加工能力超过二千万吨的特大型炼油基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