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西关旧话》忆述西关旧街道、巨户、人物

  西关之创设,日渐繁盛,始自清同治初年,清末叶西关最为富庶,人才辈出。西关有多宝、逢源、宝源、宝庆、宝华、长寿、毓桂、恩宁、丛桂等街道。十二甫、十三甫、十五甫及抗日路(今和平路)等均巨户林立。查西关巨户之多,甲于广州。

  先述多宝路。多宝路未辟马路前为多宝大街,今日多宝路原前段为宝庆新街,开马路后,贯通多宝大街,名为多宝路。多宝路之巨户有:4号为港富商孔安道住宅;100号为港商梁介庵住宅;110号为巨商黄逸祥住宅;108号及108号之一为邓宫保第;111号为港商林炳炎住宅(即前文镜麦之屋);同排转角龙津西路为举人江鹤琴住宅,江氏榜于门首曰“六朝笔花仙馆”,取远祖江淹事迹为名;多宝路尾有洋行买办冯藻云住宅;著名伶人千里驹住宅,榜所居曰“吾庐”,为陈协之元老所书;斜对面为新会朱松乔住宅,朱氏为新会先进商人,所有儿女均留学欧美,多成栋材;多宝路之横街多宝坊,有李文田之探花第——泰华楼,乃昔日藏书所,现尚保留;多宝坊隔邻有街,石门枋颜曰“南阳”,全条街道均为三水邓姓所居,南阳即邓姓郡名也。其中一宅为前国民党要员中委邓青阳所居。居住多宝路吾祖居隔邻之王仿初,世称王百万,佛山人,家境富有,省、港均有物业住宅,是三四十年代多宝大街前列之富户也,家中有妾数名;好宴宾客,夜夜笙歌;每晚所居门前,排满乞丐,候宴毕领取残羹菜肴。日寇侵穗后,该家族已破产。余之堂姊为该富户之媳妇,50年代已卒。

  南阳对面为十五甫正街。此街也巨宅如林,27、29号(注:多宝路所编之门牌,本文乃根据20世纪30年代门牌)为南海九江岑弼西之巨第。岑氏之父为岑谦生,在越南创业。弼西为二世祖,父荫甚丰,物业遍省、港、沪及越南,总计有数百间之多,弼西有子女10名,抗战前早已分给子女,经日寇陷粤,沧桑变幻,产业亦荡然,叹创业难,守成更难。西关巨户,余经历数十年亲眼目睹,大多如此收场,哀哉!十五甫正街巨户林立,除岑家外,有洋行买办徐乐庭住宅,徐氏为沙面美国万国宝通银行买办,任职数十年。有沙面德国捷成洋行买办源龙章住宅,源氏在30年代亦为西关巨富。此外有陈章甫军长住宅,与当年军政界交往的商人刘君铸住宅。还有顺德龙山黎氏兄弟的住宅,黎氏享父荫坐享其成,年收万顷沙田租不少。十五甫正街上述巨户均大厦渠渠,青砖石脚回字门口,俨然世家府第。

  逢源大街则有小画舫斋,主人黄子静为留英法学博士,与黄宠惠同学,其先世黄福为南洋巨商,故家中甚富,藏书画亦富,三四十年代常召骚人墨客在其寓所,作文酒雅集之会。其所居原为唐荔园,考其史实,唐荔园为吾粤最古之私人园宅,有《唐荔园卷》传世,今未知落在何方。再考黄氏当年常邀参与雅集之人士,记忆所及有颙园五子佟绍弼等,画人有冯湘碧、黄棨,诗人有黄咏雩、黄竹渠,其侄名伯等,均为小画舫斋常客。逢源大街尾则有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陈廉仲兄弟住所,其建筑为西式,美轮美奂,可惜陈氏晚节不保,廉伯在港陷后,沦为汉奸,故所居作为敌产充公。

  逢源中约则有林乐钧,为清末候补道台,晚年不得志,在家行医,宗仲景学派,门庭冷落,未能行时,卒年60余。

  宝源路则有邓寿山住宅。邓氏40年代为西关新发之布业富商,田产有数百顷,土改时为大地主,一切物业充公,邓氏本人亦逃亡香港,家中各人星散,可谓一度富贵,仅昙花一现矣。宝源路所建新居,为当时之最新型建筑,40年代花去港币60万元,相等于今天之千万元。此外,同街所居有岑丽南,其屋在宝源路尾,亦九江岑氏之后人,有姬妾多人,享乐人士也。同街道另有东莞陈宝书巨宅,陈民大学毕业后追随林翼中民政厅长任高官多年,家中承先世遗荫田产物业不少,土改时列为大地主、反动官僚,经斗争而卒,妻儿流落香港。宝源中约有马宾甫之心太平堂,每年春节前将堂名红笺更换,马氏兄弟三人,均为风雅之士。宾甫行三,好收购小件书画文玩,玩罢亦沽之,有买有卖,所藏书画,盖上“暂得于己”四字印章,道其实也。其二兄名复字武仲,住观音大巷即今之大同路,所居榜于门首曰“马晚闻堂”。武仲颇富有,交游甚广,有家厨颇负时誉,常在家中宴客,武仲又富藏书画古瓷,摆设在家中厅堂,客有爱好者,亦可商议割爱,风雅名士也。马老大隐于市,少应酬,亦风雅中人也。宝源大街有古老巨宅梁家,世称瓷器梁。考梁氏先代办瓷器出口,对外贸易,以此致富,抗战后沧桑变幻,后人已星散,家道亦零落矣。

  长寿西路有二巨宅,一为蔡老赞居所,一为蔡孝驯居所。蔡氏原籍福建,以办茶叶出口致富,此清末时代也。老赞后人在港,保存物业不少。蔡孝驯为老赞之侄,为二世祖,少丧父,由母抚养成长。孝驯事母至孝,母丧停棺在宅廿余年,廿余年来仍设灵堂在家,最后卫生局多次干涉,始被迫出殡土葬。孝驯廿余年来披麻穿孝,从不离身,故有西关蔡孝子之称。

  此外大同路潘太史衍桐巨宅,潘氏乃清末名翰林,晚年双目失明,当时有盲潘之称。

  西关毓桂坊之毓桂二巷,有巨宅为晚清潘衍鋆太史所居。衍鋆与衍桐为两兄弟,昆仲皆为翰林,实少有也。衍鋆之子名寿樨,其岳丈为番禺凌福彭,晚清显宦也。寿樨承父荫,颇富有且珍藏书画古玩不少,一生讲享受。家中有厨,颇负名望,曾为某盐运使之家厨。寿樨好客,常在家中设宴。某年梅兰芳来穗,寿樨接待梅氏在家住。

  讲到西关家厨,又联想到建国初期梅兰芳又来穗,长寿西路之西医黄宝坚,所居也是巨宅,家私陈设,美不胜收,其家人擅厨政,因此也接待梅氏到其家,供奉盛馔。参与同席者有黄明伯等同人,均盛赞黄宝坚家治馔第一,任何酒家无与伦比云。

  宝华路十五甫西二巷,有港商梁廷瀚住宅。梁氏在港任大洋行买办数十年,积资甚丰,港宅在浅水湾,亭台楼阁,无所不备,面对浩瀚的太平洋,居此者俨然世外桃源神仙中人也。梁氏在广州所居,曾聘名堪舆师选择购入,谓为龙结地,聚财之屋也。廷瀚在港中区有商业大厦三幢,当年月租已几百万港元,故为20世纪50年代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第十甫珠玑路有红砖巨宅,为十二甫冯家子弟冯仲庄所居也。冯仲庄堂兄为冯耿光,民初在北京是风云人物,一手培养扶植梅兰芳在社会的地位,梅兰芳民初曾一度任中国银行董事,在京剧界声誉之隆,冯耿光与有力焉。耿光祖居就是十二甫冯第。隔邻便是巨宅平地王,晚清时子弟甚众,最出色者有二人:一为清末民初之大金石家王穆甫,名震京都,士大夫争与交游;一为玻璃太守,已忘其名。査王氏子弟中有在外国学习彩色玻璃制造,王氏把古铜器、瓦当蚀入玻璃,甚至花卉书画亦采人,先选其优质者作为贡品,进上清廷,后光绪帝钦赐知府衔,世人便称为玻璃太守。

  宝华大街有巨宅乃前周东生,行十,世称周老十所居,40年代已成残垣断壁,唯其在西关历史,故亦宜一纪之。余少时亦随长者人过此巨宅,内有戏台,观戏坐椅为梯级扇形,设计甚美,当年建筑时应是新型豪华,最高处有大厢房两间,各有烟床两张,可卧在烟床上看演戏剧,此外四柱大厅,楠木圆柱,水榭亭阁,园林石山,一一倶备。考周氏只不过粤海关署内司数部一个小官吏,可是每年购入黄金贡京,均经他手,周氏每出市买卖黄金,均属大手,全市上落,无形受其影响,积累十余年来,等于操纵广州全市,致成巨富,清末时广州民间流行谚语机讽他:“潘卢伍叶周,江淮河汉沟,狮虎豹象狗。”以上三句语最尾字为周沟狗,称其为第五等也。清末岑春煊莅粤任两广总督。岑氏最恨周,因历届总督受其礼而任其舞弊,使其名声坐大,大员弹劾,也不为所动,京都亲王受其厚礼亦包庇之。岑氏到粤,最先任务便抄周老十家,封其屋,搜其资产,全部没收归公,周氏早已得知风声,提早一步上京捐资10万两,取得派往比利时国任钦差大臣。他在京闻岑氏已抄其家,马上离京往香港而转往暹罗暂避,免了岑氏的逮捕。辛亥后回港居住,在港幸得其爱妾尚有巨款私蓄存在银行,晚年仍生活优游。余少岁时,当在30年代末期曾遇见周氏,可谓一面之缘也。30年代某年某月,余由港乘濠江轮往澳门,在西餐厅宵夜进食之际,忽然见一白发老翁在西餐厅,一掠而过,其貌清癯,腰板挺直,双目炯炯有光,余惊为异人,眼睛为之一亮,问侍者:这是谁人?侍者曰:此乃鼎鼎大名之周东生,周老十也。余乃恍然大悟,盖信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貌。晚年周氏在港卒,享年亦90余。东生在广州西关以穷奢极侈着,当其盛时,其女嫁给富商蔡老赞之子,其“太奁仪録”,开卷只得三字“不求人”,意谓女家奁装一应倶全,连人参制鸦片烟也有四大缸送去男家,一切不求人。翌年女回家拜七夕,竟摆设数十张桌,开广州盛摆七夕之先河,其后未及三年,其女及婿均病逝,广州当时流言谓周家太暴殄天物,招天之妒,故男女均少年亡。民间有通俗书于20世纪民初至30年代颇流行,述周氏其一生事迹,书名:《周东生廿载繁华梦》。

  此外,西关抗日西路(今和平西路),有一楼高三层、青砖石脚回字门口巨宅,乃澳门大赌商黄孔山之府第。30年代,在广州西关有私家汽车者只数人,其一为黄家,其二为多宝路之梁介庵家等而已。由第十甫连登巷人之十六甫东街有巨宅,仿照西关大屋营造,门官厅也挂了大灯笼,此乃澳门大赌商傅老榕之住宅。西关光雅里有二巨宅,一为下九路绍昌绸缎庄之东主谭心泉所居。谭氏为40年代西关之富商,绍昌绸锻庄,在西关经营了数十年,颇负时誉。另一巨宅为潘定宇先生,潘氏为世家子,家中田产甚丰,因坐享先荫,雅爱文玩广交游。其子潘岩(曾留学德国)娶许崇智将军之女许锡漪为妻。潘定宇身体肥硕,卒年仅50余。

  据我所知,清末民初西关著名的大收藏家有:藏书家莫天一,书画藏家何荔甫(冠五),以藏《梨花卷》及罗两峰《鬼趣图》名于世,莫、何住于十七甫怀远驿及富善东街;还有大藏家黄咏雩、黎桂裴均以富藏书画瓷器闻于世。

  广州现代著名收藏家高丰先生,收藏极丰。著名有明朝唐寅《万里长江图》,康熙帝大婚时用过的彩瓷碗,福建田黄、鸡血红等珍贵章石,秦朝进入皇宫的青铜腰牌等珍贵文物。

  (本文收録于:2005年3月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州文史》第63辑,第222~227页。)
  (作者:邓又同)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