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执政过半:马英九推动两岸政策实现战略转换

  5月7日,半官方的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正式成立,国家旅游局局长、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会长邵琪伟与台湾“观光局”长赖瑟珍、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等出席开幕仪式;此前的5月4日,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台旅会)北京办事处在京揭牌成立。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显示两岸和平发展向深层次延伸、两岸互信进一步加强;同时,也标志着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从此进入常态化、机制化发展的新阶段。两岸旅游协会互设办事处,为执政期过半的马团队的两岸政绩,添上令民众满意的一笔。 

  执政过半,检视马英九政府在两岸政策上的成败得失,相信两岸民众和海内外舆论大多会给马政府以高度评价:恢复两岸制度性协商机制,达成十余项关系两岸国计民生的重要协议和共识、两岸大三通的全面实现;国共平台交流密切,国、共两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ECFA协定谈判原则确定,有望在6月份达成,两岸经济合作展开新局;两岸外交休兵,台湾得以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举办国际体育盛会等等。短短两年时间,两岸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平发展已成为主导两岸关系的主流,获得两岸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与支持。 

  这种翻天覆地变化的后面,隐涵了一个更大的战略取向的变化:即马英九在两岸政策上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换,一举扭转了过去十余年来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在两岸关系上采取的冲撞战略,而代之以合作战略。这种战略转换的实现,使马政府在两岸关系上取得丰硕成果,并为其成功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使台湾经济率先复苏提供了根本保障。 

  由“冲撞战略”到“合作战略”,两个字的变化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和政策。“冲撞战略”是冷战思维的产物,它的产生,正好与九十年代初苏东瓦解后“一超独霸”的国际大趋势相吻合。台湾也正是由此时开始了其民粹主义高涨、台湾本土论述进一步滑向台独论述的过程。在“冲撞战略”指引下,李、扁执政当局的两岸政策由“特殊两国论”发展至“一边一国”、全面否定“九二共识”,连“一中各表”都加以拒绝;在经济上,采行“戒急用忍”政策,闭关锁岛;在外交上,则以“烽火外交”为方针,采取四处出击,到处点火的攻击性政策。其结果,是换来中国大陆严厉的“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换来国际社会“麻烦制造者”的名声;致使台湾遭受“流失的十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岛内社会纷争不断,民众生活水准日益下降。 

  而“合作战略”的孕育,正是岛内当时在野的国民党领袖目睹当局者混乱、无序的执政方略给台湾带来巨大的痛苦后,毅然下决心赴大陆与中共和解,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结晶。在新世纪加速全球化、区域化的背景下,中国大陆秉持和平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和谐周边,迅速和平崛起,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马英九作为台湾新领导人,果断摒弃了台独的“冲撞战略”,而代之以“合作战略”。 

  “合作战略”的内涵是和平、合作、双赢,它以融合性思维作为主导思想,以互信、包容、共享、构建为其本质特征。马英九在当选之初,即高度肯定胡锦涛提出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16字箴言,认为这是开启两岸关系新页极为重要的方针。在他执政后,即以“正视现实,互不否认,为民兴利,两岸和平”为两会复谈定调;次年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又提出新16字箴言“正视现实,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共创双赢”,明确表示希望两岸在此原则下,共同追求和平繁荣。马英九的新16字箴言与胡锦涛的16字箴言除了4个字外,其他完全一致,显示了他推动和平、合作、双赢的战略思维和政策指向。 

  在马英九执政团队的大力推动下,两年来,“合作战略”开花结果,不仅获得大陆方面的积极回应,国际社会也纷纷予以积极的好评。正如台湾媒体观察到的“美国对马政府的两岸政策持高度的肯定评价,可见美国的相关战略与利益思考已经转向,亦即:台湾对中国必须由对抗走向和平,由军事及政治角力走向经贸竞合。” 

  当然,“合作战略”并非万能金丹,对于台湾多年累积下来的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特别是内部蓝绿族群的和解和统独意识形态纷争,仅仅靠“合作战略”是一时难以解决的。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这需要双方的共同意愿。 

  在两岸关系上,“合作战略”目前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贯彻落实。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岛内外均有一些政治势力或反对势力对此难以接受,他们还停留在意识形态与冲突论的窠臼中。这些政治势力的反对不奇怪,但岛内执政团队中一些人士不合时宜的言论,如“反共和中”论、“大陆威胁论”等,则反映了冷战思维的根深蒂固与政治上的短视。此外,在长期的反共教育及冷战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台湾民众,难免对新思维、新政策心存疑虑。所有这些,都需要两岸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合作战略”,营造共同利益,构建命运共同体。唯有树立“一家人”的认同,方能了解ECFA的深意所在,方能摆脱旧势力的缠绕,在“合作战略”上迈出更大的步伐,让和平发展真正深入两岸人心,蔚成“沛然莫之能御”的时代潮流! 

  (原载2010年6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