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十年回归风雨路 赢得青史垂范名——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启示

  摘要:香港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清晰地向世人表明,把“一国”高度的原则性与“两制”实事求是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不仅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历史性创举,也对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启示。本文作者从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加强两岸交流交往、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等方面,总结了香港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几点启示。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内战刚结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同时,正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和包围,在此历史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香港做出了极具战略眼光的“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决定。1959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少数人的急躁情绪指出:从世界战略的全局出发,香港还是暂时不收回来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还有用处。无疑,当时中国最大而紧迫的任务是,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和扩大对外关系,巩固新中国政权。

  1960年中央提出了对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外交战略服务,这个重大战略决策被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利用香港走向国际的实践所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和取得成功,香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10月,内地吸收香港直接投资项目达26.61万个,合同港资金额5831.27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达2749.81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比重分别为45.42%、40.71%和40.98%。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转移。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高瞻远瞩,提出了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港、澳问题。1984年6月22日、23日,邓小平在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人时指出,“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的”。

  回头看香港回归十年所走过的路,虽然道路坎坷,常有波折,充满挑战与考验,但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杰出贡献和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问题符合中国实际,既坚定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与统一,又保持了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实践清晰地向世人表明,把“一国”高度的原则性与“两制”实事求是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历史性创举。笔者认为,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启示主要有五点: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政府为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同英国政府进行了长期的艰苦谈判,核心问题是历史遗留下的中英“三个殖民条约”是否有效和“主权”及“主权换治权”等重大原则问题。中国政府始终强调幷坚持,用枪炮政策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理所当然无效。维护国家的主权是重大原则问题,中英谈判“主权”问题没有回旋的余地。  

  解决台湾问题,坚持体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中国原则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台湾问题由来已久,历史和现状错综复杂。国民党退踞台湾地区后执政五十多年,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有过默契,包括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重要的香港“九二共识”。民进党执政七年多来,一个中国原则受到严峻挑战,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未来岛内无论哪一个政党执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始终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全国人大九届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写入了被称为一中原则的“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所坚持的重大原则和立场,进一步体现了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务实性和包容性。一个中国原则,不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这一重大原则问题没有协商的余地和谈判的空间。对民进党当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大搞“渐进式台独”,企图通过“公投制宪”实现“台湾法理独立”,我理应坚决反对,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图谋得逞。

  当然,台湾问题的成因、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与香港、澳门不尽相同,有其更加复杂和特殊的一面。港、澳问题是英国、葡萄牙对中国进行殖民主义侵略遗留的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则完全属于中国内政即内战遗留的问题。“一国两制”的港、澳模式不能简单与“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划等号,要排除内外各种干扰,依靠中国人的睿智和创意,探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模式,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二、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尽最大诚意和最大努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中英、中葡通过国与国和平谈判,最终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了港、澳问题,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事实证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港、澳问题,的确是上上策。

  解决台湾问题,同样应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早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对台方针经历了“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两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和平统一大政方针。此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学者,都对和平统一方针做出进一步阐述,最终形成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精髓,幷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2002年11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对台工作以来,强调要继续贯彻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幷提出了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新思路、新主张、新论述。突出的是,2005年4月29日胡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首次历史性会谈,共同发表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6年4月16日胡总书记与连战第二次会见,强调“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成为两岸同胞共为之奋斗的目标”。这对推动 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 逐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 发展的框架产生了积极影响。 

  尽最大诚意和最大努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两岸同胞情感融合, 有利于两岸人民共享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 有利于现代 化建设大局,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国际局势稳定。对台不能轻易诉诸武力, 也不能承诺放弃武力。邓小平曾警告说: “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 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 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 。当然,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不放弃使用武力, 正是为了最终不使用武力。


  三、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适时恢复两岸平等协商,签订“两岸和平协议”,以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中英两国为解决香港问题,谈判历经艰难和波折,充满斗争和合作,既有坚持、又有妥协,最终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制定了香港《基本法》,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及主权顺利交接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证;为中国对外和平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了中英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展。 

  解决台湾问题,在实现统一之前有必要签订一个“两岸和平协议”。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岸官方授权的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接触、商谈的大门已打开。1992年“两会”在香港会谈后达成重要的“九 二共识”;1993 年著名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1998 年“汪辜”在上海第二次握手后辜振甫专程赴北京,受到江泽民主席接见。2005 年 4 月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在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指出,“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 岸人民福祉”,“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可以预判,中国国民党的立场与我确立的“在 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以及“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方针是基本相吻合的。利用国共两党已经建立的平台,适时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可为未来两岸政治谈判打下关键性的基础。

  统一前,如能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必然是顺应台湾“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目前,两岸虽然民间交流十分频繁,但两岸敌对状态幷未正式结束,台湾当局别有用心常加以利用,误导民众“仇视”大陆,这对我争取台湾民意带来不少负面影响。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必将有利于维护两岸同胞权益,有助于推进两岸全面交流与合作,有益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符合“一国两制”下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及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四、坚持“以人为本” , 推动交流, 加强合作, 争取台湾民心, 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
香港回归后,中央从香港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将“民心回归”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惠港经济政策,以推动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为重点,以扩大文化交流为纽带,增进香港民众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香港一切工作不惜以最大的代价,努力争取广大香港市民民心的回归。 

  解决台湾问题,同样需要进一步强化“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及争取台湾民心工作。台湾遭遇荷兰、日本等外国殖民统治数十年,与祖国大陆分离甚久,台湾人民要求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和要求维护切身的利益,本是合乎情理的事。 1987年11月在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影响下,台湾当局同意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两岸交往大门从此打开,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如排山倒海之势不可逆转。迄今两岸人员往来突破 4250 多万人次;两岸贸易总额突破 6000 亿美元;台商在大陆投资总额近千亿美元。即使岛内“台独”分裂势力时常制造事端企图恶化两岸关系,大多数台湾民众仍期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和台湾当局误导太多,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不够,误解太深,幷导致互信不足。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大格局下,两岸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增加共识、共同发展、共谋统一,显得尤为重要。岛内多次民调显示,80%以上的台湾民众希望维持两岸“和平、互 利、双赢”的现状,“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台湾主流民意不可逆转。未来争取台湾民意工作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是,进一步扩大两岸人员往来;进一步加大两岸经济依存度;进一步扩大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促进台湾同胞对一个中国的认同。

  两岸各项交流是心灵的沟通、是亲情的融合、是依存度的积累,最终两岸之间将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的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同时强调,“除了极少数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人以外,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2006年1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我们要“以诚相待、坦诚相商,精诚团结,热诚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五、维护香港长期繁荣与稳定,推动港台关系健康向前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发挥垂范作用

  香港回归九年多实践,已经向世人表明中国用“一国两制”模式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更重要的是,香港回归后继续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发展,700 万市民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更趋于清晰,让世界各国坚信香港未来的发展会更加辉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垂范作用也将逐步显现。

  解决台湾问题,推动港台交流、密切港台关系、发挥香港的垂范作用尤为重要。台湾与香港政治、 经济、社会、人脉关系,千丝万缕,在两岸交往中香港具有鲜明、独特、不可替代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据台湾“财政部”统计,1996 年至 2006 年 11月底,港台贸易总额为 3391.5 亿美元,台是香港第四大贸易伙伴;港台相互投资项目1300 多个,投资总额逾 36.7 亿美元。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近十年来港台人员往来达 2800 多万人次,香港是台湾民众第二大旅行目的地(仅次于内地),台湾是香港民众第四大旅行目的地(次于内地、澳门、日本)。未来应进一步扩大港台民间各项交流,推动港台关系健康发展;进一步利用香港的资源和优势,发挥桥梁和中介作用;进一步做好爱国爱港社团工作,壮大香港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加大宣传香港成功实施“一国两制”的力度,引导台湾人民正确认识我对港方针政策。

  “一国两制”对解决台湾问题能否发挥垂范作用,关键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幷获港人的认同、支持。目前绝大多数香港同胞热爱祖国,拥护统一,不赞成“台独”。2000 年5 月10 日,香港立法会以 43 票赞成、零票反对、1 票弃权的大比数通过了 “反对台湾独立”的决议案,“台独”在香港没有市场。2006 年6月香港大学民调显示,52%认为“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近80%反对“台独”。近几年,台湾当局对香港成功实践“一 国两制”看不顺眼,经常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恶毒攻击“一国两制”,插手香港事务, 企图破坏港台关系健康发展,这正说明“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 

  总之,“一国两制”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国策。香港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启示告诉我们:(1)对台工作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新世纪国家战略机遇期。要看到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国和平统一,需要一个漫长而渐进的发展过程。(2)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和 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意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以人为本,争取民心,推动两岸人员往来、经贸合作和各项交流。(3)要正确处理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与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维护世界和平三者之间的关系。(4)要全面、准确、客观地分析和把握当前复杂、严峻的台海形势和台湾问题复杂的外国因素,既要看到 我遏制“台独”所具有的总体战略优势,又要前瞻性地预估到极端“台独”分裂势力的盲动可能给两岸带来的现实危害性,做好应对“台独”势力藉“公投制宪”,铤而走险推动“台湾法理独立”与我“摊牌”的各种准备。(5)要继续深入探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这一“崭新课题”,发展香港经济和民生,推动香港和谐社会建设,确保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发展,让香港成功实施“一国两制”的成果,对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垂范作用。
   
(本文发表于《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