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应进一步解读台湾的“大选”

  台湾“总统”与“立委”的“大选”终于落幕,硝烟渐渐散去,激情也慢慢平复,一片狼藉的造势会场不见了踪影。但它留给人们的絶不是一个谁输谁赢的简单结果,而是给予了众多的信息与思考,值得我们去深入解读。
  
  一、怎么解读选举留下的众多信息
  
  台湾“大选”已结束了,它留给我们丰富和深刻的众多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不能全面深入解读这些信息,就不会知道胜利之源,也不会汲取失败的教训,就不会知道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应该说这场选举是我们了解台湾社会与民意的最好教材。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这场选举依然是一场不正常的选举,蔡英文依然想把这场选举变成“统独对决”。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场选举台湾蓝緑板块依然是如此对立,蓝营选民选的是“政府”,而緑营选民却是在选“国家”,意识形态依然高度对立,仍然依“认同台湾”作为选举主轴,依“爱不爱台湾”为标准,不问政绩,不问品行,不问是非,只讲立场……,蔡英文公然打出竞选广告就是“我是蔡英文,我是台湾人”,言下之意,马英九不是台湾人,所以马英九推动两岸进入六十年来最好历史时期,就是“出卖台湾主权”。有45%选民依然选择“蔡苏配”,不管蔡英文没有明确的执政理念,也有“宇昌案”缠身,苏嘉全更是丑闻缠身,选民仍然可以原谅他们,他们也不需要道歉,这样的选举是非常不正常的。证明台湾的“统独”矛盾依然尖鋭,但已有近半选民开始走出了民进党“爱台湾”的误区。
  
  选举结果告诉我们,台湾的政治板块,依然蓝大于緑,有55%选民选择了马英九,虽緑墨尽出,无法改变这政治现实。这场选举是我们解读台湾社会与民意的最好教材,也是检验我们工作与政策的一把尺度,它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会赢,为什么会输,告诉我们工作中的成功与不成功之处,从而让我们看到台湾的社会结构和深层的矛盾,看到台湾民意中变与不变,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民心的所思所想,分析这场选举与以往选举中的同与不同,蓝緑板块变与不变,“首投族”的行为倾向,第三势力的生存空间,中间选民的选择,经济因素的作用,国际社会的影响,……乃至大趋势与大局的影响力,然而让我们对台海未来有进一步的思索。
  
  二、怎么理解台湾的民意
  
  这场选举可以说是了解台湾民意的最好窗口,从蓝緑板块来看,民意高度对立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取得“台湾共识”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多数民意追求的是和平与稳定。人民要安定,台湾要和平,台海求合作,两岸要发展,成了主流追求,也构成了主流民意。而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恰恰符合这主流价值和主流民意。2008年以来,国民党再度执政,接受了“九二共识”,执行“和平发展”路线,推动了全面“三通”,“两会”达成十六项协议,使两岸关系步入了历史最好时机,所以民意选择了马英九。尽管他执政能力备受争议,他的个性也备受非议,使选情扑朔迷离,胶着难分,但多数选民毕竟选择了马英九。多数选民檏素地认识到,全球经济这么坏,如果没有和大陆的经贸生意,没有大陆的惠台让步,台湾的经济会很惨。尽管多数人不是真正懂得什么“九二共识”,但他们感觉到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让两岸关系变得热络起来。所以他们支持这个“东西”,这东西就是“九二共识”,就是“和平发展”。
  
  因此这场选举,可以说胜在“两岸关系”,胜在“九二共识”,而以往台湾选举,“两岸关系”与“九二共识”只是被“讨伐的对象”,如今情势大变了。事实证明,事物是永远处在变化之中的,要凝固不变,要永远维持“现状”,实在是不可能的。多数民调显示追求“维持现状”,而现状与过去相比,不知改变了多少,可见变化中的两岸也是他们可以接受的。多数人清楚意识到,反对“九二共识”是不合民意的,“九二共识”只会给两岸带来和平、稳定、发展,这是两岸关系的基础,这基础虽有争议,即“一个中国到底是各自表述还是各表一中”,但它的公约数是“一个中国”,这是核心问题,这也是两岸关系经历几十年起伏跌宕的感悟。而这四年正是让台湾同胞开始感受到“一个中国”实实在在好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惠台利台”。
  
  三、怎么把握两岸的机遇
  
  2012年这场选举,是继2008年国民党胜选后两岸又一次赢得的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样的历史机遇真是百年一遇,值得我们珍惜和把握。过去四年我们抓住了机遇,千方百计改变两岸基础,抓住了机遇释放惠台政策,让台湾民众感受到一个中国人的荣耀,建设一个共同家园的利好,从而使他们认同“和平发展”和接受“九二共识”。短短四年,让两岸出现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新局面,让两岸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巨变,两岸出现了少见的融合。如今我们又赢得了四年机遇,真是需要好好把握好好规划好好利用。
  
  试想,经过我们八年耕耘,两岸可以发生多么可喜变化,这不是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吗?好高骛远,显然是欲速不达的;错失机遇,显然是不可原谅的。应看到两岸最最缺乏的是什么?是信任、是共同经历、是共同记忆、是共同的核心价值、是共同的文化。因此我们需要善意,需要广泛的交流广泛的合作,在共同发展中共创双赢,让台湾同胞享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利好,逐渐认识到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是没有出路的。
  
  未来四年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值得做什么,是需要我们很好谋划的,用一方意志强迫另一方是不妥的,这就需要很好协商,靠隔海喊话是不会奏效的。
  
  四、怎么进一步夯实两岸基础
  
  要把握机遇,首先要把过去四年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贯彻得更好,这就是夯实两岸基础。基础越好,关系越牢,反覆机率越少,然后再是锦上添花,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马英九第一任期也许对民意还是难以把握之虑,而第二任期对民意的期望应该有所把握了,就应该顺势而为,要有更大作为,是该推动两岸对话与谈判了。当然,一百多年来的政治僵局不是靠短短八年可以一劳永逸的。
  
  过去四年,我们是做了篇“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经济大文章,今后四年仍要接着做好这篇大文章,不要以为我们“只经不政”,应该看到这篇大文章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两岸一百多年的分离,用短短的八年,是改变两岸基础重要,还是突破两岸政治僵局重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认为“稳中求进”最重要,要加大加深“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力度,要释放更多善意,让他们以做一个中国人为傲;要发挥“两会”更大作用,签署更多协议,这些协议就是两岸的和平基础;要发挥“经合会”更特殊作用,建立更多产业合作“经合会”,让台胞有当家作主感;要充分发挥ECFA作用,结出更多经济文化硕果;我们要更多满足台湾同胞追求更多国际空间的合理要求。
  
  五、怎么造就一个美好未来
  
  这场选举的确给了我们太多的信息,它也告诉我们还有45%选民选择了蔡英文,他们不认同“九二共识”,也不认同两岸和解,他们还有太强烈的要求“台湾人当家作主”,他们还想着从一个中国现状中分裂出去,他们可以接受道德不佳的陈水扁之流,他们仍激情高昂,但他们已不代表主流,他们如果不改变这些偏见,永远成不了执政党,永远只能成为一个“理想党”。
  
  这场选举选得胶着,选得胜负难辨,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蔡英文企图以全新面目出现,企图带了民进党转型,企图给台湾带来新希望,但她没有成功,没有成功整合,没有成功转型,没有新的论述,反而与民进党一起退回到过去,终于败北。败选后的民进党普遍要求反思,要求检讨,他们开始思考怎么诚实地面对中国,怎么与大陆交往,怎么走出误区。当今世界的大局,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的振兴与崛起的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如果他们再不明瞭这些道理,他们决不会有2016年的胜选。
  
  这45%的人,是我们必须重视与理解的,无法取得他们认同,我们的工作永远不会圆满。我们现行政策对55%的选民有了一定成效,我们还必须找到做好另一半人工作的办法。我不止一次说过,两岸才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一只是一种和解,是共同走向未来的一个过程,也是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从两岸实现“三通”之日,这个过程已经开启,我们不必害怕和抗拒,而应共同来造就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
  
  写于2012年2月25日

  (本文发表于香港《中国评论》2012年第5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