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24章 守柔处弱76

  【经文】

  人1之2生3也4柔弱5 , 其6尸7也4僵硬8 。 草木9 之2生3也4柔弱5,其6枯10也4干硬11。 故12僭13强14者15,死16之2徒17;守18弱19者15,生20之2士21。是以22木23强24则25兵26,兵27强14则25不28晟29。僭13强14者30为31下32,守18弱19者30为31上33。

  【注释】

  1.人:人体,人的身体。例,《庄子·人间世》:“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散,由聚集而分离,此处比喻失去生命力。如《庄子·达生》有:“合则成体,散则成始。” “始”指本源状态,万物的本源状态是“无”,人、木“散”而化为“无”,就是生命体之“消亡”。   2.之:助词,用于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相当于“的”字。例,《庄子·德充符》:“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3.生:活着的时候。例,《庄子·徐无鬼》:“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   4.也:副词,表示强调。例,《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崖。”   5.柔弱:柔软。例,《隋书·隐逸传》:“(徐则)至于五更而死,支体柔弱如生。”支:肢。   6.其:人称代词,他(它)(的)。例,《庄子·田子方》:“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   7.尸:死尸,尸体。例,《庄子·则阳》:“时相与地而战,伏尸数万。”   8.僵硬:硬邦邦的,不能活动。例,巴金《寒夜》三十:“他那五根手指不停地在喉咙上擦揉,动作仍然迟缓而且手指僵硬。”   9.草木:泛指花艹树木。例,《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10.枯:草木失去水分而乾枯,表示失去生机。例,《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   11.干硬:乾枯坚硬。例,宋·洪迈《夷坚支志乙·杨政姬妾》:“相公姬妾数十人,皆有乐艺,但少不称意,必杖杀之,面剥其皮,自手至足,钉于此壁上,直俟干硬,方举而掷诸水。”   12.故:连词,所以,因此。例,《庄子·天道》:“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13.僭:过分。例,宋·苏轼《渼陂鱼》诗:“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   14.强:强横,强暴。例,《汉书·刑法志》:“政在抑强扶弱,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杰之侠。”   15.者:助词,表示“……的人”。例,《庄子·人间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菑:害。   16.死:自寻死路,走上死路。例,《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17.徒:指某种人。例,《庄子·秋水》:“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18.守:保持。例,《庄子·达生》:“是纯气之守也。”   19.弱:柔弱,引申作温和,和蔼。例,《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20.生:能活下来,有生机。例,《庄子·齐物论》:“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蕲:求。   21.士:对人的称呼。例,《庄子·徐无鬼》:“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   22.是以:连词,因此,所以。例,《庄子·盗跖》:“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23.木:树木,木本植物。例,《庄子·人间世》:“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   24.强:壮大坚硬。例,《淮南子·主术训》:“木强而斧伐之。”   25.则: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例,唐·柳宗元《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26.兵:兵器,武器。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兵,械也。”例二,《史记·礼书》:“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   27.兵:军队,武装力量。例,《史记·蒙恬列传》:“今臣将兵三十余万。”   28.不:副词,表示一般性否定。例,《庄子·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   29.晟:兴盛。例,《西垂石刻録·周李君修佛龛碑》:“自秦创兴,于周转晟。”   30.者:与形容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例,《论语·子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31.为:是,就是。例,《庄子·大宗师》:“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32.下:下等的,最差的,不好的。例,《庄子·徐无鬼》:“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   33.上:上等的,最好的。例,《庄子·徐无鬼》:“上之质,若亡其一。”

  【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肢体是柔软的,人死了尸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时候枝叶是柔软的,草木枯死了枝叶是干硬的。所以,过分强横的人是自寻死路的人;而能保持温和待人的人,则是充满生机的人。因此,树木壮大坚硬的时候就会被人砍来制作兵器,而军队强横天下时事业就不能兴旺发达。过分强横是不好的,保持温和才是好的。

  【评说】

  本章以具体事例说明要守弱而不要逞强。

  在第7章中曾指出“弱”是道的固有禀性,“守弱”也就是“葆阳”,是保持“和”的“天德”。所谓“和”,是指一种和谐、平衡、有序、正常的状态。人与天(自然)和则精,人与人(社会)和则生。精是活力,生是生机。历史上,约在老子出世前184年,晋国公子重耳为逥避亲人间的权力争斗,从43岁出逃外国到63岁返回晋国当侯王,历经20年,先后受其父晋献公(佹诸)、同父异母弟晋惠公(夷吾)及其侄晋怀公(圉)三代人的追缉捕杀。在逃亡外国期间,其拥护、追随者多次进言要求他回国争夺王位,但重耳以德示世,守弱而安,不去争夺权利地位。他流亡多国,得到多位诸侯王的同情和支持,虽也经历艰难困苦,其实是韬光养晦,积德、和人,因此不但能生存下来,还能回国承继侯位。后来,晋、楚两军相战,重耳不但履行曾与楚王许下“退避三舍”(军队后撤90里)的诺言,而且在回书应战时语气谦虚温和。重耳能这样做,是“诚者,天之道也1 ”。所以,得到秦、齐两国相助,大败楚军。后来,晋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是一方霸主。晋公子重耳,可谓是“守弱者,生之士”。

  在第11章中有“强梁者,不得其死”与本章之“僭强者,死之徒”的意思相近,历史上也不乏其例。大约在老子离周王室西去那年,伍员(子胥)在吴国与公子光共谋杀害吴王僚时,精心策划“鲤鱼宴”,请吴王僚赴宴,把匕首藏在鱼肚里,由勇士专诸捧一盘烧鲤鱼献给僚吃。吴王僚虽有警惕,身穿三重坚甲,但仍挡不住专诸的匕首,受刺身亡,而专诸也被僚的卫士剁成肉泥。伍员后来又策划勇士要离刺杀僚的儿子庆忌,虽然得逞,要离却也身首离异,其尸被沉江中。再如荆轲为了替燕国太子丹报仇,应太子丹的要求去刺杀秦王,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将匕首藏在地图里,到了秦王座前,慢慢展开地图,图穷匕首现,但荆柯不但没能用匕首刺杀秦王,反而被秦王刺了八剑。在这里,专诸、要离、荆柯之流,皆可谓“僭强者,死之徒”。

  在近代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也曾逞强于一时,但最终都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诸如此类,一如古人蘧伯玉所言:“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2 。”

  【思考】

  1.僭强与守弱哪一种具备天道的素质?

  2.你周边有哪些僭强和守弱的事例?各有什么结果?

  注:

  1.参看《孟子·离娄上》。 

  2.参看《庄子·人间世》。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