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现代化的艰巨而复杂的整合——论国家的最终统一

  实现国家的最终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强烈而正当的愿望,是攸关国家尊严与民族感情的头等大事,是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一个崇高目标。自从香港澳门被迫租让期到,香港澳门的回归便被放到了中国现代化总议程中,邓小平以高度政治智慧,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成功地统一了港澳,国家的最终统一,只剩下了台湾。台湾问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了。于是,人们不约而同要求台湾问题不应无限期拖延下去,急盼国家最终统一的豪情溢于言表,一种尽速实现完全统一情绪弥漫神州上下。然而,台湾问题的复杂程度却愈益彰显,国际势力的干涉也进一步加深,台湾朝野对统一抗拒的情绪也更加激烈,统一反变得复杂而遥远,人们开始为此躁动,甚至要求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先停下来”,以一战求统一,完成完全统一后再去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最终统一成了中国跨入二十一世纪初的国家发展战略中一个焦点问题。
  
  就统一论统一,就两岸问题论两岸问题,恐怕绞尽脑汁也难有良方,因为统一不是一个单纯的统一问题,这是一个国家生存的发展问题,它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怎么看待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怎么看待国家最终统一问题,两者应确立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思考这样一个重大命题,我认为必须从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内外形势,台湾问题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及我们的观念与政策这三大方面去加以理性的分析与论证,去探索一个有利于中国现代化与统一的结论。
  
  一、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内外挑战
  
  (一)面临强大的外部挑战
  
  中国要摆脱贫困落后,也要现代化,要与现代化国家人民一样享受现代物质与文明,这是广大中国人民正当与正常的欲望与追求。中国共产党确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顺应和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愿望,提出了中华的腾飞与崛起,实行改革与开放,力图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享人类文明。我们虽然反对霸权反对大国主宰世界,但我们不欲当头,因为中外力量相比,我们还处于劣势,我们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向世界说不,即使我们强大起来,也不想威胁别人。在未来半个世纪,我们依然是处于被别人威胁的状态中,“从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方面说,按中国历史以来最平稳快速发展的近二十年情况看,中国就是再遇五十年,也难有可与美国称霸的实力”,不明瞭此,我们便会失去起码判断而犯下错误。
  
  在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中,东西方的关系,尤其中美关系——这重中之重的因素,清楚地告诉我们,他们正把中国的崛起作为他们的潜在的威胁而加以防范与遏制,欲建立一个日、韩、台、美的TMD防卫系统,形成对中国的包围。遏制中国政策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既定政策,在美国的眼里,永远是美国国家利益至上,要确保以美国为中心,他们会用经济的(贸易保护与反倾销等手段)、政治的(人权、民主、台湾、西藏、宗教等问题)、文化的(西方的价值观等)、军事的(向台湾出售武器、利用《日美安保条约》等)来限制中国发展。仅1999年美国众议院就提出和通过了七十多个反华提案,虽无多大法律效力,但表明了对中国的制约政策,除非中国在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时,全面西化。即便如此,美国也不可能与中国成为“盟友”,美国与中国“试图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这意味着双方要亲密无间,并追求一种并不存在的共同的目标),寻求共同利益与潜在合作领域(如朝鲜半岛的稳定问题)。然而,美中关系的地位不得高于美日、美韩及美澳联盟”。而在中国统一问题上,美国将成为中国完全统一的最大阻力,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如果和平努力无效而中国要武力统一台湾,“美国必须继续向台湾提供防御武器及不言明的军事支持”,也就是不惜与中国军事对抗,而美国的军事实力目前远在中国之上。这就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天乃至未来二三十年自己所处的地位。
  
  中国要实现崛起,然而在全球经济结构中,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占据了新科技革命、信息产业、跨国经济、知识经济的市场优势,并垄断了技术与市场,中国在融人世界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以及要支付的代价,是巨大的,这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只需付点“学费”而已,而是整个社会结构调整将带来的风险。正如江泽民主席指出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弱势”,“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对我实行‘西化’‘分化”’,“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会是十分尖鋭的”。
  
  中国人民强烈地要求站起来,要求有自己更大的尊严与空间,要求雪洗旧耻后的扬眉吐气,要求有权向美国说不,要求有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二十一世纪,这一切追求与愿望都是正当的,但并不具备条件,也没有必要。中国在未来二十年中能否成为全球性强国,决定于能否有“真正在全球军事能力方面占有絶对优势、重大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影响力、明显的技术领先地位和有吸引力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最大限度地对外开放、对内激活,最大限度地吸纳消化全世界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为己所用,以充分发挥本国全体公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民主自由法治为秩序基础,且自然有机的内外因素组合优化创新及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我们应清楚意识到,要具备这样条件与外部环境,不是我们短期内可达到的。即便达到了这目标,也没有必要用“阿Q”式情绪来发泄或称王称霸,中国絶对是一个平和的民族,这是由她的历史、文化、习惯、傅统所决定的,这是难以改变的民族性格。
  
  (二)面临严峻的内部挑战
  
  但是,二十一世纪初真正严峻的挑战,恐怕还是来自我们的内部。
  
  江泽民主席最近讲:中国现代化发展已进入第三步战略目标,“应清醒认识到,完成这个任务有难度有风险,具有很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西部大开发,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系,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机遇风险”等,都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而我们在迎接这样严峻挑战中,我们的条件是有限的。江主席近日又一次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不足,发展很不平衡,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很繁重”,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产生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空想或妄想。
  
  许多专家学者也撰文列举我们面临的挑战,有的列举多达几十项,少的也列举了八项,这与江泽民主席讲话只是简繁之别,几乎大家都意识到我们的困难。有的困难属客观条件,如我们的人口多,文化程度低,缺少耕地,水资源匮缺,人均资源不丰富,加上这些年来生态的破坏……等等;有的则是结构性矛盾,如东西差异,政企不分,行业管理力量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贪污腐败猖獗,民主法制不完善,机制体制的改制跟不上……;有的则是新生的问题,如加入WTO后自下而上的改革,较之过去二十年自上而下的改革,难度更大,问题更多,社会承受力和矛盾压力更重,需要完善的法制更多,政治体制改革压力更强……。除此之外,还有强大的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及宗教、人权、民族、治安等问题的挑战。这一切对执政党无疑构成了强大压力。然而,后退是没有生路的,要前进必须去迎战这些挑战!生路在继续改革开放,希望是在尽早实现现代化。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虽已成功完成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但港澳回归只是港澳在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整合,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今后的新问题会层出不穷,回归后怎么与祖国代化伟大进程的再整合,必将成为一个新任务。而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前的整合,可以说仅仅是初创阶段,还停留在交流交往阶段,政治谈判还未见端倪,统一尚待时日。整个中国现代化内外整合,需要分阶段地进行,这种整合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统一不是孤立问题,在我们内外条件还不十分具备的情况下,如何统一何时统一,应当服从现代化大局和我们的中心工作。
  
  (三)面临巨大的统一压力
  
  中国近代的不统一,是由西方帝国主义一手造成的,是国家积弱成疾,再加外邪入侵,造成割地赔款,国土分裂。台湾问题虽是国共内战产物,但两岸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也是由西方插手造成的,因此台湾问题从一开始就已不是纯粹内政问题,它是由国际因素、岛内因素、大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问题,是中国摆脱过去走向未来过程中一个不可不逾越的障碍,它絶非是一个单纯的统一问题。
  
  对于最终统一的最后一个问题——台湾问题,是由上述三个因素构成,海内外几乎没有异议,只是这三个因素中ABC关系的主次、排列从无定论。当李登辉急骤推动台湾的“金钱外交”、“独立建国”、“新台湾人”乃至“两国论”,人们认为岛内因素应是第一位的。当美国允许李登辉康乃尔之行,和美国发表“三不”与“四不”,杜絶了“两国论”国际化时,人们又认为国际因素应是第一位的。当“江八条”发表和祖国大陆宣布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以及致力政治谈判时,人们又认为大陆因素是第一位的。这三个因素的排列组合次序,究竟孰先孰后?我认为,大陆因素应是首位的,因为台湾问题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一个障碍又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动力和助力。只有从整个现代化着眼,才能有智慧和能力解决这历史遗留的问题,只有完成整个中国现代化整合,台湾问题才会得到最好归宿。岛内因素是随同中国现代化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台湾多数民众诚拥统一,少数推行“台独”的政客才不会再有“选票”,只有内因起变,祖国大陆与国际因素的外因,才能发挥更积极作用。因此,祖国大陆要勇于承担起第一位责任,而不能把不统一责任推向其它因素。如果祖国大陆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内外挑战,那末,统一问题同样是不能解决的。
  
  二、统一的本质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两岸关系日趋恶化,使许多人开始反思,以往关于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简单思维,关于统一是“民族大义”和“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固有观念以及“现代化需要统一”的口号式思考,或“和平统一无望唯有武力解放”的絶对思考,“要下决心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停下来,解放了台湾再搞现代化”的极端思潮……都受到质疑,人们不约而同地问,统一究竟是为了什么,它的好处何在?它真是这么简单、容易和必然吗?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统一的本质是什么的基本问题,重被人思考。
  
  (一)统一的本质与好处
  
  前不久我撰写了一篇长文,题为《统一你究竟为了哪一般》,列举了“统一的好处”、“和平统一的好处”、“共议统一的好处”,这些好处总共有四五十条之多,实现统一可谓“替天行道”,决非“洪水猛兽”。但是,台湾还有许多同胞不这么想,这使统一变得异常吊诡。
  
  台湾有不少人认为,台湾是一个事实独立的国家,她的名称是“中华民国”,“这是一种五十年来慢慢形成的认同感”,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与国际也无关,“是一个政治问题或是感情的认同问题”。“台湾人民自认是一个国家的国家意识与不当华人(中国人)无关也不冲突”,“和‘出卖民族’或‘数典忘祖’完全不相干”,“一个是血缘文化的认同,一个是政治的认同”,这个分离的动作早发生在五十年前,“而且也不是台湾现居民的意志选择”,他们现在“不少人不排除将来有合成一个国家的可能(条件符合的话)”,“如果大陆真希望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必须尊重台湾人民的国家意识”。在大陆看来,台湾问题的现状是台湾不是一个国家,“而台湾人民是从台湾内部来看,我有国家功能,所以现状是一个国家”。读了这个台湾人的统独观,令人感到与大陆的观念实在南辕北辙,简直是在宣传“两国论”,好像是一个“台独分子”的言论,但这实在是目前台湾多数人所持的看法,而且这篇文章作者可以说不像“台独分子”无理性的叫嚣,他也不承认自己是“台独”分子,可是他却反映了两岸在统一问题上的真实距离,并具有代表性。
  
  这位台湾同胞认为:“‘统一或独立’对台湾人民来说不是道德性的选择,无所谓对或错”,“决定的因素在于哪一种比较有利。这个‘有利’是着眼于‘不要失去现在的好处’,而不是追求最大的好处”。他们对“一国两制”的不接受,“原因是这个设计给台湾的安全感太少,另一个是对共产党信守承诺的信心仍然不足”,“所以台湾不接受地方政府的谈判地位,不是要和大陆争谁是中央,而是不想失去对未来的掌控权”。他认为“台湾人民的敌意向来是被动的,是因为感受大陆的威胁才走向美国以求自保,如果大陆对台湾不具敌意台湾是决不会主动对抗的(也没有本钱嘛!)”,“统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统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需要把它无限上成神圣的价值”,要台湾人立刻接受“一个中国”,“是简单的想法,这与台独无关”。
  
  这个台湾人洋洋万言的“一个台湾人眼中的统一”,道出了很多台湾同胞目前与我们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对统一本质的迷茫,无视于此,统一可能解决吗?我们应当看到,李登辉与陈水扁,对抗统一,挟洋自重,凭藉的就是这样的民意。广大台湾同胞,还远远没有感受到统一的好处,这样的酸果摘下来有什么用,只有设法催熟统一条件。如果我们把所有尚不认同统一的台湾人民都划为“台独分子”,那么我们就没有什么“寄希望于台湾民众”可言了。
  
  的确,“旧式的血缘文化认同,无法简单地过渡为现代主权估价的认同”,“人们常常把主权国家的认同,混淆、替换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用未经分梳的笼统的‘大一统’观念,掩盖了最需要加以分析辨明的主权国家的概念”,而“只有长期的‘共同命运’才是建构认同的基础”,只有相互扶助,才能“在共塑未来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融合”。这不是三五年可以完成的,两岸在现代化互相参与的过程中,会创造对话与交流机遇。
  
  (二)“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与“统一”的关系
  
  应该说,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追求统一,和台湾人民的追求和利益是不相矛盾的。
  
  当年邓小平率领十二亿中国人民开始中国现代化征程,他提出了“一个中心”和“三个有利于”方针,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江泽民主席在最近指出,中国现代化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忠实代表”,即人们所说的“三个代表”。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都强调了发展生产力和强调了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发展方向,这是我们奋斗方向。而国家的最终统一,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最终实现,统一与现代化不是对立的;同时,统一也不是超越这中心工作的孤立问题。
  
  江泽民主席指出:“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丝毫动摇”。目前中国现代化已迈入第三个阶段,有难度有风险,形式变幻莫测,“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斗争越尖鋭,我们就越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坚定不移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而不懈奋斗。造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这主心骨,我们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渔船,真正做到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这“主心骨”也就是“一个中心”、“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因此“凡是在重大斗争和突发事件中,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站稳脚跟,并组织和带领群众战胜困难的人”,能坚持这“主心骨”的人“就应该予以重用或重点培养”,反之,故意将其他问题凌驾于这之上,冲击我们发展生产力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切貌似正确的“宏论”,都不应轻信,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应重用。
  
  上面我引述的台湾同胞的种种疑虑,如果我们用“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理论去细微解说,并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实际变化,是完全可以做通工作的,因为我们的利益与追求与台湾广大同胞的利益与追求完全一致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这样去做。民进党的追求甚至与我们也有相合之处。民进党当年作为体制外的反对党,反黑金反社会不公反国民党专制,追求社会的更大进步与合理,不接受国民党所代表的中国,呼出了“台独”口号,至于执政后,在今天仍坚持“台独”,是否代表多数人民利益,是否应该废弃,也是一个怎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民进党中务实人土也正在思考与调整中,包括台湾民进党在内的台湾各阶层各党派并非没有可塑性,从许信良的“大胆西进”,施明德的“大和解”,最近谢长廷的“民进党不排除统一”,证明独立并非台湾唯一选择。至于像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之流,泯古不化,让他们抱了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又有何妨。历史将中国分成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这样两岸四地,变成了四个区域,港、澳、台的现代化发展我们从不反对,他们的进步与发展也是中国人的骄傲,这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祖国大陆正急起直追,一个中国从四个战区朝着同一目标奋进,两岸四地不断整合,从经济——文化——政治,逐步完成中国人的美梦——富强与统一。现代化不是统一后的使命,而是在这过程中逐步完成统一。如果祖国大陆动乱、分裂、贫困、专制,也决不是港、澳、台之幸,我们没有理由对立起来。
  
  (三)统一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中国人民摆脱落后,致力富强,选择现代化,走了一条异常曲折的道路。在推翻旧中国后,摸索怎么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中国,也是走了一条异常坎坷的道路。直到近二十年,才在邓小平率领下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正确道路,国力才稍有增强,但离一个强大繁荣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十分遥远。我们的综合国力、经济与政治的改革、现代化的国防……都远远没有完成,若满足于小有成就,动辄就言停下经济建设先去干这干那,扬言有实力要打哪里就能打下那里,这是极不负责的言论。当然,当“和平统一”基础被破坏,人们依赖军事统一,希望尽早解决台湾问题,这种情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何时候,国家发展总有首要目标与次要目标之分。邓小平曾想将统一台湾作为八十年主要目标,但他后感此事已非国共第三次合作可以解决,转而告诫全国全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今天看来,他的想法是依然正确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整合阶段,它有许多内涵和使命,统一只是其中任务之一。统一将随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而逐步实现,正像国有企业改造与健全民主和法制,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但不可能一蹴而成,花三年五年时间也只是完成一个阶段的整合,今后还有很长的整合过程。统一也是如此,它不能一气呵成,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认识。
  
  统一与分裂是随着祖国大陆现代化的程度,此长彼消,时间与力量对比,观念与信任变化,差异与差距缩小,优势与主动权均在我方,应该有此自信,不必恫吓我们的同胞与领导人,好像此时不完成统一我们就是李鸿章。这些激进的貌似公正的宏论,实际是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认识不足。有人说,台湾正在向“国家化”发展,现在不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都将成为历史罪人,这也实在是对台湾问题本质的无知。台湾民众由历史与现实衍生的求名份求安定求发展的心理,他们对“中华民国”的认同,与对“一国两制”的怀疑,是应该给予理解的,这与李登辉搞“两个中国”及陈水扁搞“一中一台”是有本质区别的。对台湾民众的疑虑,我们要加强工作力度,对台湾民众的愿望,在我们现代化进程中是可以得到满足的。我们强调现代化在统一进程中的重要性,并不否定加强军事现代化的需要,并不排斥积极做好用非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只有具有这种实力,“和平统一”才不会被肢解。但这不是我们的首选,而是我们现代化与统一的后盾,这个关系是不容颠倒的。但是,统一又不会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展而自行到来,现代化也代替不了统一,统一还是要作为一桩重大事业,加以规划,扎扎实实去做,一件事一件事去办,办不好也是统一不起来的。这问题的关键,首先要有正确观念,给予恰当的定位。观念对了头,一通百通。
  
  两岸问题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统独之争,也不是族群、省籍之斗,更不是哪个开明人土当选台湾领导人就能解决问题的,它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比,不是以大吃小,不是制度优劣的比较,而是两岸中国人对自己未来、命运、利益的一种选择。统一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中国,这才是中国人最明智的选择,统一这问题只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通过整合加以实现。
  
  三、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统一与现代化关系的战略思考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即中国未来十年至二十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发展与转型的最关键时期,它充满从来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充满种种挑战,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与中心工作。尤其“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拥有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嬴得和平,赢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和“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抓紧发展,加快科技、国防的现代化建设,争取到最有利的时间来加快发展。
  
  台湾问题与统一大业,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思想上正确摆正统一大业与现代化建设这中心任务关系,不被干扰,不被台湾问题拖了走。先要调整某些观念,若思想、观念与认识不解放,跟不上二十一世纪初的发展形势,统一的步伐也一定迈不开。统一也有一个从什么高度审视的问题,如果从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看,统一问题必须放到现代化的全局战略中去思考,不应把统一问题凌驾于现代化之上。李远哲近言:一个中国和统独都不是问题,“到底要变成怎样的中国,才是最重要的”。台湾“行政院长”唐飞近日也表示:“一个中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而是一个‘未来繁荣的中国’”,这些观点在台湾正在变成共识,与我们观点也开始有交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力量对比没有进一步向大陆倾斜以及我们自己事情没有完全办好之前,台湾问题不可能轻易解决,甚至还会闹得很凶。要让一小撮“台独”分子与分裂分子安分守己,要让为数众多的台湾同胞一天就转向统一是不现实的;同样妄想让全世界公认的“一个中国”变成“两个中国”,要让十三忆中国人民接受台湾独立,也是白日做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台湾问题仍将是我们严重挑战,还会有折腾,有时还会掀起几尺浪。要陈水扁、吕秀莲老老实实是做不到的,但他们也翻不了天。这三个多月,我们对台湾保持适度压力,台湾岛内各种矛盾高度激化,“台独”就是以刺激大陆方式,引来反弹,用以凝聚民气来共同对我。因此对于两岸关系要有一个正确定位,从而进行正确引导,让台湾问题不再成为我们二十一世纪初的国家发展的包袱与阻力,而要成为激发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动力与助力!
  
  在思想上与战略上不受台湾问题干扰的基础上,我们还是要十分重视对台的具体工作,要讲究战术与战略。这就要加大做台湾民众工作力度,用邓小平——江泽民对台学说,与“一个中心”、“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思想,来做台湾民众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疑虑。这里就必须发展国家统一的理论,并以这理论来指导工作,跟上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站在两岸关系之上,掌握大局,指导大局,而不是陷于两岸矛盾之中,使我们腾出时间与精力,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钱其琛副总理最近对“一个中国”及两岸关系新的阐述,就是对邓小平学说与国家学说的发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完成国家最终统一过程中,理论创新与观念调整,也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理论要吸引人和说服人,就不仅要真实地反映现实,而且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实践基础上做到理论创新,即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并依据新的理论成果对实际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解答”。对于两岸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事务等诸方面工作,也需要一一规划,一步一步推进,不能再“以不变应万变”了。统一大业不是事务工作,国家宜设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协调各方力量,吸纳各方人才,来科学规划和从容应对统一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建立有效的机制与体制.并要有前瞻性的研究,那么,我们不仅能掌握统一的主动权,而且能确保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发展。这就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整合,这种整合包含统一前与统一后几个阶段,对此,我们应很好规划。
  
  为统一求统一,统一路漫漫;为政治谈判求谈判,谈判遥无期。如果我们目光只放在台湾头面人物与政客身上,无疑是与虎谋皮;我们必须与岛内和全世界华人、各国有识之士,建立起广泛的反独促统联盟,把工作做到广大民众心坎上,争取多数人的认同。急欲统一,往往欲速不达。从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国现代化着手,分阶段实施统一目标,我们不仅能抚平历史的伤痛,最终统一也必会在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过程中得以早日实现。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新中国,才是台湾问题最终的归宿,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最荣耀和美好的选择与归宿,也是全球华人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2000年9月5日

  (本文发表于香港《中国评论》2000年第12期,2000年12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