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我的父亲

  客家江氏家训之一:“事父母宜孝”。孝者,百行之源,人能孝则完善从之。晨昏定省,必供职无缺,下气怡声,服劳奉养,依依膝下,以娱老人。父母深恩图报。自子身坠地,即需乳哺,起则报抱携持,卧则移干去湿,偶有疾痛,惊虑樱心。既长使就傅,既壮使完婚,不知费多少心力,为子者想到此间,天良自然感发,那得不懈竭力事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难忘的2020年11月5日上午我最最敬爱的父亲离我们而去至今已一年。我们客家传统,落叶归根。持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海关依然未通,迟迟未能回乡安放父亲的灵位进重建好的江氏家祠“崇本堂”。也许是天意,期间忙于筹建的“江兆文纪念馆”,捐建纪念父母的“同心桥”亦已完工。辑录父亲关爱家乡事迹的《仁风行故里》拟再版,我对父亲的万千思念流于笔端以寄衷情。

  崇文重教

  在我懂事时,总见爷爷一边聚精会神用毛笔写一二页纸,一边跟我说给你远在香港的父亲写信,而犯有“帕金森”病的奶奶则卧在躺椅上深情叫唤着父亲的名字,我母亲忙着照顾两个老人和我姐弟俩。那时,我对父亲的记忆一直是模糊的。

  当我踏入六周岁的某一天,记得爷爷拿出一个草绿色的帆布书包,里面还配有一个笔盒,对我说:“你父亲从香港寄回来的,要你入学读书”。这个书包我特别珍爱,一直用到考上初中。我是考了二次才被录取的,那时升学录取是分阶段的。由于我的家庭背景第一次没有被录取。父亲得知情况后悲痛之余写信给家人要想方设法不能让我失学。很幸运,我的母舅吴勇刚好调到高北小学任校长,让我有机会复读。1963年我以古竹学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永定五中也就是现在的金丰中学。父亲知悉后高兴极了,从香港寄回当时在内地极稀罕的海绵人字拖鞋给我作奖励,这双别具意义的拖鞋我只穿一天就被小偷偷走了,当时很伤心。从那时起我就经常给父亲写信,定期报告我的学习成绩。父亲总是循循善诱,期以进步,在信里总是一再叮嘱,来日一定要争取考上大学,做个能为国家多作贡献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我成绩好表现好,学校给了我加入共青团的机会。也正因为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被挂上“里通外国”莫名其妙的罪名,那时小小年纪还真不明白什么叫“里通外国”,更不可想像的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我被迫停学。当父亲得知情况后,给我写信,依然叮嘱我要多看书,不要气馁,耐心等待,国家不会永远这个样。后来,我有机会到香港定居,一抵埠,父亲考虑的仍然是我的文化知识,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我工余时间上夜校。崇文重教是我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影响着我。

  道德传家

  1969年,父亲思亲心切,叔叔启文带着我和姐姐纯招顶着重重困难,由永定到漳平乘搭满载大串联红卫兵的拥挤列车到了广州与父亲会面。当时父亲是在做爱国贸易生意,参加广交会。非常清楚记得父亲一见到我,首先问的就是我由于家庭成分原因不能升学的事情。见面第二天,父亲带我去了影楼,在一个摆放有“报春”盆景的地方拍了一张两父子特别的照片,拍完后对我说:“不管将来人生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有我们客家人的精神和情怀去为人做事。”至今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让我深刻理解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1996年7月,当父亲知道孙女少春被香港大学录取时,父亲那种内心的喜悦是难以用文笔形容的。后来孙女笑春考上台湾国立艺术学院、孙子广良考上美国芝加哥大学、迪良考上美国柏克莱大学、本良考上美国南加州大学,我都是第一时间报告父亲,父亲都是兴奋地连声说:“好,好,好!”可见他内心有多高兴。迪良毕业后被微软总部录用,后又被谷歌聘为安卓主管,父亲得知消息,笑逐颜开。当本良入读南加州大学学医前回到香港看望父亲,父亲亲手书写了“家”字送给本良,本良回到美国上学时将“家”字纹在胸前身上。暑假回到香港探亲见到父亲时脱下上衣,当父亲看到孙子胸前纹上了他手写的“家”字,满脸是宽慰兴奋的笑容,对着本良说:“家代表国家、家乡、家庭啊”!

  

  先人后己

  曾经有一位从家乡来港的普通干部问我,你父亲是否对所有人都一样。我问为啥会问这个,他说起缘由,原来他们一行抵港当晚,父亲安排到酒楼晚餐,他们见到父亲一直捂着肚皮却还笑脸相迎陪着他们直至晚餐结束。后来父亲才说今天下午肠胃不适,一直忍痛坚持。父亲从来都是来者是客,不论官大官小,富人贫民。

  有句话“在餐桌上就可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人品”,父亲无论在家里或宴请,都是将最好的让别人品尝,自己总草草填饱而已。还有人问父亲,你帮了那么多人,你的孙子孙女个个上大学,你不也可以特别重金奖励。父亲只淡淡地回答“全孚自己去解决,要帮的人还很多”。父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先为别人着想后才考虑自己的人。

  

  心胸宽广

  有一位乡亲后辈,父亲从协助他来港定居,帮他安排工作,开始从商,还帮他解决资金信贷等等问题。后来这位后辈老乡有了些成绩后即翻脸变成了另一个人,甚至在大庭广众下直接称江兆文,连叔辈都免称呼了。父亲知道后,只淡淡一句,无所谓啦,这种人以后还有好长路要走,可以这样对待我,也可这样对待别人,对他自己的前途不好呀!父亲一生帮人无数,不论出国留学,寻找工作,家庭和睦等等,在众多的乡亲眼中,父亲总是助人为乐,宽容待人。

  爱国爱乡

  1952年,父亲第二次赴香港工作。曾经在爱国媒体《正午报》《循环日报》任职,当时他的经济条件还很拮据。但得知家乡粮食紧缺,就立即大量往家乡寄大米、面和食用油,甚至连化肥尿素都寄给当时的生产大队集体使用。我到香港定居后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天,父亲跟我说:“中国今后有希望了,我们要竭尽能力带头为祖国多做些事。”之后他在杭州办了西湖藤器企业有限公司,解决了当地的几千劳动力就业。又在家乡投资了金山茶叶精制厂,幷带动朋友到南京与南京军区合资办了华香面包厂等等,同时还做了许许多多的牵线搭桥回国内投资的事。

  父亲对我的影响既深又远,难以用纸笔描述。为纪念我的父母,最近我在家乡捐建了一座廊桥,取名“同心桥”幷作了对联:同祖同宗同携手,心系心聚心相连;同心同德齐向前,爱国爱乡永相传。此乃承父业扬父德之心愿!

  父亲走了,带着许多关爱家乡的心事走了,在寒冷的冬天,去了另外的世界。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念叨和教诲了,再也感受不到他的喜怒哀乐了。每每翻看他生前的照片,我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如今,我只能在梦中,一次次看着父亲走近我,冲我微笑,我激动地扑上前,他却不说话,我再一扶他,就消失了……一次次极度思念,午夜梦回,慈祥父亲人生一幕幕情景萦绕心头,还有根之所在美丽家乡南山的幸福时光。今朝梦后醒来己是父亲忌日,2021年的11月5日,适逢农历71年前我来到南山村之日,我想这就是生命的福缘吧!对父亲,我只有无尽的感恩和怀念了,幷将在以后的人生里铭刻于心,绵绵不绝。

  事有凑巧,昨天傍晚中联办杨流昌部长亲手交给我为《仁风行故里》再版写的序,幷由衷感慨道:“江会长,我被你先父的客家精神深深感动,客家精神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品格的集中表现,我满怀敬佩敬重之情写了这篇2800字的序文,爱国爱港爱乡的兆公是我们客家人的典范和楷模。”

  谨以此文追思父亲!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