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设计:谈福成

  【版本信息】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及科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全球气候变化;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课相应的课程标准的内容是: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课学习的重点是要瞭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近一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原因,学会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以及三维目标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瞭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活用思维工具,构建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品质

  三、备用思维工具

  AGO、CAF、FIP、PMI、C&S、OPV。

  四、本课构思(图1)

  图1教学构思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思考:为什么北极熊会仰天长叹:“家在哪里”?

  图2家在哪里

  参考提示:因为北冰洋上的冰川融化了,在浮冰上生活的北极熊没有了立足之地,失去了家园。

  2.思考:马尔代夫召开水下内阁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图3岛国马尔代夫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

  参考提示:他们的目的是要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因为全球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进行过水下会议。他们这样做是要提醒人们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沿海低地、岛国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环节设计意图: AGO工具是让人们在做事时应该考虑行动的目标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想得到什么结果?全球气候变化有两种观点:变暖和变冷。上述两幅图片的引入,引导大家关注主流的全球变暖观点,感知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影响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家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其原因。

  1.思考: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阅读以下几组图,你认为全球气候正在如何变化?哪些因素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思考、讨论,运用CAF工具分析归纳气候变化的原因。

  AGO:培养学生从材料和图表中提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大气中CO2、CH4、N2O和CFC-11的浓度变化趋势

  全球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和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结论:一百多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太阳活动、火山活动、燃烧化石燃料使CO2增多、地球正处于增温期、森林毁坏等等。

  2.参考导图(图4):

  图4全球变暖因素

  本环节设计意图:CAF工具可以运用与行动、决策、计划、进行判断和原因的推断等等方面。考虑所有的因素就是CAF工具的特点,但不忘了要分类,所以可以把全球变暖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因素是首要影响的因素,可用上FIP工具。

  探究二: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样的结果?

  科学家研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将导致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009-088米。所以,全球气候变暖最直接也是时刻预想得到的影响是使海平面上升。还有没有其它影响或结果呢?

  1.思考:我们不妨让大家的眼光放长远一些,打开思维,用上C&S工具,预测一下除近期结果外,可能出现的短期结果、中期结果、长期结果。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各成员各抒己见,运用C&S工具预测气候变化的结果。

  AGO: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全球气候变暖必然会导致其他自然因素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料和结论,分析现在和将来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教材从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生产领域等方面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其实还有更多的影响是可以也应该预测的,这就应该超越教材限制,使用C&S工具拓宽学生的思维。

  参考导图(图5):

  图5全球变暖影响

  本环节设计意图:C&S工具主要用在一个决定做出之前或某一个事情长远看将会发生什么情况的考虑,其优点就是扩大视野,超越行动直接考虑结果,可以让我们在某些方面提前想好应对的方法。时间分段大致为:近期是0—5年,短期是5—10年,中期是10—25年,长期是25年以上。需要注意的是,C&S的焦点不在于时间划分的长短,而在于拓展思维,考虑的结果应该尽可能的多。

  另外,这一环节的探究也可以用APC工具(其他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努力去寻找,会发现更多可能的结果。

  探究三:全球变暖带来哪些利和弊?

  1.思考:全球气候变暖会给我们带来只是不利影响吗?有没有有利的影响?(从工农业和生态方面考虑)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思维提升,运用PMI工具评价气候变暖的影响。

  AGO:气候变暖对于某些地区的确可带来有利影响。例如:中国温度带北移后,热带北缘的橡胶、咖啡等农作物再不会遭受现在偶而出现的冷害。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如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北部。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学生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根据所学的知识及前两个探究案例,运用PMI工具分组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可能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这也是超越教材的一个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2.参考导图(图6):

  图6 全球变暖利弊分析

  本环节设计意图:我们仅凭直觉作出的判断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对待一个观点时,不要急于马上接受它或者否定它,而应该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这就是PMI思维方法。运用PMI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避免对观点只作出直觉的反应。有时候,那些既不好也不坏属于I的想法,却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东西。气候变暖在某些地方来说是不利的,但也要看到存在有利的方面,例如,可引起人们重视,及早关注问题,想出一些处置办法和可能的结果等等。PMI思维有利于人类在面对气候变化时趋利避害。

  探究四: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1.思考:针对全球变暖那么多的可能影响,我们应采取那些适应对策呢?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角色代入,学生扮演政府、工矿企业、科学家、公众,运用OPV工具寻找减缓气候变暖的对策。

  AGO: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对于减缓气候变暖的对策,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上,采取措施应该是有差异的。这个思考的AGO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试问题。

  2.参考导图(图7):

  图7 减缓变暖举措

  本环节设计意图:我们遇上与其他人发生矛盾,如果各执一词,很难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想法,还要多多的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OPV思维方法主是考虑其他人观点的思考过程,学会用OPV思维工具,让思维者拓宽视野,多考虑和理解其他人的观点,世界将更美好,措施也可以更好地落实。

  (三)本课小结

  全球变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通过原因探究,我们知道人为因素是首要影响因素,全球变暖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影响到生态以及人类的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后果从长远来看是非常严重的。针对出现的问题,各行各业、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要正视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保持地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后记】

  利用所学知识联系和解决社会实际的问题是现在课标要求的地理思维,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呢?笔者的建议是:运用思维工具。其实除了全球变暖,如臭氧空洞的扩大、产业转移、资源的调配等,都可以用上思维工具建立思考模型,如要进行原因分析,可以用上CAF工具;评价利弊方面,可以用上PMI;要回答哪个是主要因素或原因,可用FIP工具;发展性的问题,可用C&S或APC工具等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例,笔者通过思维工具与教学的整合,从原因归纳、结果推测、评价影响和采取措施等环节的教学中,既完成了课标要求的目标,还进一步拓展了思维,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以本课例为各位教师在地理教学当中提供一个好的参考范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