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23章 柔弱者强78

  【经文】

  天下1柔弱2 者3 默默4如5水6,而7攻8坚强9者3莫10之11能12胜13 ,其14 无以15 易16 之17。柔18 胜13 刚19 ,弱20 胜13强21,天下22莫23不24知25,莫23能12行26。是以27圣人28言29:受30国31之32 垢33,适34为35社稷36主37;受30国31不24祥38,适34为35天下39王40。正言41若42反43。

  【注释】

  1.天下:指宇宙空间之内。例,《庄子·大宗师》:“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藏天下于天下:例如把“后天宇宙”藏于“先天宇宙”中。   2.柔弱:柔软。例,《隋书·隐逸传》:“(徐则)至于五更而死,支体柔弱如生。”支:肢。   3.者:助词,表示“……的东西(事物)”。例,《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4.默默:没有声响。例,《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5.如:如同,好像。例,《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6.水: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分子式为H2O,是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之一。例,《庄子·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7.而:连词,表示转折,但是。例,《庄子·天道》:“天不产物而万物化,地不长物而万物育。”   8.攻:攻击。例,《易·同仁》:“乘其墉,弗克攻。”   9.坚强:坚固不可动摇。例,《左传·成公九年》:“勤以抚之,宽以待之,坚强以御之。”   10.莫:无定代词,没有什么,没有哪一种东西。例,《庄子·秋水》:“ 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11.之: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庄子·在宥》:“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乐其性。”性:本性。   12.能:能够。例,《庄子·天地》:“能有所艺者,技也。”   13.胜:胜过,超过。例,《庄子·徐无鬼》:“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   14.其:指示代词,这(些),那(些)。例,《庄子·人间世》:“传其常情,无传溢言。”   15.无以:不可能,没有办法。例,《庄子·天地》:“金石不得无以鸣。”不得:不得法,即方法不当。   16.易:改变。例,《庄子· 骈拇》:“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方:方法、 方向;性: 本性。   17.之:助词,用在动词之后,调整音节。例,《庄子·达生》:“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18.柔:柔软,柔弱。例,《易·系辞下》:“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19.刚:坚硬。例,《庄子·在宥》:“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强。”淖约:软弱;柔:屈从。   20弱:柔弱,引申作温和,和蔼。例,《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21.强:强横。例,《汉书·法志》:“政在抑强扶弱,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杰之侠。”   22.天下:指全国。例,《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23.莫:无定代词,没有谁。例,《诗·小雅·采薇》:“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此处特指“各个国家中没有哪一个领导人(诸侯王)。”   24.不: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例,《庄子·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停留。   25.知:知道。例,《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之:这。   26.行:实行,按……做。例,《淮南子·主术训》:“而行必然之道,故万物举而无遗策。”遗:失。   27.是以:连词,因此,所以。例:《庄子·盗跖》:“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无以为:没有主观地对人或对事物确定某种看法(既定成见)。   28.圣人:“圣”字的意义,《说文解字》表述为:“圣,通也。”《古今汉语词典》对“圣”字表述为:“才能非凡,无所不通。”而对“圣人”则表述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综合起来,“圣人”可以表述为:“德才高超,事事通达的人。”例,《庄子·人间世》:“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成:实现;生:出现。   29.言:说。例,《庄子·人间世》:“密!若无言!”密:保密;若:你。   30.受:承受,忍受。例,《庄子·齐物论》:“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之正?”   31.国:古代指邦国,王侯的封域。现代泛指国家。例一,《说文解字》:“国,邦也。”例二,《庄子·让王》:“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   32.之:助词,用于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相当于“的”字。例,《庄子·德充符》:“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33.垢:耻辱。例一,《庄子·让王》:“强力忍垢。”例二,《庄子·天下》:“受天下之垢。”   34.适:适合。例,《商君书·画策》:“神农非高于黄帝也,然其名尊者,以适于时也。”   35.为:作为,充当。例,《庄子·让王》:“子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   36社稷:国家的代称。例,《庄子·徐无鬼》:“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   37.主:主宰者,最高统治者。例,《庄子·盗跖》:“汤放其主,武王杀纣。”主,指夏桀。   38.祥:吉祥(与凶险相对)。例,《庄子·徐无鬼》:“子綦有八子,陈诸前,召九方歅曰:为吾相吾子,孰为祥?”   39.天下:国家。例,《庄子·逍遥游》:“夫子立而天下治。”   40.王:指国家最高领导人,即帝王、君主。例,《庄子·在宥》:“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   41.正言:合乎正道的话,正确的言论。例,《盐铁论·能言》:“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   42.若:如同,像。例,《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43.反:颠倒的,方向相反的。例,《庄子·秋水》:“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衍:演变,变化。

  【译文】

  宇宙之中那些柔软的东西都像水那样寂静无声,但是在攻击坚固的东西方面没有什么能胜过这些柔软的东西,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柔软比坚硬好,温和比强横好,各个国家中没有哪一个王者不知道,但没有哪一个王者能够做到柔软温和。因此,圣人说:那些能够为了国家利益而承受耻辱的人,适合作为国家的统治者;那些能够为拯救国家危亡而承受不祥的人,适合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正确的言论好像是颠倒着说的。

  【评说】

  本章的要旨是说明“柔胜刚,弱胜强”。

  在自然界,最柔弱的东西是无色无声无形的东西,例如能穿透石英的光子和能穿透地球的中微子。病毒细菌是生物类中的柔弱者,却能置各种动物和人类于死地。

  在社会界,例如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吃软不吃硬”。人为什么“吃软不吃硬”?因为人的先天本性是“和”,是“天德”。而“软”的本义是“柔和、温和”,近乎天德。人之“和”与己之“和”相应共鸣,是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 ”,故人“吃软”。而“硬”的本义是“强硬、强行”,是人类的后天末性。“和”与“硬”,本末相异,如水、土之不可相合,是所谓“道不合不与共谋”,故人“不吃硬”。人与人以硬碰硬,互不吃硬,就不能和谐共处,天下就不太平了。又如国家政治,强权不足以征服异己,而怀柔却可以使人归附。又如战争,刀、枪、剑、戟、箭、弹(丸)虽然“坚强”,但其威力不但不及原子弹爆炸时释放出来的超声波、光辐射、中微子流这些柔弱者的威力,也不如病毒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之类柔弱者的威力。

  本章的另一重要思想是提出“受国之垢,适为社稷主;受国不祥,适为天下王”。这在奴隶主阶级特权世袭统治的社会里,是很有挑战性和革命性的。在老子以前的夏、商、西周,一姓世袭统治都因末代君主如桀、纣、幽王之无道,天下大乱,在刀光剑影中改朝换代。至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周王室之世袭继承者已一代不如一代,各诸侯国又内外争权夺利,弱肉强食,国政日衰,战乱起伏,民不聊生。老子洞察社会的弊病在于统治者之特权世袭而造成腐败无能、国家没落。为要振兴国家,必须选好国家领导人,所以提出这种主张。“受国之垢”与“受国不祥”之说,本质上是以水的“处众人之所恶”即“近乎道”的禀性作为标准。而在那个世袭统治社会里,王公贵族所追求的是享受人生,有谁乐意经受耻辱和危难呢?既然王公贵族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民众苦难,那么为着国计民生,难道不应该改革不合理的奴隶主世袭统治制度,让那些像大禹治水一样不顾自身安危而挺身拯救国民的人来当担国家领导人吗?难道不应该否定一姓世袭统治吗?虽然,老子说的不是这么直截了当,但联系历史,他的这种主张确实是对奴隶主世袭统治制度的挑战和革命,也体现了他真正爱国爱民的本心和“公而不党(党,指为私己而结成的利益集团),易而无私2 ”的天道本性。

  【思考】

  1.你见过“柔胜刚、弱胜强”的事迹吗?为什么说这是“无以易之”的呢?

  2.你对老子提出“受国之垢”和“受国不祥”的论述有什么认识?

  注:

  1.参看《易·干·文言》。

  2.参看《庄子·天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