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反修例”事件为何愈演愈烈?

  香港的“修例”事件如果从2019年2月保安局向立法会提交建议修改两个条例(《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的文件算起,已经过去6个半月的时间;如果从6月12日因特区政府决意直上立法会二读引发大规模冲突算起,也已经过了两个半月的时间。一件看似普通的修改法例的专业性工作因涉及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又碰巧遇到中美贸易磋商的复杂状况,逐渐溢出法律领域,变成了香港反对派与外部势力互相应和,且裹挟了大量年轻学生与市民,与特区政府乃至中央政府角力的政治、社会事件。
  
  两个多月的时间,有和平的集会、游行,有暴力的冲击、冲突。在示威者“遍地开花”的时期,香港几乎每个周末都有集会、游行,游行结束后的夜晚,必然发生示威者与警方的冲突,且大都以警方释放催泪烟或布袋弹收场。在示威者发起罢工、不合作运动的时候,香港地铁几近瘫痪、机场航班一度全部停飞。那个自由、法治、高效的香港被破坏、被撕裂、被全世界围观。这场“反修例”行动究竟要达到何种目的?其背后的力量究竟要去到几多?香港的未来又将会怎样?
  
  此次“反修例”行动一直号称“无中心”“无大台”“无指挥者”,然而其背后的“统合”力量却不时显现。笼统来讲,有三股势力:一是以“民阵”为代表的香港传统反对派,“民阵”迄今已围遶“反修例”先后举行七次集会或游行,有几次参与人数众多,给特区政府施加很大压力;二是“勇武派”代表的激进、“港独”势力,这部分人虽然是极少数,但“战斗力”强、破坏力强,大都处在冲击的前线,亲身“实践”其“勇武抗争”理念;三是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利用香港的此次事件煽风点火,向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施压,从中渔利。
  
  这些反对力量的目的究竟何在?对香港反对派而言,是选票,选票!面对即将到来的区议会选举、2020年的立法会选举、2021年的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举、2022年的行政长官选举,选票和席位是最重要的政治生命。然而,香港自2014年“占中”之后,社会政治气氛处于低谷。2017年林郑月娥当选行政长官后,推行“大和解”策略,缓解社会对立氛围,反对派一时难以找到议题来炒热政治气氛。虽然此前反对派也曾在特区政府依法DQ(disqualify,取消资格)宣扬“港独”的议员、取缔“香港民族党”等议题上“挑刺”,但毕竟“港独”不得人心,无法调动起市民的“政治情绪”。送上门来的“修例”就成为反对派为选举造势的“最佳武器”。这也是为什么在行政长官宣布修例已经“寿终正寝”之后,反对派还是不依不饶。他们决意将“反修例”的政治势能至少延续到11月的区议会选举。反对派很清楚,“反修例”已告结束,接下来是围遶选举的政治斗争。
  
  对“勇武派”而言,他们不屑传统的“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手段,激进是他们一贯的主张。如果说以前在发生激进暴力行为时,会受到包括反对派在内的各界人士的谴责,那这一次,反对派与激进的“勇武派”以“不割席”的姿态站在一起,“虽然我不认同你,但我也不谴责你”,这种态度无疑对“勇武派”是种支持。他们号称“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反对派的目标是在各类选举中都争取更多的议席,那“勇武派”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恐怕很多发动暴力冲击的人自己也不清楚。“人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感情源自于自己的内心……以为自己是理性的,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道理的。”但事实上,却不一定。这也是特区政府反复呼吁示威者停一停、谂一谂的原因,是中央政府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是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原因。暴力可以发泄情绪,但无法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大家坐下来谈出一条出路。
  
  对外部势力而言,香港的“修例”事件是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牵制、敲打中国的一个“絶好机会”,当然要好好利用。最明显的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直接将“修例”事件的解决与中美贸易谈判挂钩。在这次事件中,英国、加拿大、欧盟等也多次发表评论,单方或联合向中方施压,在刚刚过去的G7会议的声明中,还提到了香港。
  
  此外,本来与修例有关系的台湾当局(修例的初衷就是为瞭解决一宗在台湾杀人的嫌疑犯的移交问题),更是借题发挥,以“今日香港、明日台湾”来污名化“一国两制”。港台之间的激进势力不仅在具体事情上互相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台湾选举、两岸关系。
  
  事件未来会如何演化?在特区政府不断释放沟通善意,致力搭建对话平台,倾听市民声音的谦卑态度下,希望这场由“反修例”引发的政治、社会风波尽快得以平息。香港回归22年,“一国两制”实践有成功,也有反思,香港的未来值得所有关心香港发展、关心国家发展、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珍惜、思考。
  
  2019年8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