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开放与改革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开放与改革把我省广大农村置于两个大的转化之中。一是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二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这两个转化虽然刚刚开始,但已经有力地推进了我省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引起我省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

  开放与改革使我省广大农民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几十年来,我省广大农村虽然有所变化,但变化缓慢,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地显示出来。不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比较贫困,致使一些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心不足,甚至想离开农村。这几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人们看到了农村的变化,安心留在农村,甚至有不少以前出去了的想回来.已经回来的人当中,许多人还成了农村劳动致富的专业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开放与改革使我省广大农民不断提高智力素质。现在,我省广大农民不仅认识到要治旧变新,治脏变净,治乱变安,治穷变富,还认识到必须治愚变智。因此,他们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智力素质。农民送子女上学的多了,参加各种学习班的人也多了.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很活跃,全省已办起乡(村)文化室近万个。高要县有近九成的乡办了文化室,成为我省农村文化工作的一面旗帜。

  开放与改革把许多农村基层干部以及知识青年推上了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地位,使他们成了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分子。在开放与改革过程中,许多农村基层干部通过学习与实践,思想比较解放,他们有一定的政治思想水平,既懂政策,又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有管理经验,掌握经济信息,是现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先进代表。广大知识青年接受新事物快,开放与改革为他们提供了英雄用武之地,他们愿为建设新农村大展宏图,是开创农村新局面的新鲜血液。他们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一起,成了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队伍。

  开放与改革激发了我省农民的事业心,开拓了交往范围,开始讲究生产经营活动。过去,许多农民都把心思放在一小块自留地上。现在,许多农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已成为各种专业户或合作经济组织中的成员,收入增加了,眼界也开阔了。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一带农业发达地区,不少农民已成了企业家,再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了。他们为了不断扩大发展专业、企业或事业,正在从“血缘关系”或“地缘关系”的交往转向“业缘关系”的交往。因此,过去那种“田园”式交往的狭小范围,正在被更为广阔纵深的人际交往所取代。许多农民再不是干活、吃饭、睡觉三部曲,而是加上了必不可少的学习、娱乐和交际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由于开放与改革促成的农村精神生活的部分质的飞跃,从而推动了我省广大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作者应《南方日报》之约,发表在该报1986年2月3日的文章。)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