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岗头围楼红七军歇宿和村民遇难遗址

  岗头围楼遗址,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岗头大屋村。岗头大屋村是大岗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距大桥镇5公里。岗头是一处南北走向的小盆地。《陈氏族谱》载:“岗头者,榜山左揭,狮岭右关。辛峰卓峙,庚水逥环。”两边小山土坡隆起,村庄坐落在连绵土坡的当头,故名“岗头”,俗称“岗头垌”。岗头大屋村是岗头垌几个自然村中人口最多的村子,被誉为“岗头大屋”。

  岗头大屋村姓陈,祖上于明代自闽迁粤,到岗头立居至今500多年,属客家汉民。现有农户102户,430多口人。

  村中的围楼遗址,面积700多平方米。原是岗头大屋村建于清代的围楼,高三层,是村人防兵匪兽害的建筑物。1931年2月,红七军在围楼歇宿一晚,被国民党军队炮轰烧毁倒塌。

  1931年2月,红七军梅花血战后南撤,部分伤病员经西京古道南下,有一支十几人的小队,本来到铁龙头却因地形不熟走到了岗头大屋村。村民听说红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欣然接待了他们,让他们住在围楼里,并捐来粮食蔬菜,做饭给他们吃,还叫来本村土医生陈仙禄为红七军伤病员疗伤治病。

  红七军歇宿围楼的当晚,有一股流窜土匪企图偷袭红军夺取枪支。岗头大屋村民得知情况,集合自卫队保护和配合红七军击退了前来偷袭的土匪。交战中,有一位红军战士受重伤。第二天,大屋村民护送这十几位红七军战士转移到了到角村。1931年2月15日(农历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廿八日),国民党当局以岗头大屋村 “窝藏红匪”为由,派出几十人的武装队伍进犯该村,大屋村民凭藉坚固的围楼武装抗击,击毙敌营长,打退了敌人的进攻。3月21日(农历一九三一年二月初三日),国民党兵100多人向大屋村扑来。“国民党匪军在‘围剿’铁龙头村后,第二天,即一九三一年农历二月初二下午,又转去‘围剿’曾接待过红七军部队歇宿一个晚上的岗头村。二月初三早上,反动军队攻入岗头村,放火烧屋、捉人杀人。”(《乳源党史资料》3期(总第6期)第14页,中共乳源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1983年4月5日)村自卫队和未疏散撤离出去的村民十多人进入围楼准备迎战,敌人用迫击炮摧毁了围楼。随着围楼倒塌、起火,围楼里的人全部遇难。同时,敌人还烧毁了大屋村、大栗树下村等村子,十多人惨遭杀害。在围楼里遇难者的尸骨多数未挖出来。之后,每年清明节,遇难者亲属及其后人都到围楼遗址祭拜。

  香烟袅袅,寄托着人们对死难先人的哀思,诉说着农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悲壮历史。

  围楼遗址长宽均27米,现存大青石砌的墙基1米多高,围楼门向南,石雕拱门刻有精美图案和文字。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