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怀念黄咏雩先生

  接到“黄咏雩诗词学术研讨会”的邀请函,我十分高兴。咏雩先生比我年长二十余岁,亦师亦友,堪称忘年之交。我和咏雩先生的交往,始于抗战胜利后,那时他住在珠玑路,常约一些前辈文人、诗词家、学者到府上叙会。我曾随李曲斋、朱庸斋两位老师前往拜候。有一次他设家宴接待南来的诗人廖恩寿(廖承志长兄),我有幸叨陪末座,第二年从南京来的中央信拓局长张瑞京(曾任广州市前市长张瑞权之弟)到访,咏雩兄也约我这个晚辈参加。咏雩兄交往的都是一些诗人书画家文人学者。记得当时广州出版的《广州日报》有个叫“岭雅”的副刊(每周出版一期,由中大教授陈寂主编),常登载一些诗词家、教授、文人的作品。前面提到的各位先生常有作品在此发表,自然咏雩先生亦位列其中,我因而得以拜读他的近作。那时我正在念大学中文系,在前辈的指导下,拙作也常忝列其中,我最初领略“天蠁楼诗词”也是从这里开始。

     咏雩先生满腹珠玑、交游广阔、为人和蔼可亲。记得五十年代初,敝舍畅秋堂建成定居,咏雩先生约同中山大学商承祚教授光临祝贺。当晚在舍下举行粗略家宴,有幸请得文人雅士出席,觥筹交错,谈诗论词,颇为热闹。商承祚教授特书甲骨文对联一副祝贺联语云:

  万户春风为子寿,一林明月向人圆。

     咏雩先生赋“鹧鸪天”词一首题赠云:

     叩玉弹珠辗麝尘,一帘香梦伴憨云。

     西风吹得愁魂醒,剩遗霜英瘦似君。

     清秘地,懒于身。虁门螭鼎贮芳春。

     画中定是云林阁,添个当时洗树人。

     事后诗人朱庸斋老师,赋《八六子词》一首记其事,词云:

     放愁吟,乱山销碧,经进几换秋阴。

     记槛外幽花媚客,酒边香烛凝云,绮怀满襟。

     元端佳约空寻,影事空题白练,芳樽枉托青禽。

     想未忘,远鸿归雁,堕瓶结恨,断笺封泪,销他尽日西风弄脱,

     当阶黄叶辞林。纵登临,难排少年旧心。

     回想起,这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但当时的情况还历历在目,有些诗词家的大作,我至今能背诵。

     去年,咏雩先生的石像,在其家乡南海落成,我有幸参与揭幕活动,咏雩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拨乱反正后,咏雩先生的大作,一再出版,我有幸参与《天蠁楼诗文集》三卷(罗雨林主编,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点校工作。每次出版咏雩先生的大作,福五世兄不厌其烦亲自送到舍下,使我十分感动。

     叶恭绰是广东番禺人,著名书法家,民初曾任段祺瑞政府交通总长。咏雩先生与之交往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叶老曾为咏雩题写“天蠁楼”斋名,还参观过他的古代书画藏品,有些还为之作跋。叶老还是一位词人,着有《广箧中词》,咏雩常与之唱酬,后来还赠送他手钞本《天蠁楼词》,那时天蠁词还未付梓,该手钞本为词人朱庸斋老师手书。叶老多住北京,解放后受聘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经常回粤探望乡亲。家兄邓又同收藏清末名臣梁鼎芬信札,除了与先祖邓华熙来往的书信外,还刻意收集梁鼎芬书信,总数达一百余函,叶恭绰看后曾赞赏云,“世兄堪称拥有梁鼎芬信函第一藏家”,并应家兄之邀题写“尊芬阁”斋名。著名词人朱庸斋曾与叶老唱酬,交流词艺,也为朱氏词集《分春馆词》题签。广东探花李文田,其哲孙李棪斋、李曲斋皆终身未娶,叶恭绰认识他们后写了一幅兰花的水墨画相赠,并题写“二难”两字,兰与难同音,寓意为难兄难弟。更可贵的是叶老为广州名胜五层楼题写“镇海楼”古字榜书,悬于五层楼顶层,铁画银钩,气势磅礴。可惜1957年叶恭绰被错划为“右派”,当时迫于形势,当局忙把叶老所题牌匾除下,后来叶老得到平反,但所写牌匾已不知去向。……以上叶老所有题字活动,均为咏雩先生推介。叶老出于乡梓深情且为人厚道,凡咏雩引荐者几乎有求必应。

     福五世兄为资深教育工作者,广东著名高校的领导人,对弘扬先人道德文章,不遗余力,令人敬佩。福禄兄现已侨居美国,在尊翁大作编辑期间时有会面,他在香港从事钢琴调校技术,久享盛名。福仁世兄居香港,好与文人硕彦交游,我亦有联系。黄中羊世侄为著名画家,前几年曾在广州岭南会举办画展,我也因此得以拜读他的新旧作品。他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后到加拿大定居并继续深造,所绘国画题材新颖,用笔流畅,特别是人物画方面,无不栩栩如生。所绘劳动人民形象生动,所绘士女既有中国画的含蓄隽永,又有水彩画的色彩自然。近年在加国所绘妇女形象,背景运用中国文物,一中一西结合,形成崭新的意象,给人以美的视觉。他的作品在国内曾获得全国美展银奬,在加拿大亦获奬不断。凡看过他画作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我看过他在广州画展后,曾口占西江月词一首云:

     彩绘荣登硕士,当年国展拿银。

     知青生活记犹新,洞悉农家贫困。

     技法清新熟练,感情充沛传真。

     旅居北美写丽人,成就中西惊震。

     咏雩先生的道德文章、艺术造诣,代代相传,同享美誉,天蠁翁泉下有知,庶几无憾了!

  二一二年十一月

    (作者:邓圻同)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