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华新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台湾著名作家杨渡大会演讲

  从语言、影视文化、社区营造三个方面对两岸文化交流进行观察,发现现代化的历程使两岸经济发展阶段的差距缩小,也使生活形态接近。加之现在又处于资讯社会,两岸青年有着更开放的世界观、更贴近的思维方式。社会语言学强调社会变迁对语言的影响。两岸从1949年开始的歧异,到趋同现象,恰恰是一种见证。

  首先,从两岸合编辞典的故事说起,2009年夏召开于长沙的两岸国共论坛通过了两岸合编辞典的决议。2010年,中华文化总会和国台办交流局共同启动,共动员了两岸的六百多位学者。2012年,《两岸常用词典》出版,该词典共有四万词条,收集了两岸常用词语,旨在沟通误解,增进瞭解,观察两岸社会生活,认识时代语言,开启沟通新页。2016年,《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大辞典》出版。此辞典收録两岸当代生活、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等用语,邀请两岸学者六百余人共同校订,互为印证。后来成立的两岸《中华语文知识库》收集了学术名词六十几万词条,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医学等。

  近年来,两岸常用语有“趋同”趋势。两岸常用语互相渗透的方式可以从影视文化方面加以分析。不难发现,最近几年两岸的电影、戏剧和综艺类节目的发展及对两岸交流的影响不断扩大,两岸语彚融合日益凸显。

  其次,台湾在戏剧方面存在着低成本、低制作水平、未培养新明星的问题。同时,台湾戏剧还面临着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在内的亚洲地区的竞争。而大陆的戏剧则是高成本、高投入,引进欧美新IP制作节目。台湾只有创意与人才,却缺乏制作资本与市场。两岸若可以合作,则可以共同成就“大华语市场”。

  此外,“社区”可以成为青年世代的另一种可能。比如福建厦门海仓社区营造的例子便可以很好地加以说明。

  最后,我依然认为,现代化的历程使两岸经济发展阶段的差距缩小,也使生活形态接近。加之现在又处于资讯社会,两岸青年有着更开放的世界观、更贴近的思维方式。“用故事,让两岸更贴心。”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