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缅怀汪道涵会长

  我与汪老接触,前后差不多有七、八年时间,2002年因调往香港工作,联络汪老、向汪老请示对台研究等相关工作,留给了上海市台办其它同志。

  1991年12月2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长,后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被称为“国师”的汪道涵,首任海协会会长、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这一年他已76岁。汪老极为重视对台研究工作。由于他家住上海,担任海协会会长后,除重大活动外,基本在上海办公,上海的对台研究工作,得到他极大的关怀和指导。

  1999年“上海台湾研究所”在汪老的提议与支持下成立,幷亲自担任研究所高级顾问。当时,我准备了笔、墨、纸,前往汪办,请汪老题写“上海台湾研究所”所名“七个大字”。首任所长是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曹建明(后任全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章念驰和我担任副所长。那时“上海台湾研究所”挂靠“上海市政府台办”,我任职市政府台办研究室主任,代表市台办与汪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汪老对“上海台湾研究所”十分重视,要求也很严格,几乎每周都要听取所里的工作汇报,经常召集“各路”学者开会,有时候是二、三个人的小范围,有时七、八个人,经常出席者有章念驰、周建明、黄仁伟、丁幸豪、杨洁勉、吴寄南、冯绍雷、严安林等人,也包括时任复旦大学政治系主任林尚立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我们这些小辈们有幸与德高望重的汪老坐在一起,分析、研判台海形势,讨论、研究台湾问题,聆听他的谆谆教诲,接受他布置的研究题目,不仅拓宽知识面,也增长了对台政治思维的能力。有一次,汪老在端金医院住院期间,我和严安林被临时叫去,聆听他的指示。

  汪老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学者风范,充满睿智。著名的“一个中国”原则之意涵的86字箴言,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这“86字箴言”就是1998年10月“汪辜”在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举行会晤时提出的,幷于1999年1月11日由汪道涵具名在《人民日报》发表。汪老多次对我们强调,“大陆加台湾”就等于一个中国(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政治谈判地位是平等的;双方一起努力共同来缔造一个统一的新中国。这三句话可谓“泓涵演迤”,“博大精深”。

  汪老尤为重视台湾民意。1999年4月20日,他在“上海台湾研究所”成立大会上,怀古喻今,引用了四川成都武侯祠的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始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们,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他经常对我们讲,要以同理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对待台湾历史的特殊性。他认为,对台工作是政治工作,一切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的理论,就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要“和平统一”,就必须了解、注重台湾的民意;研究、思考台湾的民意。

  汪老认为,台湾民众要求当家作主“出头天”,我们不能把这与“台独”划等号。汪老精准判断,台湾大多数民众希望“求和平、求安定、求利益、求身份”,这一看法和判断,在后来中央和各地对台工作中得到清晰的证实,幷融入到中央对台政策之中,乃至成为现今中央制订对台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两岸之道,唯和与合”,这是汪老晚年刻骨铭心的、沉甸甸的8个字,也是汪老一生的夙愿。
汪老心忧台湾,无私无我。他最不喜欢听人“讲大话、讲空话、讲套话”,经常和我们讲,做台湾人的工作与做台湾研究,都要坚持“摆事实,讲道理,明事非,求共识”。他要求我们研究台湾问题,要畅所欲言,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讲真话、讲实话”。

  一次陪同汪老会见台湾重要客人后,汪老对我讲,解决台湾问题,“急不得、拖不得”,“操之过急,适得其反”;“久拖不决,夜长梦多”。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显现出汪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邓小平曾经讲过,“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讲到,“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邓和习的重要讲话与汪的想法是多么的相似。
  
  凡与汪老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平易近人,没有高高在上的官架子。他对台湾同胞尤为深情、和蔼,而且不分阶层、不分党派、不分“颜色”。上海衡山宾馆、上海锦江小礼堂,是汪老会见台湾客人最多的地方,我曾多次陪同他在那里会见来自台湾的重要学者、民意代表、政治人物等,包括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学者邵宗海等重要客人,亲身感受到汪老对台湾同胞是那样的坦诚。他特别尊重台湾客人,总会提前抵达会见地点等候,虽然那时已是80多岁高龄,身着一套深蓝色的西装,白衬衣佩戴着领带,仍显得格外精神饱满。会见时,他总是先让客人讲话,让客人讲出心里话。他边倾听、边记录、边思考,然后真情,和风细雨,心平气和地晓之以理,说出他自己的看法,令所有访问过他的台湾客人折服与敬重。

  汪老把每次会见台湾同胞,看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了解台湾民情、争取台湾民心的机会,只要时间和身体状况允许,都乐于与台湾同胞见面、交朋友。见完客人后,他经常跟我们陪同人员讲,他是对台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愿为大家作一颗“铺路石”。

  汪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平生最爱的是读书,逛书店找好书,请学者提供好书,甚至会托人到香港、台湾或国外搜购好书,还推荐我们读书。到他家里和办公室,可以看到“满地皆书”。 

    与汪老接触,聆听汪老教诲,终身受益。这么多年来,尽管两岸关系风云变幻,乃至台海局势惊涛骇浪,每当想起汪老,就自然会勾起:两岸关系从奠定香港“九二共识”,到新加坡“汪辜会谈”,再到上海“汪辜会晤”的思索。汪老将一生中的最后宝贵时间,与祖国统一大业紧紧相连。

  斯人远去,但上海对台研究的“小辈、后辈”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汪老关心祖国和平统一,幷为此奋斗终身,深受两岸民众的敬重,两岸民众永远怀念他。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