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林郑月娥女士的新年计划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对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女士而言,新的一年,真正的施政考验才刚刚开始。自2017年7月1日正式就任香港第五届特区政府首脑以来,施政虽遇到一些小挫折,但整体而言度过了半年的“蜜月期”,各政治力量均对新政府“口中期待,手下留情”,与上届特区政府相比,可谓“开局良好”。2018年,随着特区政府施政的全面铺开,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政策逐渐上马,以及反对派力量对新特首“听其言观其行”阶段的结束,特区政府推行政策的阻力将会加大。可以说,2018年将是检验特首施政能力及其问责团队管治能力的元年。
  
  日前,特区政府已通过集思会初步明确2018年的工作重点,而除了做好具体工作外,特首还宜在以下方面持续着力:
  
  继续加大与不同政治派别的沟通、互动。香港的政治板块大体可分为建制派和泛民主派,每个派别内部又有不同光谱,从极左到极右,从温和到激进,由于比例代表制的存在,小党众多,分散凌乱。这些政党有的社区工作扎实、是基层市民的代言人,有的形象专业、吸引中产支持者,既有成立十几二十年的老党,又有刚刚成立一两年的新党。整体而言,建制派支持特区政府,但在有的议题上也会与之讨价还价;反对派处于监察、挑刺的状态,不会放弃街头抗争,在立法会修改议事规则之后,仍可能通过极端方式阻挠政府议案,不过,与林郑政府并非不可沟通。在林郑月娥初当选行政长官之时,不单是反对派,包括建制派的一些人士,对其都采取了“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2018年林郑想继续树立与各个派别都“有的倾”的形象,不仅要靠聆听、解说,还应站稳立场、靠完成一件接一件的实事来赢得尊重、谅解。未来,具有政治争议的“一地两检”本地立法和“国旗法”本地立法,涉及民生保障的取消强积金对冲、土地房屋等政策将一一展开,这些都考验特区政府的施政决心与毅力。
  
  以惠及市民的思维来做事。更好地瞭解市民需求并惠及市民,是本届特区政府的一个重头戏。市民对房屋的需求首当其冲,梁振英政府时期寻地建屋、尝试建立土地储备的做法都应当持续,至于寻到什么样的土地,土地专责小组宜尽快推出报告,希望找准方向,凝聚共识,尽快行动,避免议而不决,蹉跎岁月。香港受新自由主义影响至深,灵敏迅速的市场反应成就了经济腾飞,然而,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社会对公平、公正的期待上升,政府“有形之手”的角色较以往突出。尤其是在选举社会中,市民手握选票,对政府的期望值更高,香港政府的威望近年不断下降,与无法及时、有效回应市民期望不无关系。民心,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政府若想赢得民心,除宣传之力外,根本还是得靠踏踏实实地为民众谋福利,否则,再接地气的施政纲领,再宏伟的蓝图,都是一纸空谈。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直是香港有识之士的心头大事。香港回归20年间,面对内地经济飞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状况,港人的危机感与日俱增。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无论是继续挖掘传统产业的优势,还是积极尝试开拓新的优势产业,香港未来的发展都与内地息息相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大势所趋,也是香港获得新的增长动力的源泉所在。在当前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香港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宜当团结一致,把握新机。
  
  处理好中央对港全面管治权与特区高度自治权的关系。这是“一国两制”方针行之有效的关键,是任何一届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都绕不开的管治课题。如果说中央的管治权体现在对宪法和基本法的坚持,体现在对外交、国防等具体事务的管辖,那特区政府的高度自治权“高”在什么地方,怎样做才能“从心欲,不逾矩”?香港回归20年来,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围遶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理念、法律体系在实践中不断碰撞,有时火花四溅。林郑带领的第五届特区政府继续面临这样的课题,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制度创新与突破,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所有参与者的理性、专业、互信。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香港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助力者,也是受益者,抚今追昔,香港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内地息息相关,未来亦应好好利用内地因素,强健自身,登高望远。本届特区政府的五年任期恰逢祖国内地冲刺发展的五年,对特首林郑月娥而言,机遇难得,需认真谋划。“好风凭藉力,送我上青云”,期待香港再创新的辉煌!
  
  2018年1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