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章 研究机构与社科刊物

  社科工作的核心之一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社科研究工作要取得研究成果,必须有相应的社科研究平台和社科刊物的支持。

  第一节 研究机构

  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主要依赖于社科研究平台。主要分为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单独建立和联合建立的社科研究机构。

  一、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所属研究机构

  (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湛江分院

  早在2005年2月28日,湛江市社科联明确提出筹划建立湛江市社会科学院。至2006年2月8日,社科联年初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建立湛江社科院的问题。2006年3月20日,湛江市社科联向上级领导机关提交成立湛江社科院的请示。2013年9月,湛江市社科联重新启动申建湛江社科院问题,并得到驻湛各高校社科专家学者、各学会(协会、研究会)负责人的普遍支持,同时正式向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科院提交《关于申请成立广东省社科院湛江分院的报告》。

  (二)湛江市社科联与驻湛高校合作建设研究机构

  1.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是由湛江市委宣传部、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申办和管理的。基地设在广东海洋大学,相关内容见下节驻湛高校社科研究机构。

  2.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

  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是由湛江市委宣传部、岭南师范学院、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申报和管理的。基地设在岭南师范学院,相关内容见下节驻湛高校社科研究机构。

  二、高校社科研究机构

  (一)广东海洋大学社科研究机构

  1.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

  2008年4月,经湛江市委宣传部、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社科联多次协商沟通,决定由广东海洋大学组织力量、整合材料申报广东省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广东海洋大学领衔的组织申报工作交由文学院开展,最初由刘岚拟定申报材料初稿,其后又转由蔡平教授完善充实。2008年5月,由蔡平教授再做拟定的《关于成立“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的请示》,经由湛江市委宣传部、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社科联三家相关领导审核并盖章,由湛江市社科联提交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同时,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负责拟定并上报《建立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的基础和条件》、《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的组织机构》、《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章程》、《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2008—2010年度发展规划》。2008年11月29日,在广东海洋大学举行了“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并召开了首次雷州文化学术研讨会。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广东省社科联学术规划部副主任冯达才,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湛江市副市长梁志鹏,湛江市社科联主席李更盛,雷州市副市长陈奇石,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灶和、陈泽球,以及驻湛各高校及地方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文化专家学者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林有能作了讲话。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在会上介绍了雷州文化研究的历史进程,指出其对促进文化发展的理性思索和科学化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地域文化研究就是对一个地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雷州文化研究基地的成立就是要整合力量,科学论证,使研究更规范、更科学,为湛江市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支撑点。

  雷州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以后,多次邀请湛江市委宣传部和湛江市社科联领导商讨基地建设和科研发展问题,2010年10月9日召开基地工作会议,对基地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困难做了全面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

  2012年,原广东省社科联所属各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转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管理,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要求各基地重新整合材料申报。2012年3月1日,湛江市委宣传部、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再次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提交《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申报书》。

  2013年5月15日,重新申报的广东省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之一——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在广东海洋大学举行揭牌仪式。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周薇,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卢瑜、湛江市社科联主席余伟民等出席会议并共同揭牌。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科院于2012年组织开展的“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评选中,由湛江市委宣传部、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申报的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在评审中全票通过,成为全省首批获批建设的9个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之一。由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出版的《流寓文化与雷州半岛流寓文人研究》同步首发,该著作是在流寓文化和雷州半岛流寓文人研究方面的首部学术著作。其后,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又创办《流寓文化研究》、《天南学术》等以湛江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为主体的学术刊物。现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主任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长军教授。

  2.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广东海洋大学根据广东建设海洋强省、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原海洋经济研究所和WTO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优化整合资源,组建成立的由学校直接管理的研究机构,下设海洋经济理论与实践、海洋管理与政策、可持续发展与緑色贸易3个研究室。

  中心主任由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朱坚真教授担任。中心宗旨在于综合发挥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学与海洋管理学的学科优势,联合校内外、海内外有关学术力量,运用传统与现代学术研究的科学手段,研究中国海洋经济与管理重大学术问题,培养高层次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人才,以推进中国海洋经济学、海洋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中心发表相关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63部;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在国内外海洋管理与管理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术带头人朱坚真教授,为广东省海洋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在南海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领域造诣较深,出版的主要专著有《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产业协作系统问题研究——兼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模式》、《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广东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研究》等,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奬2项。

  3.广东海洋大学东盟研究院

  广东海洋大学东盟研究院,于2014年12月4日成立,是广东海洋大学为对接国家南海战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学校在东盟合作领域研究,整合优化全校资源,组建成立的研究机构。

  研究院宗旨:综合发挥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联合校内外、海内外有关学术力量,运用传统与现代学术研究的科学手段,研究东盟各国以及中国-东盟合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研究生,提升广东海洋大学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谘询服务的能力。

  组织机构:现任院长宁凌教授、副院长居占杰教授。设立5个研究所: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东盟经济与贸易研究所;东盟政治与法律研究所;东盟文化与交流研究所;东盟旅游研究所。设立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

  研究队伍:研究所研究人员由校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组成,现有研究人员5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研究方向——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研究、贸易畅通研究、资金流通研究、政策沟通研究、文化与交流研究。经济与贸易研究所研究方向——东盟贸易问题研究、东盟投资问题研究、东盟财政与金融问题研究、中国—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研究。东盟政治与法律研究所研究方向——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关系研究、政治文化历史层面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东盟国别政治与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治合作与发展研究、南海海洋法律问题研究。东盟文化与交流研究所研究方向——东盟文化研究、东盟科技研究、东盟艺术研究、东盟教育研究。东盟旅游研究所研究方向——中国—东盟旅游交流与合作研究、东盟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研究、东盟滨海旅游开发研究、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4.广东海洋大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院

  2019年4月,广东海洋大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院获批成立,这是除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以外,挂靠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又一学术研究平台。

  研究院的研究团队以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人员为基础,兼容校内从事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及部分校外研究人员。广东省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雷州文化研究基地,自2008年获批以来,经历了十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粤西地方特色文化研究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区域文化研究经验,产出了不少有质量的研究成果,极大支持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湛江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其中大部分研究人员都在不同程度上涉足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蔡平教授的论文《丝绸之路观念演进与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理念》获2017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奬,在“2017海洋文明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会议”(上海师范大学)上的发言,广受与会专家学者认可。仍有一些研究人员在海洋文献、海洋民俗、海洋交通史、海洋文化传播等领域展开自觉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海洋文化问题研究经验。

  2019年1月,著名学者甘筱青教授受聘为广东海洋大学讲座教授,加盟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甘筱青教授为原南昌大学副校长、九江学院原校长,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中国高教学会大学文化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并完成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众多国际合作项目。甘筱青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成果丰硕,业绩显着。加盟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后,甘筱青教授以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结合湛江在古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独特地位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交流,组建学术团队,建立研究平台,推动我校海上丝绸之路问题研究。

  自2017年来,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在负责人孙长军院长带领下,组织研究团队,对粤西地区湛江和茂名二市民国以前46种旧志展开全面整理,目前已完成11种旧志整理工作,并提交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工程将在四年年内完成全部工作,并对其中关于海洋问题的史料汇编出来,以此作为系统全面进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基础工作。雷州文化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在从事粤西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的同时,注意汇集海洋文化研究史料,以张莲博士为代表,结合自身的专业研究方向,对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学书写文本进行了系统爬梳,从一个侧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史料。这些都为未来研究院成立后海上丝绸之路问题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研究院开展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向是:立足粤西,对粤西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再由粤西延展至整个南海周边,建立以南海海上丝绸之路问题研究为中心和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回首历史过往,展望未来愿景。研究对象内容主要指向古今中国人在将足迹通过海洋延伸向外的过程中,与海洋发生关系而生成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海洋大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院,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组建,为校设研究机构。名誉院长:甘筱青(广东海洋大学讲座教授);院长:孙长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副院长:邓建(教授)、蔡平(教授)、胡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秘书:董国华(中文系主任)。下设5个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所长蔡平教授;文献研究所,所长刘刚副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邓建教授;语言研究所,所长安华林教授;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毛家武教授;民俗研究所,所长刘岚副教授。

  除此以外,广东海洋大学所设置人文社科研究机构(平台)又有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谘询服务基地(广东省人大)、广东高校廉政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海洋文化研究所(校级)、文学与粤西文化研究所(校级)、法学研究所(校级)、外国语言与外语教学研究所(校级)等。

  (二)岭南师范学院社科研究机构

  1.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

  2013年5月15日,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在湛江师范学院国际会议厅举行揭牌仪式。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刘小敏,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卢瑜出席揭牌仪式。2012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科院组织开展“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申报评审工作,由湛江市委宣传部、湛江师范学院、湛江市社科联联合申报的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在近20个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入选的8个研究基地之一。

  2.岭南文化研究院

  岭南文化研究院是岭南师范学院直属三大科研单位之一,于2012年7月在原湛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2012年原学校党委副书记刘海涛教授兼任研究院院长,王钦峰教授担任专职常务副院长。2015年11月,学校李江凌副校长分管岭南文化研究院工作。现研究院院长王钦峰教授。

  岭南文化研究院下设雷阳文化研究所、吴川文化研究所、广州湾研究所、粤西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南方诗歌研究中心、粤西宗教研究所、雷州民间艺术研究所、雷州美术研究所、移民商道研究所、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粤西民俗文化研究所等11个下设研究机构。其中雷阳文化研究所和吴川文化研究所由研究院直接管理,其他9个研究机构挂靠所在二级学院,接受岭南文化研究院和二级学院的双重领导。

  岭南文化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定位于雷州半岛文化研究,幷兼及雷州半岛外围或岭南地区各类型文化研究。学术上致力于开展雷州半岛传统文化,包括开疆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商业文化、制度文化和侨民文化等研究,重点推进唐初至清末的雷州半岛文化研究。开展广州湾殖民文化和现代湛江文化研究,再现雷州半岛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轨迹,从学术角度完整叙述近现代湛江文化发展的历史。对雷州半岛文化和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及国外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明晰雷州半岛文化特质。在地方文化建设方面,紧密跟踪国家文化政策,参与构建地方相关文化建设的综合性或专项性规划及有关的行动计划。与地方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文化共建,搜集整理雷州半岛的文化文献,挖掘、抢救和保护雷州半岛的文化遗产。开发雷州半岛的文化资源,创制相关的文化艺术产品,协助地方建设重大旅游文化设施,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扩大地方文化影响。提供雷州半岛文化研究资料和谘询服务,举办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促进文化交流,扩大雷州半岛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生存空间。开展岭南、粤西和雷州半岛传统文化教育,将研究成果带进社会和高校课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研究院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研究院组建于2010年。研究院以“政策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为宗旨,依托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和广东省首批协同创新平台“粤西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联合广东、台湾等地的高校,以及粤西地区的中小学校,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开展科学研究。研究院现已建成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9个机构。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8人,人员结构、学科结构合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团队。

  研究院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科研氛围。利用岭南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共享多功能学术会议室、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等资源开展课题研究。研究院目前拥有大量教育类著作和期刊,其中藏有清末民国时期的一些教育期刊和教育专著。研究院统筹协调全校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力量,2009年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1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奬6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奬9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项目86项。研究院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举办了四届卓越教师实验班,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研究院与台湾及大陆的高校交流频繁。近年来,研究院先后邀请了50余位国内外知名教育家来校讲学,指导教育学科发展。研究院紧紧围遶学校“立足粤西,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的办学目标,朝着“教育研究高地,教育技术高地,教育人才高地”的目标迈进。

  4.岭南师范学院心理传记学与生命叙事研究所

  心理传记学与生命叙事研究所经岭南师范学院办公会议通过,于2013年3月26日发文成立,所长郑剑虹。该所是国内第一个心理传记学领域的研究机构。研究所成立以来,与台湾高校和相关学术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先后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2015年6月和台湾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会共同主办了三届海峡两岸“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学术研讨会。并共同创办出版《生命叙说与心理传记学》期刊(台湾)和《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集刊(大陆)。研究所以主办的“一会一刊”为阵地,积极推动生命叙事、心理传记学、叙事心理学以及质性心理学在海峡两岸的发展工作,研究所成员出版、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心理传记学研究的质量结合模式、资料筛选的成长性关键因素、生命故事访谈法和心理传记疗法;与台湾学者合作开设质性研究方法工作坊;成员先后参访了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等台湾高校。

  (三)广东医科大学社科研究机构

  1.广东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广东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是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教学、科研和服务于一体。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校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组织实施;负责学校网络、多媒体课室等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支持;承担全校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相关选修课程的教学和培训工作;为全校师生提供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课室管理部、教育技术部和网络技术部。现有教工3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8人。

  广东医科大学是广东教育科研网的第二批接入单位,是湛江地区的汇接中心;是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信息网络建设专业委员会、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2011年该校信息化建设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颁发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称号;同年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也获得了“广东省高等学校信息与网络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始终坚持“应用为导向,服务是核心”的原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作为中心的根本任务,以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以网络教育应用为突破口,逐步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拓展学习空间,为建设智慧校园和促进广东医学院的发展壮大做出新的贡献。

  2.广东医科大学生命文化研究院

  2013年3月20日,广东医学院生命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2014年,生命文化研究中心更名为生命文化研究院。生命文化研究院是从事生命文化研究的科学研究机构,生命文化研究院主要有三大职能:生命文化研究、生命文化教育以及生命文化的实践与传播。下设三个研究所:生命文化与哲学研究所、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研究所以及生命文化教育与传播研究所。

  生命文化研究院把推动生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作为己任,面向全国的生命文化教育事业,以生命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理论研究和教育应用研究为主。生命文化研究院致力于建立“生命文化学”这样一门学科,初步创立生命文化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型体系,注重挖掘中国哲学中的生命文化思想,从哲学角度诠释生命文化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探究生命文化学的哲学根基。

  生命文化研究院有专职研究人员7名,兼职研究人员40余名,其中教授3名,特聘教授1名,客座教授10名。生命文化研究院主要的研究方向:生命文化学的理论及模型研究;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研究;医学相关论题的生命文化研究(生命论题的文化谱系学研究和当代医学实践的生命文化研究)。

  3.广东医科大学养老产业研究院

  针对社会老龄化严重的现状,广东医科大学成立了养老产业研究院,下设研发部、医学部、产业部、教学部、工作室等5个部门,拟打造健康银行,开设刮痧师培训班在内的技能培训业务,为养老行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90%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构成的“9073”养老结构,将成为未来社会养老的主流,学校将依托现有的学科优势助力广东养老产业的发展。

  广东医科大学所设的养老产业研究院不仅要依托学科资源,开展老年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研究,还要开展系列特色保健品的研发,同时依托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中美基因、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衰老研究所等的研究团队和技术力量,从长寿基因、衰老机制、养生理论等途径开展保健品的研发,研发出具有明显疗效和特色的系列保健品,如各类抗骨质疏松产品、保健茶、保健酒等。此外,校方还将在其附属医院规划建设健康评估与管理中心、老年病康复治疗中心,为健康监测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健康银行。需要指出的是,学校还将开设养老产业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发展养老、养生、康复等新兴学科,培养养老产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

  第二节 社科刊物

  湛江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表,主要体现为高校学术期刊、地方党政系统办刊和社会科学学会办刊。

  一、高校办刊

  1.《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是广东海洋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公开发行。其中第2、第5期为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学报主要刊登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等涉及海洋学科学术论文,自雷州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以来,也成为刊登湛江地方特色文化研究论文的平台。

  2.《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是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年6期,逢双月25日出版。1980年9月创刊,自1992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为综合版双月刊(4期文科,2期理科)。文科主要反映文学、语言、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学、教育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学报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奬”、“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等称号。该学报是湛江地域文化特别是湛江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期刊。

  3.《流寓文化研究》

  《流寓文化研究》是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主办的学术集刊。2015年10月创刊,现已出版6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主要编入2012年4月召开的流寓文化与雷州半岛流寓文人学术研讨会的精选优秀论文,第二辑主要编入2015年12月召开的流寓文士与中古岭南文化研讨会的会议优秀论文。其中雷州半岛地区历代流寓文人研究的论文占据了主要部分,现已成为湛江地区唯一的富有本土特色且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集刊。

  4.《天南学术》

  《天南学术》是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广东海洋大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2019年10月创刊,现已出版4辑,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主要编入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师生及部分校外专家学者的湛江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海洋文化研究、地方志研究论文;第二辑所设栏目与第一辑同,入编文章地域性更强。现已成为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广东海洋大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院共同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

  二、地方党政部门办刊

  湛江市地方党政部门所编辑的社会科学研究刊物,主要是指湛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湛江市社科联及各县(市、区)承办的内部发行交流期刊。

  1.《探索与开拓》

  《探索与开拓》杂志是由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科理论刊物,是湛江市社科理论宣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1992年4月11日,湛江市社科联为其向湛江市工商局申请办理广告登记证。2008年5月9日,湛江市社科联对《探索与开拓》杂志社人事进行调整:湛江市社科联副主席陈越航正式兼任《探索与开拓》杂志社社长、法人代表;湛江市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张国勇兼任《探索与开拓》杂志社主编;湛江市社科联丁高辉兼任《探索与开拓》杂志社副社长。2013年3月18日,《开拓与创新》杂志组成新一届编辑委员会,幷且聘请1名专家学者担任《探索与开拓》编辑委员会委员。新一届编辑委员会对办刊工作实施组织指导。现任编委会主任邵锋,副主任黎建忠,编辑部执行副主任黄景。

  2.《湛江文史资料》

  《湛江文史资料》是由湛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载湛江本土文史研究类论文,是湛江市文史研究和史料发掘的重要发表园地。1984年《湛江文史资料(第一辑)》“发刊词”是这样给刊物定位的:“《湛江文史资料》将从各个侧面汇集湛江市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科技、工商、宗教、华侨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轶事、传记等。它将为推动湛江市史料的撰写、保存、积累以及历史研究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3.《吴川文史》

  《吴川文史》是由政协吴川市委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内部刊物。自2015年以来,吴川市政协组织编辑出版了《吴川政协简史》、《吴川文史精选》、《墨韵吴川》、《政协之声》、《鉴水印记》等五种文史资料,成为发掘和整理吴川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实绩。

  除《湛江文史》、《吴川文史》外,湛江市所属各县(市、区)政协文史委均编有各自的文史资料集刊,如《廉江文史》、《遂溪文史》、《雷州文史》、《徐闻文史》、《麻章区文史》、《赤坎文史》等。这些刊物均以史的视角汇集湛江市各地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或史料,是湛江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

  三、社会科学学会刊物

  湛江市社科联所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大都办有自己的会刊,据不完全统计,曾存在或至今仍坚持编辑的会刊有30多种。这些会刊是:

  1.《开拓与创新》(湛江市体制改革研究会)

  2.《青年学者》(湛江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

  3.《税收宣传》(湛江市税务学会)

  4.《湛江金融》(湛江市金融学会)

  5.《湛江审计》(湛江市审计学会)

  6.《哲理与实践》(湛江市哲学政治经济学学会)

  7.《粤西农垦经济》(粤西农垦经济学会)

  8.《湛江城市金融》(湛江市城市金融学会)

  9.《湛江财政》(湛江市财政学会)

  10.《湛江档案工作简报》(湛江市档案学会)

  11.《湛江农村经济》(湛江市农村经济学会)

  12.《粤西农垦政工研究》(粤西农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13.《声屏花》(湛江市广播电视学会)

  14.《湛江企业》(湛江市企业管理学会)

  15.《湛江市图书馆学会会讯》(湛江市图书馆学会)

  16.《语文园地》(湛江市语文学会)

  17.《湛江农村金融》(湛江市农村金融学会)

  18.《湛江财会》(湛江市会计学会)

  19.《南星》(湛江市世界语协会)

  20.《湛江集邮》(湛江市集邮协会)

  21.《湛江商业经济》(湛江市商业经济学会)

  22.《湛江党史学会通讯》(湛江党史学会)

  23.《湛江成人教育》(湛江市成人教育研究会)

  24.《湛江市统计学会通讯》(湛江市统计学会)

  25.《湛江党建》(湛江市党建学会)

  26.《湛江物价》(湛江价格学会)

  27.《湛江粮食经济研究》(湛江市粮食经济研究会)

  28.《湛江建设财会》(湛江市建设会计学会)

  29.《法律研究》(湛江市检察学会)

  30.《招生与考试》(湛江市自学考试研究会)

  31.《学会园地》(湛江市海关学会)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