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以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心灵契合

  一、前言:“心灵契合”是和平统一的保障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钓鱼台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发表了“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的重要讲话,首次明确、系统阐述了“两岸一家亲”的重要思想与理念。习近平表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慰平心里创伤需要亲情,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习近平: 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新华社北京2014年2月18日电,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18/c_119393683.htm.

  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表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习近平:一国两制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中评社北京2014年9月26日电,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92&kindid=0&docid=103403555.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认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北京2016年3月5日电,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05/c_1118243972.htm.

  以上习近平对台政策“心灵契合”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宣示,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软性要求,博感情,讲亲情,更胜于生硬的政治口号。两岸关系发展,不仅要追求和平发展,还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努力促进与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融合,实现心灵契合。“两岸一家亲”的论述有助于拉近两岸同胞的感情和心理距离,促进两岸“心灵契合”。而两岸“心灵契合”不仅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进程,幷且对两岸在实现统一后处理政经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对维持统一后的长治久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两岸开放交流30年来,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无论从血缘上、文化上、社会关系上、经济来往上都越来越密不可分。习近平曾表示,“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同时,台湾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陆13亿同胞的感受和心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习近平:《一国两制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中评社2014年9月26日,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92&kindid=0&docid=103403555.

  其涵义即,心灵契合必须体现在两岸同胞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上,不仅仅是基于两岸一家亲的同胞亲情,更需要彼此有同理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真正达到心灵契合。

  由此可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在谋求国家和平统一过程中,争取民心,以心相交,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沟通与心灵契合,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至为重要的思维与路径。总言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理念与政策方针,是其对台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就是要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使之成为两岸和平统一的根本保障。

  二、以融合发展促进心灵契合

  2014年1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福建考察平潭综合实验区时提出:“两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发展、融合发展。”“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新华社2014年11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01/c_1113073552.htm.

  这是习近平最初公开使用融合发展概念。2016年3月5日,针对两岸关系新形势,习近平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公开提出大陆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新华社2016年3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05/c_1118243972.htm.

  在这个论述中,他将“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为增进两岸民众情感与福祉的路径,通过这个路径,两岸同胞就能拉近心灵距离,达成增强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更重要的是,这次报告正式对台湾民众新提出“居民待遇”政策,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以增进台胞福祉。同时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怀抱着一贯的“两岸一家亲”与“心灵契合”理念与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他也指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福祉、促进心灵契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网2017年10月28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张志军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涉台部分说:“报告强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社。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这是对同胞之爱、手足之情最生动表达,体现了我们对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特有心态的理解和包容,以及在追求国家统一进程中对拉近两岸同胞心理距离、促进心灵契合、增进共同的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高度重视。”“张志军:十九大为新时期对台工作指明方向”,中评社2017年10月18日,http://hk.crntt.com/doc/1048/4/8/7/104848749.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4848749.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和繁衍生息中,孕育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核。台湾一直保存着丰厚的中华文化,而且深深渗入在民众的生活中。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文化融合是重要历史使命,是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核心内涵。习近平在2014年2月18日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讲话中说:“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我们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会见连战夫妇时讲话(全文)”,新华网北京2014年2月18日电。

  因此,无论是从血缘或文化来看,两岸没有道理不能共创和平、共谋发展。两岸血浓于水,同属中华文化圈,两岸心灵契合的基础在于文化的同根同源,也在于新时代的交流合作,于交流中增进认识、于认识中增强理解、于理解中促进两岸心灵契合。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一年多来以切割两岸血缘、文化、历史联结的“去中国化”,在民进党政府的推动下不断推出,包括鼓吹所谓台湾人属于南岛民族、南岛文化,中学课纲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范畴等等,都在制造两岸分离的因素,实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

  习近平在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游览北京故宫时,亲自向特朗普介绍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习近平用以向特朗普说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也有力地拉近了两岸的感情距离。以两岸文化融合发展为动力,不断延续台湾主流民意认同“龙的传人” 之中华民族理念,既是实现两岸 “心灵契合”的基石,也是两岸和平统一的保障。

  三、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的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发展内容多元、丰富,涵盖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等多个领域。首先是经济融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现阶段两岸融合发展的优先选择与可行路径。第二是社会融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关键,既可承接、深化两岸经济融合的成果,又能提升两岸融合发展的境界,如今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最为生动的实践。第三是文化融合、价值融合则是两岸融合的思想基础,是对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的回馈与升华。经济、社会融合越顺利,越有利于两岸的文化融合及价值融合。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在以往单纯的“经济融合”基础上,扩展到社会各领域的融合,使两岸的经济与社会有机地融合起来。这种融合,弥补了过去单纯谈经贸交流合作的利益交换模式,明确了两岸和平发展以统一为目标的指向。社会融合就是消除两岸社会隔离与相互排斥,化解政治敌意、政策歧视,促成两岸同胞之间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冀望两岸同胞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共同点不断增多,在共同发展、共建家园的过程中累积互信,增进共同利益,构建共同认同,真正形成两岸命运共同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胞已开始与大陆民众生活在同一个小区,学习、工作、生活交融在一起。此外,大陆的社会团体已开始向台湾同胞开放,使台胞的团体逐步纳入大陆社会团体管理体系,积极推动台湾人团体的合法登记、管理辅导事宜,加快两岸社会融合进程。更进一步的具体做法则可采取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将在大陆的台胞团体就地合法,纳入大陆社会团体的管理体系。二是鼓励两岸社会团体的相互参与、交流互动,让台胞参与到大陆的社会团体活动中来。三是让台湾同胞参与到大陆公开事务中来,在条件成熟地区、行业提高台湾同胞的政治参与程度。四是提高法治保障。通过立法提高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化保障,保障台胞的合法权益。倪永杰:《融合发展——习近平对台工作思想最新成果》,中国台湾网2017年8月3日,http://big5.taiwan.cn/plzhx/zhjzhl/tyzhj/niyongjie/201708/t20170803_11826750.htm.

  两岸的融合发展从次序上说,是先推动经济、社会领域的融合发展,而后推动文化、思想、精神领域的融合。换言之,融合发展可分阶段推进,始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这是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近程阶段,现阶段的两岸融合发展着重于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可以为两岸文化、价值融合创造更好的条件。随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不断深入,必然会朝向文化、情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融合推进,进入两岸融合发展的高级、远程阶段,实现深度融合。同上注。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进展比较明显,但文化融合、价值观融合是一个厚积薄发、久久为功的过程。

  我们瞭解,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文化一直是开放的文化,是在不断选择、吸收、融合域外文化中,不断丰富、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正是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的融合,以及域外文化不断融入,并实现不断创新,才形成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文化融合遵循的模式是:包容、和合、创新。其中,包容是融合的前提和起点;和合是融合的途径和主体;创新是融合的目标和成果。文化融合中的包容就在承认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接受并促进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密切交流,并最终实现融合。

  两岸文化融合,具有不同于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曾经历的多次不同文化融合的特点。首先,台湾文化既是中国的区域文化,又各具有明显的域外文化特质,所以两岸文化融合既是区域之间文化的融合,又具有域外文化融入的表现。有这样体认,才能保证两岸文化融合的持续发展,为两岸文化融合提供坚实的基础。两岸文化融合越深入、越全面,也会回馈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和平统一进程。两岸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是显性、浅层的,看得见、摸得着;两岸文化融合、价值融合则是隐性、深层的,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化融合、价值融合的热度与效果,是有感融合。两岸融合发展应遵循由表到里、从物质到精神、从利益融合迈向价值融合,最终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当前虽然因民进党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识”而导致两岸关系低迷,但大陆方面依然致力推进两岸民间交流,最近福建湄洲妈祖金身赴台巡安,所到之处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足以证明中华文化和风俗信仰早已根植台湾民众心中,不是用政治手段就可以切割和去除的。“5000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哺育滋养着华夏儿女,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是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要大力促进两岸同胞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民族认同,共建精神家园。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各领域,两岸同胞加强和深化交流合作大有可为。两岸同胞不仅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而且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中华文化根脉,共同提升民族文化内聚力、彰显民族文化影响力,实现心灵契合。”“张志军在两岸交流30年研讨会上致辞”,中评社北京2017年10月31日,http://hk.crntt.com/doc/1048/6/2/3/104862364.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4862364.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认为,两岸应该不断提高民间交流的广度与高度,在推进两岸经济、社会、文化融合的同时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融合,进而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而两岸“心灵契合”更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石与保障,只有两岸同胞同心同德,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追求国家民主、富强、繁荣的完全统一,共圆中国梦。

  其次,积极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是为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提供充分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再次,必须增强两岸同胞情感认同,为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提供充分的心理基础。只有两岸同胞彼此认同都是一家人,才能真正成为不可割舍、相互扶持的命运共同体。只要两岸双方能实现心灵契合,能从两岸一家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此外,两岸同胞要将心比心,以心交心;大陆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同时,台湾同胞也需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陆13亿同胞的感受和心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

  依照习近平所提出的融合发展和平统一新路径,两岸的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是可以逐步依阶段推动实现的,但只有经济、社会、文化融合是不够的,缺乏精神层面或心理层面的共同认知,无法实现真正融合,未来至多只有形式上的统一,而无法实现心灵契合,无法实现人心回归,无法凝聚两岸同胞向心力。我们追求的国家统一不只是形式上的政权统一,不只是名义上的或象征性的统一,而是同时要实现心灵回归,人心回归,实现两岸心灵契合。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才是实质的统一,才能实现两岸的大团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走上了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的价值信念与法政体制,造成两岸的隔阂,甚至对立。然而,海峡两岸毕竟同属中华民族,是骨肉同胞,血脉相连,有着相同的语言与文化,两岸的隔阂是可以通过广泛交流逐步改变的。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沟通。只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诚相待,加强两岸同胞之间的沟通、理解与尊重,就能消除各种疑虑和误解,实现心灵契合,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后达成国家的完全统一。 


  李毓峰:作者系彰化师范大学公共事务暨公民教育学系助理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