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67章 不失其所33

  【经文】

  知1人2者3智4,自知5者3明6; 胜人7者3有力8, 自胜9者3坚强10;知足11者3常12孚13,恒行14者3有志15。不失其所16者3久17,嗣18而19不亡20者3寿21。

  【注释】

  1.知:认识,识别。例,《庄子·齐物论》:“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2.人:人才,人格,人品。例,《史记·夏本纪》:“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3.者:助词,表示“……的人”。例,《庄子·人间世》:“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4.智:指有智慧的人,有辨识、判别能力的人。例,《淮南子·人间训》:“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其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异也。”   5.自知:对自己的品性、才能有正确的认识。例,《庄子·盗跖》:“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   6.明:明理,指明白道的理念与道德(品格)。例一,《淮南子·主术训》:“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例二,《庄子·庚桑楚》:“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   7.胜人:超过别人。例,《庄子·天下》:“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   8.有力:充实有活力,有力量。例,《庄子·大宗师》:“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9.自胜:自强,表示能否定自己的过去,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例,《庄子·让王》:“虽知之,未能自胜也。”   10.坚强:表示既充实又有活力,坚定顽强。例,林语堂《苏东波传·拗相公》:“有人告诉我们,说个性坚强是一种重要的美德。”   11.知足:认识到已经足够,从心里感到满足。例,《庄子·让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12.常:副词,经常,往往。例,《庄子·人间世》:“始乎治,常卒乎乱。”   13.孚:“孚”字原指孵卵的鸟能知期、守信,引申为“诚信”。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例二,《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14.恒行:意志不移,持久地做着。例,《增壹阿含经》卷十九:“贫家恒行布施。”   15.有志:有志向。例,《后汉书》:“将军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16.不失其所:不丧失相宜的根据。例一,《史记·乐书第二》:“使各不失其所,是穷自然之本也。”例二,《易·困》:“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   17.久:时间长久。例,《庄子 · 德充符》:“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18.嗣:继承,接续。例一,《说文解字译述(全本)》:“嗣,诸侯嗣国也。”例二,《书·洪范》:“禹乃嗣兴。”   19.而:连词,表示更进一层。例,《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浅而舟大也。”   20.不亡:不止,不辍。例,《刘向说苑·君道》:“夏道不亡,商德不作;商德不亡,周德不作;周德不亡;春秋不作。”   21.寿:表示生存的时间久长。例,《庄子·人间世》:“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译文】

  对人才、人格、人品有识别能力的人是有智慧,对自己的品性、才能有正确认识的人明白事理;在德、才方面超过别人的人有力量,敢于否定自己而不断进步的人既充实又有活力;能从心里感到知足的人往往诚实有信心,在事业上能够意志不移、持久努力的人有坚定的志向。说话、办事不丧失根据的人其事业能够持久,能够承前启后相传不辍的事业是长久的事业。

  【评说】

  现实社会中的人,对待别人、对待自己、对待事业应该具备哪些愫求?简要说是知人、自知、胜人、自胜、知足、恒行,而核心是“不失其所”。

  何谓“其所”?这指的是“那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知人,就是俗话“知人知面不知心”中的“知心”。因为人处在变化、发展的环境中,人面(身体、相貌)易识而心(品性、才能)却难辨,因为“心”(思想、知识)是无色无声无形的而且会随环境变化而相应地变化。所谓“不知心”是说不知道人的品性、才能已发生怎样的变化。人与人相处,瞭解、认识别人随环境变化、发展的“心”,就是“知人”。那么,“同声相应1 ”,每个人都将会选择与谁相近或与谁相远,这其中首先还在于“自知”,在于认识、判别自己的“心”与谁的“心”相近或相远。可见,“知人”与“自知”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人要更好地“自知”,就应该超越自我,把自己视如别人,客观地剖析、看待自己,避免“当事者迷”。对自己与别人“一视同仁”,则能客观地知人、自知,能明白人情事理。春秋战国时期,知人、自知的典型人物如孙武(对吴王阖闾)、范蠡(对越王勾践)、孙膑(对魏将庞涓)、廉颇(对蔺相如)等,因为知人、自知,能够适时调整自己对人的关系。又如佛门五祖弘忍,发现慧能悟透佛性而自己年事已高,遂将衣钵传与慧能。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自胜”,其对立面是“自负”。《后汉书·梁竦传》有“自负其才”之说,是指对自己的才能“自以为了不起”。“了不起”就是不平凡,就是突出。所以“自以为了不起”就是“自见、自是、自矜”。但“自胜”与“自负”相反,就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矜”。在第31章中,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矜,故长”。这里的“明”,是指对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有认识,并“以其修之于身”,去掉不符合自然法则和自然品格的东西,否定自己某些不好的东西,自我完善,这就是“自胜”。《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当猴王当僧徒,是对旧我的否定;孙悟空斗败数不清的妖魔却从不自夸,即是不自矜;孙悟空护送唐僧并把大乘佛典带回长安后,不留在大唐享福,一阵清风化入太空,复归于无,这也是对自己的否定。孙悟空与孙武、范蠡、孙膑都能做到“功成身退”、“恪铭于枵”。可以说,在人间世界和神话故事中,能“自胜”者是举不胜举,而孙悟空是最典型的,其品格也万古流芳,难怪毛泽东发出了“欢呼孙大圣”的心声。

  老子论“道”的运动是“周行而不怠”。“不怠”就是不停息。为人者仿若道行,在事业上“不怠”就是不要停息,就是“恒行”。中国古代“愚公移山2 ”和“铁杵磨针3 ”的故事,都是因为在事业上能“恒行”而取得成功。

  【思考】

  1.何谓“自胜者”?你能做到吗?

  2.何谓“知足者”? 你能做到吗?

  注:

  1.参看《易·干》、《庄子·渔父》。

  2.参看《列子·汤问》。

  3.参看宋·祝穆《方舆胜览五十三·磨针溪》。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