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17章 朴嬗成器28

  【经文】

  知1其2雄3, 守4其2雌5,为6天下7溪8。 为6天下7溪8,常9德10不11离12, 复归13于14婴儿15。 知1其2白16, 守4其2黑17,为6天下7  谷18。 为6天下7谷18,常9德10不11退19,复归13于14无极20。知1其2荣21,守4其2辱22,为6天下23式24。为6天下23式24,常9德10乃25足26,复归13于14朴27。朴27嬗28则29为30器31,人32拥33之34若35为36官长37,则29大治38不11革39。

  【注释】

  1.知:体现,指显现某种内在的本性。例,《吕氏春秋·自知》:“文侯不悦,知于颜色。”   2.其:指示代词,这(些),那(些)。例,《庄子·人间世》:“传其常情,无传溢言。”   3.雄:强有力。例,汉·刘向《战国策·序》:“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   4.守:保持。例,《庄子·达生》:“是纯气之守也。”   5.雌:比喻柔弱、卑下。例,李钟琴《论董仲舒之失宠》:“对于封建帝王来说,当然是越集权越好,越专制越好,天下万夫为雌,唯他一人为雄。”   6.为:作为,当作。例,《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7.天下:大地,地面。例一,《易·丰》:“宜日中,宜照天下。”例二,《淮南子·说林训》:“月照天下。”   8.溪:溪涧,小河沟。例,《汉书·司马相如传》:“振溪通谷,蹇产沟渎。”   9.常:永恒的。例,《庄子·天道》:“以无为为常。”   10.德:天道的品格,即自然品格,其本质是“和”,如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葆阳,充气以为和”中的“和”,是使人、物、事都处于和谐、平衡、有序、正常运化状态的“和”。例一,《庄子·缮性》:“夫德,和也。”例二,《庄子·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11.不: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例,《庄子·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   12.离:背离,违背。例,《庄子·则阳》:“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   13.复归:回归,回到某种状态。例,《庄子·知北游》:“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   14.于:介词,到,表示趋向。 例,《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5.婴儿:初生的幼儿,比喻纯朴、无私的先天自然本性。例,《庄子·人间世》:“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   16.白:虚、无、阳(哲学概念)。例一,钱宝琮《中国数学史话》:“《河图》就是1~10排列而成,呈太极形,以黑为阴,以白为阳,并不神秘。以考古发现推断,伏羲时代有这些知识。”例二,朱廉方《太极拳术十要》:“天是阳为虚为无;阴是有,地为阴为实。”例三,《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阕:空虚;白:无。   17.黑:实,有、阴。例,见前例“白”字注释之例一、例二。   18.谷:山谷,指山间泉水小溪流经两山之间而通于河川的沟壑地段。例一,《说文解字》:“谷,泉出通川为谷。”例二,《淮南子·地形训》:“东方,川谷之所注……西方,高土川谷出焉。”例三,《庄子·胠箧》:“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谷”字,常用以比喻甘居低下,心胸宽宏,能容纳万物。   19.退:减弱。例,《南史·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   20.无极:指天道。中国古代哲学中称形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原)。因其无色无声无形,无始无终,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故称“无极”。例一,《朱文公文集》:“无极是宇宙的本原。”例二,《庄子·大宗师》:“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   21.荣:光荣,因做好事而受人尊敬。例,《荀子·荣辱》:“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辱:耻辱。   22.辱:受屈辱,被埋没,忍辱负重。例,《左传·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23.天下:天下人。例,《庄子·骈拇》:“曲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24.式:榜样。例,《书·微子之命》:“世世享德,万邦作式。”   25.乃:副词,是。例,《庄子·人间世》:“此乃神之所谓大祥也。”   26.足:完备。例,《论语·八佾》:“文献不足故也。”   27.朴:未加工成器的原木,比喻自然本性。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朴,木素也。” 例二,《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例三,《庄子·天地》:“无为复朴,体性抱神。”   28.嬗:演变,转化。例,《汉书·贾宜传》:“形气转续,变化而嬗。”   29.则:连词,表示相承关系,相当于“就”。例,“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   30.为:变成,成为。例,《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31.器:器具。例,《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器则速毁。”   32.人:泛指任何人,人们。例,《庄子·至乐》:“人之生也,与忧俱生。”   33.拥:拥有,具备。例,诸葛亮《草庐对》:“操已拥百万之众。”   34.之:助词,用在动词之后,调整音节。例,《庄子·达生》:“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35.若:连词,如果。例,《庄子·人间世》:“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   36.为:担任,充当。例,《庄子·让王》:“子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   37.官长:长官,指地位高、权力大的官员。例,《墨子·尚贤中》:“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38.大治:指国家治理得好,社会安定繁荣。例,《商君书·定分》:“故明主因治而终治之,故天下大治也。”   39.革(jí):通“亟”,病重,转义作:危急,危难。例,《礼记·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

  【译文】

  人之所以能展现出那种强而有力的内在本性,是因为能保持柔弱卑下的品格,把自己当作地上的小河沟。把自己当作地上的小河沟而谦卑处下,就不会背离永恒的天道品格,回归到纯朴无私的先天本性。人之所以能展现出那种守虚处无的情操,是因为能保持脚踏实地的作风,把自己当作能容纳万物的山谷。把自己当作能容纳万物的山谷,自然品格就不会减弱,回归到天道的境界。人之所以能展现出值得被尊崇的气质,是因为受到屈辱、被埋没时仍能够保持忍辱负重,这可以作为天下人的榜样。可以作为天下人的榜样,自然品格是完备的,回归到原木那种纯朴的本性。纯朴的原木将转化成为千家万户所用的器具,具备原木那种献身精神的人如果做大官的话,国家就治理得好、社会安定繁荣而没有危难。

  【评说】

  本章教导人们要“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能这样做,相应地成为“天下溪”、“天下谷”、“天下式”,并因而能“知(展现)其雄”、“知(展现)其白”、“知(展现)其荣”,这是“反者道之动”的必然,是“不召而自来”的体现。

  婴儿、无极、朴,都是比喻先天本原的品格,即不与别人抢夺的、大公无私的、善利万物的天道品格。老子针对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要求各诸侯王要“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就是要求他们恢复天道的品格,如尧、舜、禹那样无争、无私,为万民谋福祉,故舜、禹之成为“人主”,是“不召而自来”的。若各诸侯王能有这样的心态就不会争强称霸,就没有战争,没有动乱,人民纔可以安居乐业,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平衡、有序、和谐,这就是“大治”。人们在读《道德经》时,应该不离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走进历史,站在人民大众方面,就能和老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只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不难明白老子所倡导之“和”的重大意义。所谓“和”,就是本节三处出现的“常德”,按照庄子的观点,常德即是“无为”之德,即按自然法则运化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品德。自然法则是万物恃之以生的法则,所以“常德”自然、正常,具备稳定、平衡、有序的属性,是天道的品格,其本质是“和”,如《庄子·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又如《庄子·缮性》:“夫德,和也。”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葆阳,冲气以为和。”只有达到“和”,万物才能生生不息,才能长晟不衰。

  【思考】

  1.本章之“婴儿”、“无极”、“朴”与第34章经文“愚不脱于原”有何关联?

  2.浅析“朴嬗则为器,人拥之若为官长,则大治不革(jí)”的意义。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