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31章 能屈能伸22

  【经文】

   曲1则2存3, 枉4则2正5,洼6则2盈7, 敝8则2新9,舍10则2得11,夺12则2惑13。是以14圣人15以16道17为18天下式19。不20自见21,故22明23;不20自是24,故22彰25;不20自伐26,故22恭27;不20自矜28,故22长29。夫30唯31不争32,故22天下33  莫34能35与36之37争38。古39之40所谓41曲1则2存3者42,岂43虚言44哉45?诚46 全47而48归49之50。

  【注释】

  1.曲:表示能弯能曲。例,《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2.则:副词,就,就是。例,《战国策·赵策四》:“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乎?”   3.存:存在。例,《庄子·齐物论》:“其有真君存焉?”   4.枉:歪斜,不正直,引申作“过失”。例,《庄子·则阳》:“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   5.正:直,正直,正中,不偏斜。例一,《说文解字》:“正,是也。”译:正即“是”,义为正中,平正,不偏斜。例二,《庄子·齐物论》:“……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例三,《庄子·人间世》:“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   6.洼:低洼,凹陷。例,《庄子·齐物论》:“大木百围之窍穴……似臼、似洼者……”   7.盈:满,充满。例,《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8.敝:旧,破旧。例,《墨子·公输》:“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9.新:更新。例,《梦溪笔谈·权智》:“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   10.舍:施舍,舍己为人。例,《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将这一半家私舍入尼姑庵中。”   11.得:收获,得益。例,《孟子·告子》:“思则得之。”   12.夺:掠夺,强取。例,《发菩提心经论》:“不夺物命,不侵他财,不犯外色。”   13.惑:心乱神迷,使人迷惑,迷惑人。例一,《说文解字》:“惑,乱也。”译:惑,迷乱。例二,《庄子·齐物论》:“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我;恶(wū):哪里;悦生:贪生。   14.是以:连词,因此,所以。例,《庄子·盗跖》:“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15.圣人:德才高超,事事通达的人(参看第1章注释27)。例,《庄子·人间世》:“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成:实现;生:出现。   16.以:凭藉,依靠。例,《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17.道:自然法则,客观规律,道理;自然品格,道德。例一,《庄子·天下》:“夫块不失道。”块:指土块的存在、变化。例二,《庄子·缮性》:“道,理也。”例三,《庄子·则阳》:“道不为私。”   18.为:作为,当作。例,《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19.天下式:天下人的榜样、行为准则。例,张南《人生价值及其实现之道》:“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人格、功业,永为天下式。”   20.不:副词,不要,勿。例,《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   21.自见(xiàn):自我显现,自我显示。例,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垂空文以自见。”   22.故:连词,所以,因此。例,《庄子·天道》:“ 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23.明:明瞭,通晓。此处指明白事理的人。例,《淮南子·修务训》:“圣人忧民,如此其明也。”   24.自是:自以为是,自认为正确。例,唐·韩愈《伯夷颂》:“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   25.彰:显扬。例,《世说新语·自新》:“何忧令名不彰邪?”   26.自伐:自我夸耀,自我居功。例,贾宜《新书》:“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   27.恭:恭敬,端庄。例一,《说文解字》:“恭,肃也。”注释:按,桓宽《盐铁论·非鞅》:“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业。”例二,《庄子·天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28.自矜:骄傲自大。例,沈眗《旧唐书》列传二十二:“吾颇有自矜之意,以轻天下之士,此吾之罪也。”   29.长:长久。例,《庄子·在宥》:“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女 :你。   30.夫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例,《庄子·天运》:“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31.唯:副词,只因为,正因为。例,《庄子·德充符》:“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32.不争:不要相互抢夺。例,《庄子·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33.天下:天下人,世人,百姓。例:《庄子·骈拇》:“曲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34.莫: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哪一个人。例一,《诗·小雅·采薇》:“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例二,《庄子·知北游》:“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   35.能:能够。例,《庄子·天地》:“能有所艺者,技也。”   36.与:介词,跟。例,《庄子·逍遥游》:“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37.之:人称代词,他(们)。例,《论语·雍也》:“冉子与之粟五秉。”经文“之”字,在此处指“不争”的人。   38.争:争夺,抢夺。例,《庄子·让王》:“ 韩魏相与争侵地。”   39.古:古人。例,《庄子·人间世》:“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40.之: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庄子·在宥》:“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乐其性。”性:本性。   41.所谓:所说的。例,《庄子·骈拇》:“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 。”离朱:又名离娄,黄帝时视力极好的人。   42.者:助词,表示“……的东西(事物)”。例,《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43.岂:副词,表示反问,难道。例,《庄子·让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44.虚言:假话,不真实的话。例,唐·李咸用《猛虎行》诗:“猛虎不怯敌,烈士无虚言。”   45.哉:语气词,表示反问。例,《庄子·人间世》:“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   46.诚:真诚。例,《庄子·徐无鬼》:“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   47.全:完全,全心全意。例,《庄子·达生》:“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诚全:完全真诚。   48.而:连词,表示顺接,就。例,《战国策·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49.归:归到一处。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若水之归海。”   50.之:助词,用在动词之后,调整音节。例,《庄子·达生》:“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译文】

  能弯能曲就能够存在,歪斜了的就要扶正,低凹的地方就把它充满,破旧了的就更新,舍己为人的就有所收获,强取掠夺就使自己迷惑。因此,圣人依靠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作为治国处世的行为准则。不要自我显示,所以是明白事理的人;不要自以为是,所以事业更加显扬;不要自我夸耀,所以能够恭敬端庄;不要骄傲自大,所以处世立业能够长久。正因为不要与别人相互抢夺,所以世人中也没有谁能够与他们相互抢夺。古人所说的“曲则存”的道理,难道是假话吗?无论谁只要能完全真诚地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就能归到一处了。

  【评说】

  本章从不同方面说明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所阐述的道理不但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在涉及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老子告诫人们,不要相互抢夺,也就是“不争”。

   “争”字,甲骨文和金文的象形图示是:两只相互向对的手在抢夺一种东西(一条斜纹表示所抢夺的东西)。战国铜鉴上表示“争”字的刻纹是手持刀枪剑戟的武士在争抢一种东西。随着文字的演化,“争”字的一只手变成“爪”字,简体又变成“刀”字;而另一只手变成“尹”字,表示长官。“争”字的意义就表示长官们在相互抢夺。官场的抢夺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动荡,破坏社会安定、和谐、平衡、有序的正常状态。这就是说,“争”破坏了“挫其鋭、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进程,“争”与“万物负阴而葆阳,冲气以为和”是背道而驰的。总而言之,“争”是违背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的,所以必须做到“不争”,才能出现“和”的局面。当今社会,为私利而“争”的现象普遍存在,如禽兽之弱肉强食,利爪嚣张;如緑林之蓄势夺财,刀光血雨。不论是爪或刀,都是凶器,都使“和”面临厄运。

  【思考】

  1.从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各举一例说明“曲则存”的道理。

  2.从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的关系,举例说明“舍则得,夺则惑”的现象。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