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推进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一、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及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实施一系列支持性贸易投资政策,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发展。到2008年两岸已经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形成了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交流局面。2008年5月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后,为了加快融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潮流,促进两岸经贸交流持续深化,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ECFA是两岸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结合两岸经济发展的实际及特点,按照平等互惠原则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从ECFA的性质来看,这是一个属于经济范畴的制度性安排。但是,在ECFA商签过程中,两岸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及“九二共识”。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实行良性互动、平等协商,不断增进互信,求同存异,成功地商签了ECFA协议,建立起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ECFA的签署及实施开启了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新篇章,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了制度化合作的新的发展阶段。在ECFA商签和实施带动下,两岸先后签署了23个合作协议及相关制度安排,丰富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体系。这些制度性合作,开创了两岸经济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格局,为两岸携手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迄今,ECFA签署及实施已将近十年。10年来,两岸在货物贸易早期收获、服务贸易早期收获、投资保护与促进、中小企业合作,产业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也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与经济利益。

  从货物贸易来看,截至2019年6月底,大陆对台湾累计减免关税约375.3亿元人民币,远超大陆对台出口享受的减免关税。关税减免提升了两岸企业尤其是台湾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两岸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据海关统计,2008年两岸贸易额为1292亿美元,自台湾进口额1033亿美元。2018年两岸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2262亿美元,自台进口额1776亿美元。2018年两岸贸易总额及自台湾进口额分别较2008年增长了1.2倍及71.9%。

  服务贸易领域大陆对台市场开放力度大。目前台湾共有56家金融企业和1158家非金融企业利用早期收获优惠政策在大陆提供服务,41部台湾电影被核准引进大陆。

  两岸双向投资取得较快发展。据大陆统计,到2008年底,大陆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76.6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已升至678.1亿美元,增长了42.3%(截至2019年9月为712.2亿美元);据台湾统计,截至2019年8月大陆企业对台湾投资为22.5亿美元。

  两岸产业合作发展势头良好。随着两岸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服务业成为目前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台资企业加快向大陆中西部地区转移,四川、重庆、陕西、广西等省市已经成为两岸产业合作新的增长点。2019年6月,首个国家级两岸产业合作区发展联盟在江苏昆山成立,由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广西、四川及湖北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联合发起建立的这一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将创新两岸交流模式,引导台企转型升级,帮助台胞台企分享大陆机遇。两岸产业合作也将向共同“开拓市场、内外销结合”转变。

  两岸农业合作快速发展。为了照顾台湾农民的利益,在ECFA早期收获中,大陆单方面对台湾18项农产品实行市场开放。带动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台商投资大陆农业持续增加,农业交流合作日益密切。2012年至2018年,台农台商在大陆投资农林牧渔业新增企业998家,两岸农产品贸易额从23.14亿美元增长到37.73亿美元。围遶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台农业合作园区已成为两岸农业合作重要的抓手,目前,全国14个省区市共建立了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2018年,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60多种规格产品在生鲜电商新上线,销售额超过620万元,农业交流合作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事实证明,ECFA及相关合作协议的签署实施,顺应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客观需要,是两岸经贸交流互补互利、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有着积极意义及影响。一是规范及引导两岸经济合作健康发展。推动了两岸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二是通过扩大相互开放促进两岸贸易及经济的发展。三是两岸经贸交流规模扩大,层次提升及结构改善有利于加快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及一体化进程。

  二、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两岸共同市场的提出

  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合作及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较高的发展阶段。通常指建立了共同市场的经济体之间,实现了贸易投资自由化,资源及要素自由流动,建立了统一的要素及产品市场,实现了经济一体化发展。两岸共同市场最初由萧万长先生2000年底提出,并于2001年成立了“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2005年“两岸共同市场”写入国共两党达成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即建立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2010年两岸通过协商达成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两岸构建共同市场搭建了制度化平台。ECFA作为一个全面、综合的经济合作协议,涵盖了两岸间主要的经济活动,确定了两岸合作的基本架构和发展规划。框架协议具有开放性及渐进性,在早期收获实施后,两岸又商签了“服务贸易协议”,进行货物贸易后续谈判,但在岛内政治因素干扰下,“服贸协议”无法实施,货贸谈判停滞。有关两岸共同市场的探讨及推进也遭受阻碍。

  2、新形势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意涵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2019年1月2日。。其深刻内涵是,其一,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是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基础及必要条件。其二,推动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的目的是为两岸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扩大两岸经贸合作增添活力。其三,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将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提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高度重视台湾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两岸同胞要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二是深情呼吁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两岸中国人才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2019年1月2日。三是目前在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两岸只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相互开放,扩大经济合作,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才能扺御外部市场的冲击,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3、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两岸融合发展与构建两岸共同市场是相互促进,互为动力,相辅相成的。两岸实现了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多方面的逐渐融合,努力构建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两岸共同市场的建立。而两岸共同市场的建立,则加速了两岸产业融合,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实现了两岸同胞携手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笔者认为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应有如下路径。

  首先,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的社会基础。习总书记关于“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同上。,是对两岸和平统一思想的发展,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一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具有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龢民族认同,具有心灵契合的先天基础。二是两岸同胞要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要交流互鉴、对话包容。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久久为功,亲人之间必定能解开心结,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三是通过扩大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使台湾同胞有更多获得感。通过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使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同促进和平统一,共圆中国梦,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同促进两岸共同市场的建立。

  其次,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构建两岸共同市场制度体系。经济合作制度化是两岸经济交流趋向经济融合的必然产物。ECFA是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起步或初级阶段,随着两岸经济交流日趋紧密,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乃至两岸共同市场的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也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提升。可以说打造两岸共同市场需要ECFA的升级版。要根据两岸共同市场的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合作范围、合作层次,资源及要素合理配置方式,对两岸贸易自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产业及次区域合作等进行深入探讨并作出制度安排。以待时机成熟时,适时推出。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使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具有鲜明的两岸特色。突出特点是大陆立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两岸经济长远发展,在两岸制度性安排中,更多地让利和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这种不对等开放体现出大陆的善意和诚意。在打造两岸共同市场进程中,大陆将会充分理解台湾的经济及社会实际状况,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第三,积极实现“新四通”和“小四通”,促进两岸应通尽通。两岸应通尽通是两岸共同市场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理想状态。新四通即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目前,可就行业标准共通率先推动。在经贸合作畅通方面,可就两岸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进行探讨,待时机成熟后,制定两岸经贸合作畅通的相关制度安排。目前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已正式启动,并取得一定成效。在大陆特殊地区如自由贸易试验区,可试验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

  三、关于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的几点建议

  1、加快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目前要探讨建立两岸民间及地方性经济合作机制,通过民间合作如商协会等中介机构,推动两岸不同产业部门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可考虑通过次区域合作方式,与岛内相关地市建立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推动城市交流。逐步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2、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通过经济交流合作营造有利于统一的社会环境。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的机遇,在15+1县市建立起多样化,多层次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对台当局限制两岸交流行径进行扺制,扩大和平统一的社会基础。

  3、将大陆重大发展战略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拓展新的增长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中,重视并注入两岸经贸合作内容。重视及发挥台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对台资企业实施与港澳企业的同等待遇;台资企业研发机构台商可参照港澳企业享受国家和广东省各项支持创新的政策。积极支持台商参与“陆海新通道”及“一带一路”建设。

  4、加快推进两岸新四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应通尽通。推动15+1城市及地区,加快经贸畅通的步伐,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能源及资源互通。厦门与金门已实现通水,可继续推动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推动福建平潭、浙江温州洞头区与台湾临近地区新竹、高雄及台北等市区开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旅游业合作,探索两岸医师等技术职称的互认和对接,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可在厦门试验探讨对金门等地居民在厦门地区公共服务同等待遇及便捷化;探讨建立区域合作的城市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5、积极贯彻落实“惠台31条”,推出“31条”升级版。使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切实享受同等待遇,率先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持续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共同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不良影响,加大减费降税力度。要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性,支持台企享受国家对新兴产业的财政补贴,加大研发创新。支持有竞争力的台资企业和中高端产业培育竞争新优势。支持台企参与大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政府采购,解决台企融资难问题等。

  6、支持大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两岸企业在高端产业如AI,智慧制造、智慧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加强合作。积极推动两岸企业合作开展5G技术研发、标准和产业合作布局。通过先行先试,推动两岸高端产业融合发展。协助台湾企业参与中国大陆自主的产业供应链,参与生态系产业合作。

  7、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组织两岸研究智库对两岸已商签或商谈,受岛内政治因素干扰没生效或停滞的ECFA后续协议进行盘点及整理。对贸易自由化亟需解决的两岸市场开放领域及相关产业进行先行研究探讨,以待时机成熟时推动两岸建立相关的制度安排。



  刘雪琴,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台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