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最是动人赤子心

  在我看来,要想瞭解一个人是极不容易的事。如果不是根植于这方土地,你是根本无法走近兆文先生的世界,也无法瞭解他的每一份用心。也许在旁人看来,兆文先生情系桑梓、捐资助教只是一种简单的回馈家乡作为。但在我看来,与庄重文、黄仲咸、黄如论等商界翘楚、亿万富翁相比,兆文先生义无反顾、淡泊名利地来做倾资助学这样一份有意义的事,又是何其艰难与可贵。

  第一次认识兆文先生是在90年代一份十分陈旧的校庆资料上。刚分配到金丰中学,我对这所山旮旯里的初级中学是万分的排斥。学校小不说,仅有的几座土木结构宿舍楼也早住满了老师,所以只能暂住在学校临时的招待所里等着退休或调动的老师腾出房间来。说是学校的招待所,砖木结构,年久失修,踩在楼梯上嘎嘎直响。那时正值暑期,学校空荡荡的,傍晚的校园通常一片死寂。在无数个不眠的夜里,我只能找出堆在墙角的校庆数据来看,以此打发时间。也就是在这些数据里我第一次认识了兆文先生:60年代为学校捐了两盏汽灯,80年代为学校捐了一台英文打字机……多年以后,当我有机会瞭解他老人家的简历,我才知道这一切委实不易,那时候的他家境幷不宽裕,事业也刚刚起步,可只要是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总能如此慷慨解囊。这些年,我看多了诸多富豪的捐款“秀”之后,便更觉兆文先生热爱家乡的赤子情怀的可贵。

  真正见到兆文先生正值94年的一场春雨。淅淅沥沥的雨点落在满是黄泥的校园里,处处泥泞不堪。兆文先生亲自打着一把布伞在校领导的陪同下踏看了男生宿舍。那是一排砖砌的平房,内外没有水泥腻子的涂抹,地板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地,每个宿舍都是上下两层木架的大通铺,满满当当住着二十多个学生。瓦檐低矮,兆文先生始终低着自己魁梧的身材,一一走进宿舍仔细的查看。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客家灵山秀水孕育出的、南方人少有的健硕体魄,记忆中年近古稀的兆文先生慈祥的双眸有着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深邃,言语和蔼而亲切,一望便知是位谦和仁厚的长者。正是这位慈心仁厚的长者在其后的几年里捐资数百万建起了教工楼、学生宿舍楼、礼堂、学生食堂……校园内从此绿树成荫,春色满园。有人说,在这喧嚣浮躁的名利世界,人们早已缺少一种对善举广播的执守,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而我却分明看到了兆文先生心系故土、奖教助学的拳拳赤子之心。他的义举留给我们的何止是感动和震撼,它必将潜移默化,成为每一代金中人传承的精神与美德。

  曾经有人问我为何对这所学校如此的眷念。的确,不知不觉中我已在其间执教了二十个春秋。可以说,我把生命中最闪亮的日子交给了这方土地。虽然我不敢说我为这片土地做出了什么贡献,我也不敢奢谈自己所取得微薄的成绩。但不能否认,当每次我从图书馆找出一本本印有“兆文藏书”的繁体书时,我总掩饰不了欣喜: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开拓了我的治学思路,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教会我拥有自然的性灵和睿智的生活哲学,学会做旷达乐天的人;是蔡志忠的漫画《庄子说》引领我认识那位可爱而孤独的智者,去找寻真实本真的自我……有时候,我总试图从兆文先生捐出的这些藏书窥探他对百味生活、对坎坷人生的感悟,静静地去倾听这位老人丰富而不失单纯的内心。就是兆文先生的这些藏书,在我贫瘠而百无聊赖的教书生涯中,发掘了一个富矿,让我成长,促我成熟。这是他留给我们这些后辈无形而宝贵的财富,从中我窥见一个老人最为高贵,纯真如孩童般的心灵。

  今天,当我再次咀嚼兆文先生“功莫大于兴教,德莫高于育人”这句朴实而神蕴的话语时,我似乎对他有了更深的瞭解。最是感人赤子心,兆文先生乐于奉献、大爱至深、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必将为金中人所传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