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广东试验区的精神文明理论研究

  1989年6月1—3日,由广东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广东社会学学会、曲江县委宣传部,曲江县社科联联合主办的“广东试验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在曲江县城召开。与会者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对广东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由会长范英等主持。现将其中一些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具有中国特色、岭南气派的《精神文明学论纲》

  广东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为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兴趣,认为这是我省理论工作者研究精神文明课题中,比较系统、全面、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一。把精神文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来研究,创造性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岭南气派的体系,展示了作者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许多同志认为书稿(目録)随处可见到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既注意基础理论的发展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力求概括,又注意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把它们联结在历史唯物主义这根红线上,她的成书对广东试验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与此同时,代表们就上述书稿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商榷。有的同志认为:书稿第三章将精神文明的整体结构划分为三大块——文化、思想和审美,这个排列有新意,但审美似不应划为单独的组成部分,可归在文化里面,因审美也是文化;如确要划为三部分,还不如把科学作为单独的成份,以代替审美,因科学比审美更重要。持相反观点的同志认为:科学与审美,从广义上说,都属文化这一层,但与文化有区别,把科学放在文化里面,是书稿按现有习惯的排列,不必要拿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成份;如果因为科学重要而划出文化这一部分,教育也重要,岂不是也要划出来;这样,文化这一层就将剩下卫生、体育等内容了。再就是审美作为一个单独成份,与文化、思想并列,并作为精神文明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以文化、思想为基础的。过去在教育工作中,只强调德、智、体,不讲美,书稿作者注意了这一点,把审美内容放进精神文明结构中,并突出了它的位置,不仅把科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内容,不能代替审美在精神文明结构中的应有作用,而且文化或思想这两大成份,也代替不了最高层次的审美这一块。

  二、关于广东试验区与“一国两制”精神文明建设

  与会者一致认为:广东毗邻港澳,隔水与台湾相望,成为社会主义祖国大陆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港、澳、台的交汇点、联结点,因此,我省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不考虑“—国两制”问题。但近10年来,我们对“一国两制”的经济、政治问题研究较多,对精神文化问题研究较薄弱。在这次研讨会上,广东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提交的《精神文明与一国两制》的多篇论文很有针对性,也做了这方面的一些弥补工作。有的同志指出,这些论文对1997年以后实现“一国两制”时将面临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针对两种不同质的精神文明,提出了“一国两制”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把握“求同与存异”;根本途径是把握“竞争与合作”;根本方式是把握“冲突与和谐”;根本突破口是把握“文化交流的机制”,这些都是建设“一国两制”的精神文明所必须探讨的规律性问题。

  有的同志建议:作为广东试验区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目标,应建设繁荣的具有岭南气派、风格、特色的文化和学派。这需要:1.大力提高广东人思想文化科学等现代化素质;2.思想文化建设从较低层次全面转向较高层次,从整体上加强有关方面理论研究;3.建立分析、研究、评论港、澳、台和世界文化的新思潮、新流派、新方法基地,以向内地辐射与转移;4.注重港、澳、台地方历史、人物、事件、遗迹以及岭南、台湾风物的研究和宣传,还要注意开展东南亚、华侨问题的研究,以体现岭南特色;5.要办好配置适宜、结构合理、广东特色的科研机构和出版物,加强科研队伍和文化队伍建设。

  与会者认为,对港、澳、台文化,广东应利用有利条件,大胆批判吸收,为我所用。在大力加强与港、澳、台经济往来的同时,亦要切实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有的同志指出:过去引进精神产品多偏于低层次,今后应注意引进高质量、有益的精神产品;要充分认识港、澳、台文化中丑恶与腐朽的东西,对广东影响至深,特别是“黄业”的辐射,毒害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祖国的声誉,诱发了犯罪,引起了性病的滋生与蔓延,危害了人们特别是后一代的健康,后患无穷。因而,应汲取先进文化同时摈弃腐朽文化,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力开展扫“黄”刻不容缓。

  三、关于广东企业文化问题

  在这次研讨会上,理论工作者同企业家们就广东企业文化问题进行了探索。企业文化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管理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广东企业文化产生于艰苦创业之际,兴起于改革开放之时。主要分三个阶段:酝酿阶段、企业精神产生阶段、企业文化形成阶段。有着如下特点:1.以企业家的企业哲学为精神内核;2.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现实基础;3.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前提条件;4.以现实的人为主体;5.以我国民族文化为源流。因此,对企业内部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等方面的作用;就宏观意义而言,她突破企业范围,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加强横向联合,向社会辐射,冲击传统文化,大胆地引进利益机制,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导向新的历史台阶,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有的同志指出:企业文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树立新的观念,培育围遶企业发展目标的企业精神,孕育着岭南特色的企业文化,满足着企业员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乃至理想的需求。建立企业文化,多渗透到经营管理领域,完善整个经营体系,创立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新形式。这种新形式包括:1.确立开放型的经营战略思想;2.建立现代信息体系;3.提供一系列的优质服务;4.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5.创立民主管理新思路。这就能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可见:企业文化是管理的有效工具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是企业的经营气氛,它作为企业员工的共同精神、信念、价值观,是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恒久源泉,具有保持企业活力的作用。目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1.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经营者;2.提高员工的思想、文化、科学、经营等现代化素质;3.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力和凝聚力;4.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这是今后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可从更深的层次上建设企业文化,塑造文明企业。

  此外,本次研讨会还就国内形势与社会如何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发言。

  (这是作者与光力合写,发表在《学术研究》1989年第5期和《南方日报》1989年7月19日的会议综述,多家报刊转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