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大国博弈下的香港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虽为弹丸之地,却是当今中国最开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它是享誉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也是近现代以来大国角力之地。这种角力有时是因为香港自身,更多的时候是各种力量在这里各取所需。回顾过去的一百多年,香港至少有三次被摆上大国博弈的平台,命运也在大国博弈间转向。
  
  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彼时的世界政治仍以欧洲为中心,各国纵横捭阖,均衡势力,瓜分利益。英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扩张,先后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又与法国进行了七年战争,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赢得“日不落帝国”的威名。欧陆战争绵延不断,旧有的国际体系逐渐瓦解,在反法同盟彻底击败拿破仑之后,欧洲确立大国协调的维也纳体系。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为欧洲带来近百年的和平,而18世纪60年代发轫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整个欧洲的发展按下快进键。随着国力的蒸蒸日上,一些欧洲国家加大对殖民地的争夺。古老中国的大门将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香港突然进入世界史的视野。
  
  东西方对这个小岛最初的定位决定了它的未来。对清王朝而言,香港是偏远的渔村小岛,中央政府的管辖权所及,但并非强有力的统治。那时国家的边界是松散的,是一种弱统一的状态,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四处扩张的西方殖民者而言,香港是可以进入东方帝国的门户,是舰船停靠的补给地,是人员往来的歇脚处,攫取到手就是自己的。
  
  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用三个不平等条约奠定了今天香港的行政疆域。条约的一方船坚炮利,胜券在握,另一方如梦初醒,惊魂难定。这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皇帝高于一切的统治一去不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充满屈辱的近代史揭幕。
  
  香港的命运虽和英国建立联系,但近距离感受着近代中国的颠沛离乱。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中国均为战胜国,却没能收回被割让的香港。丘吉尔一句“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否则休想把香港从大英帝国分离出去”,就让中华民国权衡再三,选择退让。
  
  世界风云变幻,国家有兴有衰,曾经的全球霸主由大英帝国变为美利坚合众国。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各国势力范围重新划分,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冷战对峙。国家拉帮结派,忙于制定新的发展战略,香港作为一个城市,不具备国家的功能,却因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美与英的战略互需,被推到冷战对抗的前沿,成为情报收集、公开宣传和秘密行动的重要基地。
  
  20世纪80年代,香港第二次出现在大国博弈的台面上。那时中美、中英关系已全面正常化,香港的经济价值凸显。同样是中英两国的谈判,不同的是代表中国的已不再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而是改革开放初期奋发有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英谈判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事,不搞三角凳(即不接纳香港作为谈判的一方);香港作为中国的领土,主权一直在我。英国的“铁娘子”碰到了中国的“钢铁公司”,“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表明香港对国家的重要,而且表明在主权问题上,不会有逥旋的余地。最终,经过历时两年22轮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订《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成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回归后的香港同样面对各种各样的国际力量,它们被香港独特的历史经历、政经环境、人文特色吸引,也通过香港继续观察、关注、渗入内地。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实力地位的变化,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博弈加剧,令香港再次出现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中。这一次,形势更为复杂,中国坚决捍卫在香港体现出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美、英等西方国家则联手施加压力。
  
  过去的两年,中美两国围遶香港问题频频过招。中国政府出台香港国安法,修订香港选举制度,决心让“一国两制”回到正轨;美国打着修订1992年美港关系法的名义出台“香港人权与民主法”,公布“香港自治法”,颁布总统行政命令,对香港实施所谓制裁,取消了香港享有的不同于中国内地的特殊待遇。中美此次博弈刚开局不久,会持续多长时间,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多大,尚难预测。但中美两国的战略家们都知道,这将是场漫长的博弈,会有一个接一个的战役,余波未平的香港只是开局几枚棋子中的一枚。世界格局的变化不会以一个城市的意愿为转移。在过往的大国博弈中,香港曾因地位的模糊得益,但随着二十多年前的回归,作为中国政府辖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身份明确,地位清晰,必然跟从国家整体战略参与这场世纪博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谋定而后动。对香港而言,外部力量参与了其过去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些力量有正面的、发挥积极作用的,也有投机的、别有用心渔利的,形形色色,各展神通。而香港的成功,恰恰是让外部力量的积极效益发挥到最大,扬长避短,而非取长补短。今天,我们依然要好好利用香港这方面的优势,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战略目标。
  
  2021年9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