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以民为本、以和为贵 现状一中、未来双赢——读胡锦涛十七大政治报告

  细读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我的心得可以归结为十六个字:以民为本、以和为贵、现状一中、未来双赢,详述如下:
  
  一、“以民为本”
  
  在十七大政治报告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中,处处可见“以民为本”的思想,如“四个决不”中的“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三个凡是”中的“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以及总书记郑重承诺“大陆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等等内容,都是“以民为本”的体现。不过,我个人感触最深的、同时也感到外界尚重视不够的,是总书记首次在这样重大的场合、在这样重要的政治文献中,提出了“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的事务必须由全体中国人共同决定”这样的“三个共同”,这是真正从“以民为本”的角度来阐释一中原则的内涵。
  
  今年6月,我在台湾出席一个学术研讨会时曾发表一篇论文,在其中提出:“笔者注意到,胡锦涛在三个场合即分别会见连战、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时,连续三次讲了意思大致相同的一段话,‘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絶不能分裂,中华民族絶不能分裂’(分别见:《人民日报》2005年4月30日、5月13日、7月13日),细心琢磨这段话的意涵,个人理解只要坚持中华民族不分裂,就等于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笔者建议以“民族认同”为新的标尺,只要民进党当局承认‘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两岸关系是中国人之间的事情’,就可以视为其已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两会商谈自可随之恢复”。
  
  当时讲这番话,纯属个人建言,而非台湾媒体所猜测的“代官方放试探气球”(台湾《联合报》2007年6月12日)。我当时敢于做这样的建言,是基于个人的一项判断,即在“一中原则”的具体表述方式上,仍然需要研究更具弹性、包容性的方案,调整的方向是从“属政府主义”、“属地主义”向“属人主义”变化。所谓“属政府主义”即强调主权与政府的连接,如“老三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即是;所谓“属地主义”即强调地域与主权的连接,如“老三句”中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和“新三句”中的“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都是“属地主义”的表述。近些年来,在胡总书记的讲话和一些对台重要文告中出现了“两岸中华儿女”、“台湾和大陆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家园”、“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的事务必须由全体中国人共同决定”之类“属人主义”的表述方式,其特征是强调人民与主权的连接。我曾在今年夏、秋的多次演讲中指出,在“属政府主义”和“属地主义”的表述都已经成为国际常识的情况下,“未来我设想会更强调“属人主义”的表述方式”。
  
  而今“三个共同”写入了十七大政治报告,我真是欣喜万分。欣喜不是为了自己的推测得到证实,而是为了这种“属人主义”的表述方式具有四大长处:(1)更贴近“人民为国家主人、人民共同拥有国家主权”的当代民主理念;(2)超越两岸在政府代表性和地域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争议,为双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达成妥协开辟更大的弹性空间;(3)更具人文关怀和感情色彩,像“命运共同体”、“共同家园”之类的提法,从历史讲让我们追怀两岸同胞共同的血脉、文化传承;从现实讲是上百万台商现今在祖国大陆生活发展的生动写照;从未来讲则描绘了两岸同胞共谋和平、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4)更易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胡总做报告次日,白宫发言人(约翰德罗)即表示,“美国注意到胡锦涛对台海关系措词温和的发言,他们相信,中共在向追求和平的正确方向前进,美国也认同,台湾问题必须由海峡两岸所有人民,透过沟通、对话,共同决定”。
  
  二、“以和为贵”
  
  海内外舆论一致认为,胡锦涛十七大政治报告谈及台湾问题的基调是“和平”,胡锦涛重申“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中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大陆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他并郑重对台湾各个政党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台湾《中国时报》的一篇评论认为,“从毛泽东、邓小平以来,中共领导人只谈两岸要“和平统一”,但在“过渡阶段”的当前,胡锦涛是第一个将“和平协议”纳入中共党内最高指导纲领来对待。这也显示“反独”是中共当代领导人的主要任务,而非“促统”。胡锦涛提出这项政策,无疑为两岸的“过渡阶段”提出了指导性方针,而这很可能影响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两岸的政治互动”。
  
  胡指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台湾学者普遍将这段话解读为胡是向民进党喊话,这种评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更耐人寻味、同时也是目前评论家们似乎没有很关注的是,胡通篇都没有提“九二共识”,这絶不可能是疏漏忘记,而必然隐含缜密的思考。笔者对此的解读是,因为“九二共识”只是大陆与台湾泛蓝阵营之间的共识,泛緑则否认这一共识的存在。为了扩大一个中国原则的适用面,泛緑如果真想改善两岸关系,可以脱开“九二共识”的问题,找一个他们自己对于一中原则的表述方式。过去就有过緑营重要人物提出其表述而得到大陆善意回应的先例。此外,这段话也暗示台湾任何政党在做出自己对一中原则的表述时,不能做“指鹿为马”式的表述,或只有“各表”而没有“一中”,其表述可以不同,但必须能确实体现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精神。面对台湾緑营大搞公投入联,胡锦涛仍呼吁两岸进行谈判,签定和平协议,而且不再提“九二共识”,这一举措确实体现了北京“只要和平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进行百分之百的努力”,体现了对于和平的诚意和苦心。
  
  三、“现状一中”
  
  胡总书记这篇报告多次出现“和平协议”、“和平发展框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提法,显然,这些并不是两岸最终统一后的情景,而是对统一前“过渡期”的设计,是“维持现状”的设计。国民党政策会副执行长张荣恭指出:“胡相当重视所谓‘和平协议’的内容,因为这将‘两岸关系的现状’,定义成北京当局已能接受的‘一中事实’,亦即只要这‘现状’不被改变,彼岸就不会计较了。而这样的现状,也包含了‘台湾现有的规定和文件’所体现的事实状态在内”。胡锦涛重申:“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在未来一段相当长时期,大陆对台战略就是要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而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去挑战这一现状,两岸的和平就有保障胡锦涛指出:“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这显然是针对台湾分裂势力企图以“公投”推动法理台独而发出的警告。换言之,祖国大陆决不会接受台湾以其单方面“公投”而改变现状。但从这段话中还可以延伸理解出另两层涵义:(1)如果不是“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如党产公投或反贪腐公投,大陆自然不会反对。大陆的政策是反分裂而非反民主;(2)将来两岸统一,也是“改变现状”,既然是“共同决定”,届时一定要有台湾同胞的同意。
  
  四、“未来双赢”
  
  通读胡总书记这篇报告,予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高瞻远瞩的境界和包容各方的器度。胡总政治报告谈及台湾问题的篇幅并不算太长,但总计共出现七次“共同”,除了前述“命运共同体”、“共同家园”、“共同决定”的“三个共同”外,另四处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两岸同胞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在如此重要的政治文献中密集出现这么多“共同”,大约也是第一次。
  
  七个“共同”归结为一,代表着北京对未来两岸关系的设计,完全建构在“双赢”的理念之上。由此出发,还能延伸处更多的想像空间。我们的期待是,通过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的平等协商,签订和平协议,建构和平发展框架,两岸可以共享中国的主权、共同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在国际上共同提升中国人的荣光、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崛起、共同发展双方的福祉、共同策划两岸关系的未来、共议统一……。
  
  2007年10月1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