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山区道路建设应多修建桥梁和隧道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今年以来,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加大对基本建设的投资,大量高速公路、客运专线、轻轨交通正在开工建设。最近,我到我省山区调研时发现,尽管在桥梁隧道建设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建造成本日益降低的今天,在修建交通道路时,依然未能多采用修建沿山桥梁和穿山隧道的方法来减少对山区地表植被的破坏。如在河源到赣州的高速公路两边,可以看到乱采石、乱取土留下的大片没有恢复植被的坡坑。

  大量事实表明,山区道路塌方造成的地质灾害,絶大部分是由于开路削坡所引起的,尽管有各种边坡的防塌方工程,但是依然不断有塌方事故发生的报告。而没有人为破坏植被的、长期自然形成的山坡则极少有发生自然塌方。

  在洪涝灾害频发的我国,其发生洪涝时往往伴发塌方的地质灾害,其危害恰恰又是救灾所必需的交通道路。因此,在道路建设时,必须将其生态保护、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的要求作为道路设计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要尽可能减少削坡开渠式的修路,尽可能不要破坏地表植被,防止地表水从被破坏的地表渗入地下岩面,造成塌方和大面积滑坡,使道路交通受阻。

  沿山边修建沿山桥梁比起沿山边削坡修路,只需在坡上挖洞修建桥墩,土地可以点征,沿路植被基本保留;修建隧道比起开渠式修路,可以保留隧道上盖大量植被,仅进出口有垂直于山体洞口状破坏。桥隧相连,可以使山区道路建设时少破坏或基本不破坏山区地表植被的自然生态。尤其应更多主张建桥跨沟,既取直了道路又防止山沟泄洪时对道路的各种破坏。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山区道路的地质灾害。华南快速干线在北段的建设就大致如此。

  因此建议:

  一、在山区道路建设中,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加大环境评估的力度,重视诱发地质灾害评估,深入做好削坡开渠修路所产生的环境破坏和引发地质灾害的成本分析,提高削坡开渠修路的真实成本。

  二、对桥隧相连的山区道路建设,在征地上对不破坏植被的空间占有和地下空间占有实行环境和抗灾的优惠政策。实行桥墩点征土地政策、实行洞口点征土地政策。降低桥隧相连道路的建设成本。

   (王则楚)
  2009年5月22日 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