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26章 大者宜下61

  【经文】

   大国1者2,下游3也4 ,天下5之6交7也4 ,天下5之6牝8也4 。牝8常9以10静11胜12牡13,为14其15静11也4,故16宜17为18下  19也4。故16大国1以10下20小国21, 则22取23小国21; 小国21以10下20大国1,则22取23于24大国1。大国1者2,不过25欲26兼27畜28人29;小国21者2,不过25欲26入30恃31人32 。夫33两34者2皆35得36所37欲26 ,而38大39者40宜41下20。

  【注释】

  1.大国:指经济富有、军力强大的国家。例,《庄子·胠箧》:“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2.者:助词,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例,《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下游: 江河接近出海口的地方,宽而深, 水流平缓。例,《老残游记》:“老残复行往下游走去。”   4.也:语气词,表示肯定。例,《史记·陈泄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   5.天下:指江河水系。例,《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类尽在己。”己:人称代词,自己。   6.之:助词,用于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相当于“的”字。例,《庄子·德充符》:“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7.交:指江河汇合。例,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   8.牝:雌,雌性(鸟兽)。例一,《说文解字》:“牝,畜母也。”例二,《书·牧誓》:“牝鸡无晨。”雌性即母性,常常比喻先天自然本性,或表示慈祥、宽厚的美德。   9.常:常常,往往。例,《庄子·人间世》:“始乎治,常卒乎乱。”   10.以:介词,因为,由于。例,《庄子·天运》:“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寻、常: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二寻为常。   11.静:平静。例,《庄子·天道》:“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12.胜:优越,好。例,唐·柳宗元《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13.牡:雄性的(鸟兽)。例一,《说文解字》:“牡,畜父也。”例二,《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雉鸣求其牡。”雄性鸟兽躁动好斗,故“牡”字比喻“刚烈好斗”。   14.为(wèi):介词,因为。例,《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5.其:人称代词,他(它),他(它)们。例,《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不朋:不拉帮结派。   16.故:连词,所以,因此。例,《庄子·天道》:“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17.宜:适宜,适合。例,《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18.为:做。例,《庄子·人间世》:“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19.下:指地位(或位置)低。例,《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经文“为下”表示位居低处、卑下谦恭。   20.下:谦下,谦让。例一,《易·屯》:“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例二,《庄子·渔父》:“下人不精, 不得其真。” 精:精诚。   21.小国: 疆域小、 经济或军事不强盛的国家。例,《庄子·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之苦。”   22.则:副词,就。例,《战国策·赵策四》:“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乎?”   23.取:取得,得到。例,《庄子·天地》:“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   24.于:介词,从,由。例,《庄子·知北游》:“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   25.不过:副词,只是,仅仅。例,《孙子·势》:“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26.欲:想要,希望要。例,《庄子·大宗师》:“父母岂欲吾贫哉?”   27.兼:同时具有。例,《庄子·盗跖》:“今将军兼此三者。”   28.畜(xù):容纳,包容。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   29.人:人才。例,《史记·夏本纪》:“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30.入:加入,入伙。例,《战国策·魏策二》:“入子之事者,吾为子杀之亡之。”   31.恃:依靠,依赖。例,《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苇萧而食者。”   32.人:别人,他人。例,《庄子·徐无鬼》:“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   33.夫:助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例,《庄子·天运》:“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34.两:两方面。例,《庄子·大宗师》:“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35.皆:副词,全,都。例,《庄子·在宥》:“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36.得:得到。例,《庄子·人间世》:“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37.所: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所……的东西”。例,《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38.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例,《庄子·天道》:“ 天不产物而万物化,地不长物而万物育 。”   39.大:表示力量、地位超过一般的。例,《 庄子·胠箧 》:“ 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 。”   40.者:与形容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例,《论语·子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经文中的“大者”,指大国。   41.宜:应该,应当。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

  大的国家,好比大河的下游,是水系自上游源头以下许多支流汇合的地方,是江河水系之母。具有慈祥宽厚母性的人往往由于平静安定而比刚烈好斗的人优越,因为他们平静安定,所以做事时能够谦虚处下。因此,大国由于能谦让小国,就得到小国的拥护;小国由于能谦让大国,就取得大国的保护。大的国家,只是想要吸纳小国的人才;小的国家,只是想要入伙得到依靠。大国和小国两方面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东西,但是大国更应该保持谦下的姿态。

  【评说】

  本章谈大国与小国的关系,老子把大国比喻为江河的下游,是水系之母。世界上有的国家就把江河的下游称为水系之母。例如流经泰国首都曼谷出海的湄南河,“湄”(英文mie)字泰语的意思是“母亲”,而“南”(英文nam)字泰语的意思是“水”,泰语的语序是“领有者”位于后面。把江河的下游称为“水系之母”,一来她是整个水系中许多溪流的总汇;二来下游宽而深,象征母亲大度宽容;三来下游水流平缓,象征母性清静、安祥。

  老子把大国比喻为江河的下游,那么中小国家就好比中游、上游的许多大小支流了。春秋战国时期,争得霸主地位的大诸侯国,强迫近邻几个弱小的诸侯国与自己结盟,自称为盟主,称霸一方。例如有秦、楚、齐、燕、赵、韩、魏七雄争强。但是,大诸侯国并不具备慈母的本性。历史上具有慈母本性的大国,还是贞观之治后期的唐朝,由于李世民能重用魏征、李靖等一班文武良臣,贞观五年的唐朝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富强的大国,近邻中小国家纷纷主动来与唐朝结交。西域的高昌国(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国王曲文泰最先到长安向唐朝称臣,随后西域各国陆续通过麹文泰向唐朝派遣使臣到长安朝贡。消息越传越远,位于中亚一带相当于现在的哈萨克(康居国)、塔吉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国家,也向唐朝进贡称臣,康居国甚至要求归附唐朝,甘当唐朝的“诸侯国”或一个郡;又林邑(今越南南部)、新罗国(今韩国)、倭国(今日本)也派大使向唐朝进贡。另方面,李世民大力提倡兴办国学,全国各地学生进京求学,近邻国家如吐鲁番(今西藏)、高昌、高丽、新罗等国的国王、大臣子弟也到长安留学,使国学学生、旁听生及留学生猛增到上万人。

  上述情况表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使唐朝成为亚洲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亚洲地区从东洋(日本)到咸海,从突厥(蒙古)到林邑,整个区域内的国家互相交往、亲和,以唐朝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唐朝对待这些国家,用的是怀柔政策,各个国家自动而来,确实如同上游、中游的众多支流汇集于江河的下游一样。李世民从当上皇帝到临终前夕,在处理与近邻国家的关系时,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和”为原则,有时虽也出兵征战,是由于邻国先挑起战争才不得已而用兵,当军事上取得一定结果之后,又能及时停止战争,妥善处理,不侵占邻国的领土,其大国形象,确实具有慈母的品格。

  老子认为,慈祥、宽厚的人比刚烈、好斗而且自傲的人优越,我们不妨举例说明:

  西伯候姬昌与商朝末代的纣王;

  秦穆公的宰相百里奚与秦孝公的宰相商鞅;

  越国的范蠡与吴国的伍子胥;

  鬼谷子的弟子孙膑与庞涓;

  赵国的宰相蔺相如与将军廉颇。

  等等,这些人的历史作用和后世对他们的评价,足以说明“牝常以静生牡”论断之正确。

  不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老子认为都应是“大者宜下”。这里的“宜下”,是说做事保持谦下的作风。“大者宜下”的风格,不论大国、大官,历来难于具备,因为他们缺乏天道的品格,即使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明君,也有失掉这种风格的时候。例如,在国家关系方面,他亲征高丽就有恃强凌弱的心态,也正因为自高自大,违背天道的品格,不实事求是对待下属的正确意见,最终是无功而返。在对待大臣方面,也有错杀大臣的时候,而且都是在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心态下造成的,甚至对待魏征这位难得的良臣,也曾因接受不了魏征的诤谏而萌生杀意。李世民曾对皇后说:“我非找个机会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幸亏皇后及时规劝:“陛下不是常称魏征是一面镜子吗?人有了镜子,就可以看出衣冠整齐不整齐,脸上有许多灰尘,不检查自己没穿戴好,没洗乾净,反而埋怨镜子太明亮了,要毁掉镜子,妾不明白为了什么?”李世民听后恍然大悟,称赞皇后的贤德,并在下一次早朝时公开向魏征赔礼道歉。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即李世民认错、道歉时,才又体现了其谦卑的风格,从而博得了满朝文武大臣的齐声称赞。

  【思考】

  1.说说“以下”是什么品德。

  2.为什么“大者宜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