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海堂堂人境庐

  晚清爱国诗人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蜚声中外,而地处广东梅州的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却鲜为人知。

  人境庐建于1884年春,位于梅州市东山小溪唇,同黄遵宪祖居“荣裕第”比邻。大门上“人境庐”三个遒劲古檏的大字,出于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的手笔。其意取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和杜甫“步屟随春风”的诗句,反映庐主淡泊明志、高旷致远的襟怀。

  步入中堂,迎面是黄遵宪的肖像,旁挂黄遵宪自撰、著名金石篆刻家商承祚教授书写的“药是当归花宜旋复,虫还无恙鸟莫奈何”的对联。左墙挂着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画的一幅“时局图”,图中有“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似裂瓜”的题诗。

  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1848年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876年中举,此后他相继出任清朝驻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官员。1894年回国后,发起创办《时务报》,聘梁启超为主笔,为维新大造舆论;1897年在湖南任职期间,积极推行新法,扫除积弊,但在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压制下,他“改从西法,革故鼎新”的主张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后,黄遵宪受牵累被罢了官,在人境庐过着乡居生活。他的不少诗篇就是在这个庐宇里写成的。1905年他逝世于是庐。

  “穷途竟何世,余事且诗人。”黄遵宪一生从不屑以诗人自居,但却以熔铸百家、漭养万有的诗篇获得很高的声誉。梁启超称他是诗界革命的旗帜,丘逢甲把他誉为“诗世界之哥伦布”。

  黄遵宪是华侨的代言人。在《逐客篇》、《番客篇》等以华侨为题材的作品中,他描写华侨对乡音“过耳音难忘”的眷恋祖国、挚爱乡土之情,唱出了华侨“虽则有室家,一家付飘泊”的悲歌。他还写道:“近来出洋众,更如水赴壑,南洋数十岛,到处便插脚。他人殖民地,日见版图廓,华民三百万,反为丛驱雀。”以沉郁的笔力勾勒出一幅国力积弱的画图,揭示了没有强大祖国作后盾华侨备受欺凌的真谛。

  黄遵宪还是华侨的保护人。在任旧金山总领事时,有一次美国官员藉口华侨违反卫生条例,逮捕了许多华侨。他闻讯后赶到监狱,叫随从丈量监狱的容积,然后理直气壮地质问他们说,这里的卫生状况难道比华侨住所要好吗?在事实面前,美方理屈词穷,不得不释放被关的华侨。“几年辛苦赋同袍”,道出了他履行职责、维护侨胞权益的甘苦寸心。司徒美堂1950年着文称他是“中国驻美外交官中唯一能保护华侨工作的人。”在五步楼上,我们还看到了黄遵宪在新加坡总领事任满返国时华侨送给他“恩留樾荫”、“利普通商”两个匾额的复制件。

  梅州人民和嘉属华侨、港澳同胞对黄遵宪非常崇敬,引为骄傲。由于人境庐年久失修,到七十年代末已由原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变成仅残存100平方米的建筑物。为纪念这位先贤,梅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修复人境庐筹备委员会”,拨出专款全面维修;旅港嘉属商会也寄10万港元襄助其成。修复的项目有园圃、假山、息亭、无壁楼、藏书阁、五步楼、七字廊、十步阁等。其中五步楼“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和息亭“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的楹联,熔景、事、情于一炉,颇能概括庐宇的风貌,体现主人的生活情趣。

  70多年来,我国和世界一些国家的学者不断地撰文著书研究黄遵宪,近年更是硕果累累。他的护侨精神也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评价。去年3月,梅州市举行了庆祝人境庐修复开放和黄遵宪研究学术交流会的活动。自修复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观者二万多人次,其中不少是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国友人。为《人境庐诗草》笺注的黄遵宪研究专家钱仲联先生,曾用“四海堂堂人境庐”的诗句,恰如其分地点出了作为近代史重要人物的黄遵宪其人其庐的地位。

  刊于《华声报》1983年12月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