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自1981年10月召开的“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以来,广东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马哲史研究会等,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定义和特点、毛泽东对历史唯物论的贡献、毛泽东的《矛盾论》在马哲史上的地位等问题,陆续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论点简介如下:

  一、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定义和特点问题

  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定义大家的看法原则上是一致的,但各自提法有差别。第一种提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二种提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第三种提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概括。

  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是实事求是。从中国的社会和革命斗争的实际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基础。从理论本身来看,实事求是既是唯物论,又是认识论,同时也是辩证法,是三者的有机统一。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整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也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本质特征。

  第二种意见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是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着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点。阶级性和实践性这两个特点贯穿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始终。

  第三种意见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矛盾学说为核心,以实事求是为灵魂,以群众路线为归宿,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一元化的体系。

  第四种意见认为,在一定物质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他们还认为这个特点无论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当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当中都是很突出的,一贯性的。

  第五种意见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和发展;二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是被中国革命实践证明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总结;三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

  第六种意见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认识论、认识的工具。

  第七种意见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群众路线等,这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显着特点。

  此外,还有些同志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是民族化、中国化、通俗化、具体化等;也有的同志认为,实践的哲学,应用的哲学,辩证唯物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

  二、关于毛泽东对历史唯物论的贡献问题

  一种意见认为,一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把历史唯物论同唯物辩证法结合起来,如《矛盾论》实质上是历史辩证法的结晶,《实践论》是对社会历史的科学认识,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贡献;二是他把历史唯物论推广到社会历史中去,发现和阐明了不同于欧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革命逻辑,它既是世界革命逻辑的具体表现,又是对世界革命逻辑的具体认识,更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贡献。关于中国革命逻辑的内容有:①中国各阶级的特点及其关系,阶级矛盾的运动及其变化;②中国革命相互联系和区别的两阶段的关系,各阶段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及发展趋势;③提出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等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④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三大法宝中的统一战线,一整套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⑤关于军事著作中人与物、政治与军事、精神与物质等的关系,关于创造历史的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⑥关于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另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的贡献,一是把历史唯物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对历史的普遍现象提供了新的证据;二是把历史唯物论同辩证法相结合,使更多的社会历史问题得以正确的认识和解决;三是把历史唯物论同认识论相结合,既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深化了历史唯物论。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的贡献,一是无产阶级革命论;二是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三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论。

  第四种意见认为,毛泽东的贡献,一是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科学分析;二是对人民群众首创历史的高度重视;三是对社会主义两类矛盾的及时提出;四是对实践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估计。

  三、关于《矛盾论》在马哲史上的地位问题

  一种意见认为,要正确评价《矛盾论》,必须从三方面看:一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它是党内两条认识路线长期斗争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战胜形而上学的纪録;二是从马哲史发展看,它发挥了列宁的思想,沿着列宁开辟的道路把唯物辩证法推向前进;三从理论对实际产生的作用来看,它用辩证法揭露、批判了教条主义错误,教育了广大党员和干部,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巨大威力。这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对《矛盾论》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的提法则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是它对辩证法在许多问题上有深化,尤其对矛盾特殊性有独到论述,但不能说全面发展了辩证法;二是它阐发了矛盾规律,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大指导作用,但不能就以矛盾规律完全代替了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三是它不光从某一点上,而且从各点上对辩证法都有所丰富和深化,全面探讨了对立统一规律丰富的内容,建立了这个规律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运用它创造了一系列辩证的工作方法。

  (这是作者等参加相关研讨活动的综述,发表在《学术研究》1982年第2期,多家刊物转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