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考和入学点滴回忆

  1977年底,全国高考制度恢复的时候,我在福建厦门前线某野战部队服役正好满一年。那时的部队,正在进行渡海登陆演习,为解放台湾作准备,上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整天累得一身臭汗,可空闲时我还是要看看从家里带去的无线电相关书籍。当时有一个信念:这个国家要发展,总有要用科技知识的一天!因为这个,我没少受排长的白眼和阴阳怪气的指责。因祸得福!我能够参加78年的高考,也是因为我看这些书的毛病。

  原来,在恢复高考制度之前,各地一直是采取所谓的推荐办法上大学的。到了77年全国已经恢复瞭高考制度,可我所在部队仍然采取老的办法,下指标推荐人员参加考试,结果是一个都没有録取,白白浪费了指标,剃光头还丢了面子。于是,到了78年高考前40天左右,团部干部股的领导下到各基层连队,调查有没有能给本部队争光的人。我连队的指导员推荐了我。真是幸运,我作为全团仅有的几位代表,参加了78年的高考。

  这次部队还真够重视,在高考前一个月时,师部把全师15名考生集中到厦门同安县城脱产复习备考。我的志向和兴趣爱好都是理工科。可当我向师部组织者提出这一愿望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部队缺乏政工干部,技术干部有部队院校培养,没必要去地方院校。你不愿考就回去!我当时想,就是不愿意去我也得考,至少可以脱离连队紧张生活一个月,多难得的机会!可嘴上我却不敢吭气。在同安二中只听了一次课,因为他们已进入模拟考试阶段,可我们要从头开始。无奈,我们15人只有自己看书了。好在福建省编的那套复习资料帮了我们。结果,北大,武大,厦大和北外各録取一人,在军部各师名列前茅。

  当时填志愿今天看来也很可笑。既不知道志愿与録取机会的关系,也不知道所填志愿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意愿。我的三个志愿竟然是以自己当时没有去过的城市为依据,第一是北大,第二是武大,第三是中大。因为我当时已去过上海,南京。幸亏少考了20分,不然就被北大録去了,失去了做武大中文系78级“老八舍”一员的机会!

  记得我是我们寝室中第四个到的。寝室里六个人,有三张上下铺的床,床是木质的,比较陈旧。第四个,只有上铺了。好在部队的营房宿舍也是这种床,没什么不习惯的。在老彭、老卢、王子的热情接待下,我开始铺床。待我爬上上铺,站在床上正要铺被子时,只听到一声响,右脚往下沉去一截。多亏那时年轻,身手还算敏捷,在右脚下沉的同时,急忙将重心左移,避免了右脚一踩到底。仔细一看,原来在学校配发的稻草床垫之下不是密实木板,而只是陈旧老化了的约4—5厘米宽的竹片,就这种竹片也不是密实排列的,只是隔一片排一片。刚才就是右脚踩在了单片竹子上,又正好在木床两根横档之间,竹片强度不够,承受不起人体的重量而断裂。自此以后,我上下床铺再也不敢大意,一定要看准竹片底下的横档才敢落脚。想不到,堂堂武汉大学的住宿条件比军营还差。这种状况直到三年后搬离老八舍住进新宿舍才改变。

  就这样,我来到珞珈山,沿着光影陆离的林荫大道,一路向前走去……

  2009年12月

  万凤琪简历 (学号787032)

  男,汉族,1956年7月7日生于河南洛阳。网名:莫多万。籍贯:江西南昌。

  1974年7月毕业于江西乐平中学,同时上山下乡于乐平社办小煤矿。

  1976年12月入伍。

  1978年10月从部队考入武汉大学。福建(部队)考生。

  1982年8月毕业回老部队31集团军(福建同安32448部队20分队)。

  1983年12月调入南昌陆军学院,先后任政治部宣传处干事、训练部学术处参谋、政治部宣传办负责人。

  1993年6月以正营职少校负责人身份转业到南昌有线电视台,先任总编室主任,后任经济部主任。

  1994年8月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

  2002年2月,有线电视台并入南昌电视台,任二频道副总监。

  2006年7月调入现岗位——《南昌广播电视报》副总编。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