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在路上

  同学相逢三十多年了,虽然大学四年是很早以前的事,然而,这么多年来,我们老八舍这群人在人生路上一直还是相互帮助着、鼓励着、闹着,无论工作和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珍重那份浓浓的情谊。

  大家心意要写文章作个阶段总结,谈谈感想,做个纪念。写什么呢?想了想,我还是写篇纪实性文章吧,算是向大家作个汇报。

  平淡与平凡

  沿着命运之路,我从出生地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去到北京、河南;又从豫西偏僻的农村走进风景秀美的珞珈山。在珞珈山,我不仅沐浴了知识的甘霖,更享受了同学情谊的阳光,在珞珈山“老八舍”里的我们这群人,平淡地聚会了四年,然而平淡中悄悄地酿造了一份纯真感情,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觉得人生那段路最美好。

  大学时代,作为年龄小、薄学寡才的“弱势群体”一员,主要是得到了同学很多的关照与帮助,尤其是同寝室的年长同学给的关照更多。想了想,我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学习不是出类拔萃的;当过演员,在《沉思者》话剧中角色只是上台扫扫地的无名好青年。个人事迹最突出的是,坚持不懈锻炼弹跳力,立志填补中文系在全校运动会的弹跳项目名次空白,终于获得全校跳高第三名、跳远第六名的成绩。

  印象最深的是与李军辩论,我找到了“英雄”的感觉:在他不依不饶、穷追不舍的辩论中,我有时会高调承认自己是败者,而且骄傲地告诉他,我勇于承认失败,摆出一种虽败犹荣的姿态。据说,我们在老八舍外的一次辩论过分扰民,格格曾大吼:黑格尔白格尔,睡觉了!

  第一个十年:专业报

  1982年8月,我毕业分配到了国家煤炭工业部,到情报所报到后才知道是参加创办《中国煤炭报》,虽然是专业报,但是学中文的能到报社工作算是比较理想的。

  我在《中国煤炭报》社工作了整整十年,是第一批分配到报社的五个大学生中最晚离开的,从见习编辑、记者做到经济部副主任、总编室副主任。十年中我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采访,走过一百多个县市,下过数百个矿井,也顺便游历了全国很多地方。

  在近千米深的矿井下面,我看到的絶不仅仅是平凡的“工作”,曾在一个巷道开掘工作面看到:岩壁上贴着两个大写的人,他们赤裸着上身,紧抱着钻机,钻机声震耳欲聋,每天八个小时的多数时间,他们就是那样在与岩石搏击。这是我第一次下井看到的一个场景,成了久久不能抹去的记忆,而对那些煤矿工人来说,那就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

  我十分感恩《中国煤炭报》社对我的培养,十年中我在庸碌普通的工作里成长,由于我在业务上的努力,曾被任命为报社业务研究小组副组长,研究策划的多项重点报导受到关注和好评。

  然而,我似乎是不安分的,1990年,我倡议并自告奋勇,创办报社第一个公司——信息服务公司,这是探索,报社领导给了我机会担任总经理,多年后,信息公司仍然是报社唯一的公司,每年有赢利。

  这其间1984年到1985年近两年,我被抽调到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厅,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民事审判庭当时85%以上的案件是离婚案。每个案件一般要去五六个地方作庭外调查:居委会、双方的直系亲属家庭、双方单位。由于买不起自行车,前半年就把新皮鞋底子磨穿了一个大洞,后来再买皮鞋就先去加补一层鞋底。那是很辛苦的经历,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夫妻矛盾,总是双方都有责任,主次而已。

  第二个十年:中国名牌

  1992年9月,老八舍挚友李军策划创办《中国名牌》杂志,他推荐我调进新华社参与筹备创办杂志,担任总编辑。对我来说,这是很过分的幸运!现在想来,我担任总编辑是不合适的,不仅在业务上力所难支,而且应对各方关系更是不行。好在是强烈的责任感,我竭尽全力去履行使命。

  《中国名牌》杂志于1993年初创刊,在当时是高品位的工商杂志。我们决定以工商界和政府高层人士为主要对象,传播品牌理念,倡导政府和业界创造培育名牌产品和优秀企业。杂志创刊号发表朱熔基副总理《唤起全民的质量意识》的文章,第二期发表李鹏总理《创造名牌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文章,新华社分别向国内外播发,全国各重要媒体及海外部分媒体纷纷转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名牌》杂志每年推出年度《中国名牌报告》,还陆续发表了二十多位国家领导人、国务院部委局及部分省市自治区领导有关名牌战略的文章。于是,由一个杂志倡导推动而形成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政府开展名牌战略的行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在中国传媒业应是一个特殊的案例。

  在办刊同时,我们注重策划开展相关活动建立杂志影响力。《中国名牌》杂志开中国媒体进行市场调查之先河。创刊第一期就发布了杂志与中国科学院下属机构合作的“中国市场组合音响品牌调查结果”。1994年独家策划推出“全国主要消费品市场调查评价成果”,在中国第一次向工商界公布消费品品牌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调查为依据,评价公告“中国名牌最佳品牌奬”,在中国工商界引起很大反响。杂志还与部分省市的政府机构举办多次名牌战略的研讨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中国名牌之窗》特别节目100辑。

  1994年12月19日,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发表10周年之际,我作为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活动的总策划、总指挥,以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名义,将“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竖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倒计时牌成了特殊的媒介,传达了亿万炎黄子孙“祖国迎香港,同胞盼团圆”的意念,形成一次全国性的公众纪念活动。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说:“天安门广场倒计时牌引发了全国性的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活动,为香港回归祖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倒计时活动的策划实施得到新华社和北京市政府的嘉奬,并获得中国国际公关协会评选的1997年度中国公关最高奬。

  1998年春天,我积极争取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在香港分社我的主要工作是恢复创刊《中国市场》杂志,担任总编辑。但是,这次是一个人办杂志。在领导的信任支持下,藉助于新华社国内丰富的采编资源,业务并不难,难的还是没有钱。为了省每本杂志9.5港币的邮寄费,最初三期杂志我做投递员,每次花两港币坐叮叮车(香港的有轨电车)去中环一带的写字楼,为一家家公司送杂志。真是有点“丢人”。

  我是在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告别香港的,也决心向我追随了二十年的国有机构及体制作别。

  第三个十年:下海

  2002年初,一个体质不好、不会游泳,也没有船的中年人正式下海了。

  问我凭什么下海?我的回答很简单:凭勇气。实际上,文人下海是非常危险的,说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毫不夸张。

  下海做什么?我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生产力螺旋式上升,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将来一定会进入緑色文明!我虽是中文儒男,没有发明,但是决心做科技事业,我要用策略与组织的能力,投身科技创业。

  一开始我到别人的“船”上当帮工,美其名曰为顾问,于是我就成了“李老师”,直到现在有的商界朋友仍然称我为“李老师”,好像有点儿怪怪的,老八舍里老师一大把,我算哪门子老师?

  我觉得自己要当总经理,于是2003年春天,北京有了华安普惠科技发展公司李总经理,这是我做的第一家公司。我的第一项业务是建立县域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我们在山西洪洞县煤管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县域多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将各煤矿的井下井上安全监控设备及安全设施联网到县级平台,后来又将煤矿井下的人员跟踪定位系统、防爆通讯系统联网。十年来,这家公司是中国煤矿联网安全监控工程做项目最多的公司之一。现在,互联网浪潮之后,物联网风起云涌,2014年末我参加中关村物联网联盟座谈,讲到这些事情,物联网专家认为,我可以算作中国物联网的“先驱者”之一,权当笑话一听,但却是事实。

  2005年,我决心创办自己主导的公司,北京泰和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生了。赚的第一笔钱是把河北企业生产的户外广告用PVC布向南美洲出口,接着策划煤矿新型防灭火科技装备的全国营销网,也赚了钱。

  有一天,发现一个好机会:与美国和韩国公司合作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项目,这是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希望引进的国际先进项目,中石油科技部门还给予我们一定的资金支持。将近两年时间,我研究油田地质、采油工艺,在大港、辽河油田现场与工程师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的公司付出了上百万资金,最终收获了一堆的教训,结交了一些朋友。我们在大港有些衰老油井创造了300%的增产,但是,项目就是做不成,追求科技进步的精神在体制的羁绊中是那样的悲哀!

  值得欣慰的是,我做了一些助人为乐,自己也充实快乐的事情。

  这期间,我曾经作为策略发展顾问,协助公司创业团队追求技术进步:新开源制药股份公司——从频临倒闭的企业,到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医药化工PVP企业,2010年10月,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上市。

  这期间,我策划帮助美国磁悬浮飞机公司进入中国合作,与中煤能源集团联合研发了世界第一条磁动力运输线,2014年12月,一公里的工业运输示范线已经建成并试运行,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巨大。这是中美联合知识产权、中国制造版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将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代表作。

  应老八舍舍友伟峰兄之邀,我于2011年末进入中评社做经营工作,仍在海中,却有找到组织的感觉。中评社有目共睹,说它是传媒奇葩一点也不过分,在老郭的支持下,体验着另类创业的洗礼,我在探索中前行。

  平凡与快乐

  我怀着美好的希望、带着可贵的单纯走进了“老八舍”。三十多年过去,而今单纯难依旧,希望仍美好,感悟也很多。

  当我费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了山顶,可能风光无限好,可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也可能什么都没有。然而我还是要去登山。重要的是享受登山之乐。

  无论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自己已能保持平常心,好的和不好的都笑纳,尽量用宽容和爱对别人,包括对待误解和不友善。

  人在路上,不犯错误难,但不要错到为挣荣誉地位和金钱,把健康和快乐赔进去。

  按照普遍社会价值观,很多舍友成功了,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着,因此,我不成功也能够享受快乐。

  我想,能够身心基本健康、平凡与快乐地生活着已然有福。祝福所有的同学旅途愉快!

  2015年1月于北京

  李为民简历 (学号787021)

  男,汉族。1960年12月26日出生于内蒙古锡林格勒盟赛罕塔拉,网名:里人、LWM。祖籍河南偃师市。

  1967年1月—1969年10月,在北京昌平阳坊小学就读。

  1969年11月—1976年6月,在河南洛阳市偃师县邙岭乡杨庄学校就读小学、初中。

  1976年6月—1978年7月,就读于河南洛阳市偃师县邙岭乡高中。

  1978年9月—1982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河南(洛阳)考生。

  1982年8月—1992年11月,毕业分配至煤炭工业部工作,参与创办《中国煤炭报》,历任中国煤炭报社助理编辑、记者,经济部编辑、经济部副主任、总编室副主任。(期间曾于1984年1月至1985年6月支援法院工作,在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

  1992年11月—2002年12月,在新华通讯社工作,历任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新闻发展公司总经理助理、新华社供稿中心主任助理、新华社香港分社中国市场杂志总编辑、副社长。

  2003年3月辞职创办北京华安普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

  2005年5月创办北京泰和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

  2011年11月至今,担任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经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