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8.两岸新闻合作促进和平发展几点建议

  目前,海峡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大团结,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互惠双赢已成为两岸主流民意。随着两岸ECFA签署,两岸经贸关系也已进入新局,双方迎来了经济互惠互利、创造双赢的全新的历史性的试验期。共同经营好、建设好大陆与台湾两岸共同美好家园,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随着两岸经济协议的逐渐落实,相信随之而来的将是两岸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大交流,其中当然包括两岸新闻合作,两岸双方加强新闻交流合作,既是两岸相关单位及部门未来的新课题,也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两岸新闻媒体合作提供了大舞台,两岸之间的新闻合作,也会进一步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两岸新闻工作者,理应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及实践者,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先锋队伍。 

  一、两岸新闻交流台作走过难忘岁月 

  在两岸交流史上,1987年被称为两岸交流元年,这一年,大陆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十年。1987年9月14日,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德,徐璐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绕道日本赴祖国大陆采访,成为两岸隔绝以来台湾记者到大陆采访的破冰之旅。两位台湾记者在大陆采访的活动是完全自由的,当年中共决策层明确指出,“自由采访,台湾记者想采访谁,到什么地方采访,都尽量满足,开放。”这一年的11月1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受国务院委托发表谈话,欢迎台湾新闻界来大陆采访,并公布了第一个有关两岸新闻交流的管理办法。 

  1993年,大陆方面开始审批同意台湾新闻机构不间断派记者来大陆采访(俗称“蹲点”,台湾方面称之为“驻点”),地点遍及北京,上海,福州等地。1994年,国务院台办授权福建、上海、广东、海南4省市受理审批台湾记者采访申请。这是采访审批权限第一次下放。 

  2005年9月,国务院台办进一步开放台湾媒体在大陆采访,将台湾记者驻点时间单次由一个月延长至三个月,其间,驻点记者可以多次往返两岸,同时,驻点记者人数不受限制,台湾媒体可以根据采访需要决定驻点人数,并欢迎台湾媒体到大陆各地驻点采访。 

  2007年年底,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台湾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为方便台湾记者在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在大陆采访报导,国务院台办公布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规定”,其开放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具体表现在:第一,规定中给予持奥林匹克身份注册卡的台湾记者有效期内免办签注并可多次出入大陆的待遇;第二,台湾记者来大陆采访所携带的合理数量的自用采访器材可免税入境;第三,因采访报导需要可以在履行例行报批手续后,临时进口,设置,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第四,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第五,台湾记者可以通过有关服务单位聘用大陆居民协助采访报导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岸新闻界从单向交流发展到双向交流,台湾方面开始批淮大陆媒体记者赴台湾采访,大陆媒体陆续派员到台湾宝岛采访参观,向大陆民众传播来自台湾的第一手信息。 

  1991年8月,新华社记者范丽青、中新社记者郭伟峰,应中国时报的邀请,赴台采访“闽狮渔事件”,迈出了40年来大陆记者赴台采访的第一步。1992年应海基会邀请,18位大陆记者组团赴台湾采访,正式开启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大门。 

  我们回顾这段两岸新闻交流走过的不易的历程,可以感悟到一点,两岸关系每前进一步,都包含着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新闻工作者不仅是两岸新闻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岸新闻工作者也在推动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两岸民众一起,共同创造了两岸和平交流和平发展的历史。 

  进入新世纪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广东的一些地方媒体也相继到台湾驻点采访,增进了两岸人民的了解,两岸新闻交流合作进入了新纪元。 

  两岸媒体人是两岸交流的先行者,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既传播了新闻,同时也拉近了两岸人民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两岸同胞彼此之间的情感。 

  二、两岸和平发展给两岸新闻交流合作带来新任务、给两岸新闻工作者提供新使命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两岸经济合作将有更大发展空间,人员来往也将更密切。相应地,两岸的媒体、两岸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跟上这一两岸发展新形势,忠实客观记录反映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崭新局面。两岸和平发展,为两岸媒体搭建了两岸新闻交流合作的大舞台,也是两岸新闻工作者奉献智慧的大好机会。 

  为了更好服务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新闻交流合作应形成机制化,让两岸媒体合作提升至新的层次及新的水平,两岸媒体应就两岸如何进一步加强新闻交流合作作出各种探索,更好地服务于两岸和平发展大局。 

  1.两岸高层对两岸新闻交流合作有较高期待 

  2009年10月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见海基会筹组的台湾新闻界交流代表团时说,“两岸关系若要和平发展,离不开与论导向的作用,希望媒体为壮大两岸和平发展主流民意作出贡献”。 

  贾庆林说这番话,明显了解新闻媒体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及重要功能,在两岸和平发展的今天,两岸媒体如何进一步交流合作,的确已是个新课题。两岸高层及媒体主管机关,也当及早谋划,是否在两岸加强文化交流的同时,签订包含新闻交流合作内容的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协议,或者是单独签署两岸新闻交流合作协议。 

  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对两岸新闻交流合作也很重视,他认为,“两岸新闻交流对增进两岸人民相互了解、促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两岸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交流,还可推动产业合作,希望在适当时候,就两岸新闻交流议题展开协商,达成共识,推动合作”。 

  两岸新闻交流合作,可说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增进两岸民众之间的感情起着重大作用,我们期待,两岸两会尽早将两岸新闻交流合作列入两岸协商议事日程,这是两岸新闻合作交流的一项新任务,可解决两岸新闻交流展开以来衍生的各类问题,推动双方交流合作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2.台当局渐放宽两岸新闻交流合作限制,对促进两岸交流裨有助益 

  今年6月海基会出版的交流杂志上,台“新闻局”以“开放大陆媒体来台驻点政策之回顾与展望”为题发表专文,文中披露台“新闻局”对推动两岸新闻交流合作上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新闻局”表示,为了让媒体成为两岸人民互通信息相互了解的平台,两岸必须共同努力,促进新闻交流,营造更好的采访环境,让新闻信息更加开放流通。 

  “新闻局”指出,马英九就任以来,在增加大陆驻点家数,改善大陆记者在台工作待遇上,已有具体的成果。2008年5月,当时在台只有三家大陆媒体驻点,现已达九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福建日报社、福建东南卫视、福建厦门卫视、湖南电视台),涵盖中央及地方媒体。在入境申请手续、采访活动范围、记者人数、租屋居住等各项措施,予以松绑,提供了更佳的采访环境,协助大陆记者完成工作任务。 

  “新闻局”还表示,从长远来说,落实“两岸媒体驻点采访正常化”之终极目标,就是让两岸记者享受充分的采访报导及新闻自由。 

  由此可见,台湾新闻主管部门对两岸新闻交流合作也是持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两岸新闻媒体持续双向交流合作,向两岸民众提供更多新闻信息,促进两岸相互了解,以推动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发展。 

  3.两岸新闻媒体在新形势下展开两岸新闻合作有益尝试 

  两岸和平发展为两岸媒体交流合作提供舞台,展现机会,不管是大陆媒体还是台湾媒体,在两岸新闻合作交流大潮中,呈现出积极姿态,寻找双方交流合作的空间与机会。在这方面,大陆媒体显得更为主动,正作出各种努力和尝试。 

  在大陆地方媒体与台湾合作方面,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即福建媒体的龙头企业——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与台湾媒体的合作。福建报业集团发挥福建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以语言相通交通往来方便的独特优势,与台湾媒体同仁合作,捷足先登,“先试先行”,推动了福建成为两岸新闻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自2004年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来,闽台新闻合作交流又进一步扩大了规模,提高了合作层次。 

  福建日报首开与台湾合作办报先例。1999年福建报业集团在厦门创立海峡导报,确立“做好两岸新闻报导”这一定位。2009年,海峡导报与台湾南部的民众日报合作,在民众日报上刋发“海西新闻版”,首开大陆与台湾媒体合作办报的先例,该报率先在全国省级报刋中成立海峡新闻部,率先成立台湾新闻中心,并派出记者轮流常驻台湾,向大陆读者提供第一手台湾信息。 

  目前海峡导报的“台海网”正与台湾的“台湾新闻网”磋商,拟每天相互免费提供网络新闻,供对方使用,并合作构建两岸网络商城,互派员工培训等。 

  三、对两岸新闻交流合作的几点建议 

  面临ECFA签订后的两岸新局面,两岸新闻交流合作应迈出新步伐,跟上日新月异的两岸交流合作新形势。 

  1.两岸应尽快商讨签署文化交流协议,将两岸新闻合作列入两会商谈内容,尽快使两岸新闻合作交流机制化、常态化。 

  ECFA签署后,两岸文化协议终究会摆在两岸两会的协商议事日程内,如何将两岸新闻合作交流进一步推进,使两岸新闻合作迈出更大步伐,将是两岸两会及两岸新闻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2.应尽速开放两岸传媒在对岸长期驻点,互设办事处。 

  在开放两岸媒体互设办事处的这一问题上,本人很赞同联合报社长项国宁在国政基金会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相关建议。项国宁以下很中肯的看法,很值得两岸有关方面参考: 

  “在申请手续方面,台湾记者到大陆驻点采访,北京地区向大陆国台办申请,大陆其他地区向当地台办申请,时间一次三个月,台湾记者有需要,可再延长三个月,其间多次进出大陆,申请手续简单,台湾记者其他专题采访,则已不需申请审批,只要被采访对象,单位同意即可。反观大陆记者赴台驻点采访,时间上一次三个月,最长可待半年,但申请及延长驻点的手续仍然繁复:包括行程,住所,班机等都要向主管机关报备,这些都不是常态。 

  去年以来,两岸各项交流大幅开放,唯新闻交流仍陷于上述交流状况,两岸相互开放记者长驻与媒体互设办事处,只闻楼梯响,却不见两岸官方主管部门的实际行动。两岸应尽速协商开放媒体长驻,开放媒体互设办事处,才是真正达到两岸新闻交流正常化,常态化。不仅媒体节省经费,记者长期驻点,才能对台湾或大陆情况深入熟悉,对双方文化更深入了解,才能更正确,更客观报导两岸各类交流及形势。 

  两岸新闻媒体互设长驻机构,没有任何政治敏感和顾忌,只要相关办法拟妥,双方达成共识,就可宣布实施。如果在此议题上,任何一方想藉此加入其他与开放长驻无关的诉求,就等于阻扰了新闻交流的正常化。 

  大陆媒体到台湾驻点采访,台湾方面现在只开放大陆5家中央媒体,5家地方媒体的名额,台湾媒体到大陆驻点是各家视需要,自由规划,不需要由台湾相关部门批准。应开放其他媒体视各自需要到对方驻点,让媒体多方位,多角度报导台湾各种情况,两岸的文化交流才能更深入。 

  在人数方面,大陆对台湾媒体在大陆城市驻点没有限制,但台湾对大陆媒体到台驻点人数却有限制,一家媒体一次只能开放两名记者,像这类的人数限制没有意义,因为各媒体会视自身情况决定。两岸完全开放媒体相互驻点,才能促进新闻信息更加流通,也才能加速落实媒体担纲“文化领头羊”的角色。” 

  3.台湾当局应开放CCTV4节目在台湾落地 

  2002年,台湾“行政院新闻局”要求有线电视系统业者停播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第四套)节目,使得台湾观众减少一个来自对岸的主要信息管道,也连带使得北京方面迟迟不肯批准台湾主流媒体“登陆”之申请。2008年3月,中央电视台向台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再度申请在台落地播送,却遭到“陆委会”驳回。为了让台湾民众更多地掌握大陆信息,台湾作为推崇新闻自由的地区,民众有选择听到“北京的声音”的自由权利,台当局应尽快让CCTV4节目恢复落地,方便台湾民众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大陆发展现状。 

  4.两岸新闻媒体应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多欣赏对方的各项成就 

  两岸媒体人应拥有中国人的共同情感,有责任促进两岸中国人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欣尝、守望互助,加强彼此信任,减少猜疑感,媒体应为两岸的中国人在各自的发展所取得的各种成就而喝彩,把对方的建设成就当成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加以对待,进而全面正确客观地报导相关新闻,以善良的愿望期待并推动对方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近年,多数台湾媒体开始全面,立体,真实报导大陆情况,关注大陆,关心大陆民众福祉。但仍有少数媒体及从业人员在报导大陆新闻时以偏概全,专找负面新闻,专挖阴暗面,以追求耸动效应。台湾部分媒体目前对大陆仍有冷战思维,对大陆充满敌意。有的媒体仍以中国称谓大陆,客观上给人感觉台湾与大陆互为两国关系,造成一边一国的印象。 

  比如,台湾中央社至今在发新闻稿时,与绿营的自由时报立场接近,称大陆时多称为中国,视大陆为他国,这与“中华民国宪法”精神含义明显不符。台湾不能自外于中国。马英九主席的言论及台湾官方所见文件,目前圴称大陆为中国大陆,并没有称之为中国,马英九还曾公开明确表述台湾与大陆并不是国与国关系。中央社作为官营通讯社,对大陆的发稿称谓,明显与官方定调不同,客观上会给读者造成两国论或一中一台的印象,尤其会引起中国大陆民众对中央社感到不满。中央社在2000年以前的国民党执政时期,也是称大陆为中共或中国大陆,民进党执政8年,中央社即称大陆为中国,至今未能改变过来,以适应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形势,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感到迷惑不解。 

  5.两岸领导人适时接受对岸媒体采访,为两岸新闻交流合作增添美谈 

  为了增进两岸领导人的政治互信,巩固两岸和平发展成果,让两岸民众更好地了解对岸领导人,两岸领导人可适时接受对岸媒体的采访,以便两岸人民更好地了解领导人的政治理念、个人性格特征及对人民所具有的承担。本人建议大陆方面组织台湾媒体,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集体采访大陆领导人胡锦涛或温家宝;台湾方面可让大陆驻台媒体集体采访马英九或吴敦义,让大陆领导人和台湾领导人直接面对对岸的媒体,向人民报告,展示自已的领袖风釆。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经常接受美国、日本欧洲媒体的专访,但至今尚未接受过大陆媒体的采访。马英九作为中华民族堂堂正正的子孙,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怀,大陆民众对他颇多好感,他理应大胆地接受大陆媒体采访,透过大陆媒体,让大陆民众更多的了解自已的能力与作为,况且两岸交往已如此密切,若至今仍刻意回避大陆媒体的采访,岂不是留下一件憾事。 

  四、结语

  “ 春江水暖鸭先知”,新闻工作者是两岸交往的尖兵。两岸人民正在创造两岸关系的历史,正在创造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在这大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两岸新闻工作者应当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从维护两岸中华儿女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投身于两岸新闻交流合作的历史大潮之中。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长期从事两岸报导,致力于推动两岸新闻交流,在两岸交往方面有着很深的体会和认知,他认为,“两岸新闻双向交流对两岸关系的作用是特殊的也是巨大的。两岸新闻交流不但是在文化,经济各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引导和推动的作用,新闻交流表面看起来是个信息交流,大家通过新闻信息互相认识对方,所以记者又是两岸的眼睛。但是,你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得越多,看得越深,就会看到心灵深处去。我觉得两岸现在还没到,还要推动,长期艰苦非常努力的沟通,交流,才可能对两岸的关系产生这么样的一个作用,就是思想力作用。”(见新浪网) 

  故此,两岸传媒人员都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为了两岸和平发展局势能顺利发展,为了两岸人民的福祉,为了两岸关系能有光明的未来,两岸媒体必须大团结,大交流,大合作,承担起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神圣职责,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良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已一份绵薄之力。 

  (原载2010年7月25日中国评论新闻网,作者:李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